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枸造与岩性备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渭北高原西段新构造活动强烈,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过1:5万专题遥感解译和重点地质调查,全区遥感解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点共计611处,其中大型滑坡17处、中型滑坡194处、小型滑坡385处,小型崩塌15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区内大、中型滑坡地质灾害点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6个集中分布带.区内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受地形地貌、新构造与岩性条件的控制,以地质灾害点集中分布区、带为基础,参考重点地质灾害点的影响范围及人类活动的状况,将千阳县城关镇-崔家头镇、陇县杜阳镇-千阳县草碧镇、陇县峡口河-杨河沟地区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官渡区为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收集了ETM、高分一号、Quickbird等遥感影像,从而对研究区内进行灾害遥感解译。综合分析官渡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以及分布规律,建立该区的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并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分析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为野外勘查提供合理路线。本次共解译了地质灾害点共43处,以滑坡、崩塌灾害为主。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地处粤东北部地质灾害高发区,是广东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国家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SOPT、ETM+影像和Google Earth Pro软件中的多时相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为主要数据,在丰顺县进行遥感地质灾害解译调查,建立了丰顺县地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解译标志,共解译滑坡52处,不稳定斜坡33处,崩塌10处,地质环境点8处。通过三维多时相高分辨率影像,精细解译地质灾害,分析灾害形成诱因和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解译出丰顺县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以及分布特征,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前期任务,为地面详细调查提供方向和路线。  相似文献   

5.
宁夏盐池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以SPOT6、RapidEye、无人机以及LandSat8 OLI等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遥感影像特征,建立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共解译出滑坡125处、崩塌84处、泥石流19处、地面塌陷区3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并利用GIS技术对灾害点进行点密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了7个集中分布区,归纳了盐池县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同时,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植被、地形等因素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地质灾害点具有规模小,灾害轻;点密度整体南高北低,且南部聚集、北部分散;地层、植被、坡度、坡向等因素与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宁夏盐池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以SPOT6、Rapid Eye、无人机以及Land Sat8 OLI等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遥感影像特征,建立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共解译出滑坡125处、崩塌84处、泥石流19处、地面塌陷区3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并利用GIS技术对灾害点进行点密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划分了7个集中分布区,归纳了盐池县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同时,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植被、地形等因素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盐池县地质灾害点具有规模小,灾害轻;点密度整体南高北低,且南部聚集、北部分散;地层、植被、坡度、坡向等因素与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宏观调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应用法国SPO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调查与监测,按照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室内遥感解译、野外实地验证、室内再解译的技术路线,共解译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505处,并对灾害重点片区进行详细遥感调查.通过野外验证取得较好应用效果.SPOT5影像数据不但满足l: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且完全满足1:1万重点片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8.
崩塌地质灾害是柯坪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在分析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和破坏特征。经调查分析,区内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85处,主要为小型、中型,以自然崩塌为主,次为工程崩塌,多为小型浅表层岩质崩塌。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中山区、低山丘陵区、低山区沟谷两侧切割强烈的山坡、人工修路形成的陡峭基岩体处。时间多发生在5—8月降雨充沛期。崩塌地质灾害具沿构造叠加区、河流两岸、交通道路分布特征。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受控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为主要诱发因素。崩塌变形破坏模式有4种,主要为倾倒式、坠落(剥落)式、滑移式和拉裂式。研究区成灾模式以落石破坏型和冲击掩埋型破坏模式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中游巴塘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跨我国地势一、二阶梯过渡带,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巴塘县位于金沙江中游,目前调查发现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86处,以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为主。其中泥石流151处,不稳定斜坡133处,崩塌109处,滑坡93处。通过对巴塘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巴塘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多,点多面广、密度大,分布不均衡,成条带、群片状分布;(2)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沿金沙江高山峡谷区及其支沟流域的深切河谷区、丘状高原与峡谷区的地形转折带集中分布。大多数的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发育在高程2500~3500m。(3)地质灾害受地质构造控制,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沿巴塘-莫西活动构造带、金沙江构造带分布。(4)不同的岩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滑坡、不稳定斜坡主要发生在第四系松散土体中,崩塌主要发育于岩浆岩、玄武岩、火山岩、细砂岩等硬岩、较硬岩岩体;软的石英片岩、绢云片岩、绿片岩为主的岩组,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源。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为例,在简单分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资料和GIS技术,计算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结合对近年来陕西宝鸡市地质灾害调查统计的历史资料分析,提出以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为衡量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基本思路和分级标准,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8级划分标准,并计算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最高为7级,属于极端强烈活动。其中,地质灾害活动最强地段(7级活动区)位于强震震中区映秀镇附近的岷江两岸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发震断裂两侧;次强地段(6级活动区)位于北川县城湔河两岸和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两岸。初步揭示:地质灾害活动强度从发震断裂带向两侧具有明显衰减的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活动如此强烈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SPOT5和Quickbird遥感影像,结合地面调查,分析石棉县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分布.结果表明,石棉县地质灾害以中小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其分布与降雨、海拔,岩性、断裂构造和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青海玉树M_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长吉图经济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环境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分区. 研究区内诱发地质灾害最主要的因素是降水, 其次为地形地貌. 和龙市、龙井市、延吉市、珲春市、安图县部分地区、汪清县嘎呀河上游沿岸以及长白山天池周边等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 31%, 共有地质灾害点726处, 平均密度为4. 52个/100 km2; 蛟河市、永吉县、敦化市、汪清县等低山丘陵地区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48. 10%, 共有地质灾害点671处, 平均密度为1. 94个/100 km2; 伊通县、吉林市、长春市、德惠县、农安县一带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约占研究区总面积29. 59%, 共有地质灾害点157处, 平均密度为0. 74个/100 km2.  相似文献   

15.
On Monday, May 12, 2008, a devastating mega-earthquake of magnitude 8.0 struck the Wenchuan area, northwester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focal mechanism of the earthquake was successive massive rock fracturing 15 km in depth at Yingxiu. Seismic analysis confirms that the major shock occurred on the Beichuan–Yingxiu Fault and that aftershocks rapidly extended in a straight northeast–southeast direction along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Fatalities approaching a total of 15,000 occurred, with a significant number resulting from four types of seismically triggered geohazards—rock avalanches and landslides, landslide-dammed lakes (“earthquake lakes”), and debris flows.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has identified 4,970 potentially risky sites, 1,701 landslides, 1,844 rock avalanches, 515 debris flows, and 1,093 unstable slopes. Rock avalanches and landslides caused many fatalities directly and disrupted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extensively disrupting rescue efforts and thereby causing additional fatalities. Landslide-dammed lakes not only flooded human habitats in upstream areas but also posed threats to potentially inundated downstream areas with large populations. Debris flows become the most remarkable geohazards featured by increasing number, high frequency, and low triggering rainfall. Earthquake-triggered geohazards sequentially induced and transformed to additional hazards. For example, debris flows occurred on rock avalanches and landslides, followed by landslide-dammed lakes, and then by additional debris flows and breakouts of the landslide-dammed lakes and downstream flooding. Earthquake-induced geohazards occurred mainly along the fault zone and decreased sharply with distance from the fault. It can be anticipated that post-earthquake geohazards, particularly for debris flows, will continue for 5–10 years and even for as long as 20 years. An integrated strategy of continuing emergency response and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is required. The lesson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is that the resulted geohazards may appear in large number in active fault regions. A plan for geohazard prevention in the earthquake-active mountainous areas is needed in advance.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中发现的岩溶问题是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巫山县新城二郎庙小区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那里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在特殊的气候、水文和地质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岩体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完整的灰岩变为层状碎裂岩体、岩溶角砾岩、泥质条带和残坡积角砾层。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岩溶特点和强度,总体规律性是由西向东、剖面下部至上部岩溶作用增强,其中陡坡下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地带和冲沟下部是岩溶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岩溶作用形成了各种微地貌和特殊的岩体组合格局。岩溶导致岩体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加上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可能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这些问题必须在移民迁建以及将来城镇运行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MS6.5级地震造成了617人死亡,并诱发了大量次生滑坡崩塌灾害。其中红石岩滑坡堆积体方量最大,甘家寨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多。根据笔者对甘家寨特大型滑坡的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该滑坡堆积体的发育特征及演化期次,从活断层破裂角度研究了滑坡的主控因素,认为甘家寨滑坡分为两个发育期次,最新一期滑坡体(本次地震诱发)长约700m,宽约250m,滑体面积约18×104m2,体积约140×104m3,是在20kaBP前发生的古崩塌堆积体在地震诱发下的复活型滑坡,受控于NW向的下水沟断层。最后建议进一步防范鲁甸8.03地震次生灾害的可能危险,加强该地区活动断层的复发周期研究,为灾害恢复重建中的地质环境安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陕西陇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陇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建立了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共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4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又划分了12个亚区.其中高危险区面积为619.19 km2,占总面积的25.79%,中危险区面积为509.74km2,占总面积的21.23%,低危险区面积为711.75 km2,占总面积的29.65%,极低危险区面积为559.87 km2,占全区面积的23.32%.  相似文献   

19.
川藏铁路加查至朗县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危害严重。在资料收集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对川藏铁路加查—朗县段的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在铁路线两侧各5 km约780 km2范围内发现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共139处,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新发现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和日阿莫大型滑坡,并研究了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调查结果表明:在雅鲁藏布江断裂对区域地貌和岩体结构控制作用下,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密集分布是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主要特征之一,约有53%的崩塌滑坡滑动方向垂直于断裂走向,30%的崩塌滑坡与断裂带走向近于平行;在地壳强烈隆升和河流侵蚀作用下,雅鲁藏布江宽谷段和峡谷段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断裂活动特别是断裂剧烈活动诱发地震导致该区具有高速远程滑坡发生的背景,如拉岗村高速远程滑坡;在断裂活动、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该区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更加复杂,部分滑坡稳定性差且多次发生活动,给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岳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震后滑坡分布的快速评估,尤其是滑坡重灾区的确定,则可为救援工作的科学部署和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并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2017年8月8日发生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风景区的MS 7.0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凸显出进行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震前、震后“北京二号”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解译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分布概况。尽管震后影像在局部区域有云团覆盖,影响了震区滑坡解译的详尽程度,但是对于主要发生的滑坡地震高烈度地区(≥Ⅻ度),本文所用影像基本满足解译要求。本文共解译出194个面积大于700 m2的滑坡,这些滑坡主要沿地震烈度长轴方向分布,灾害体平面面积达5.6 km2,影响范围超过600 km2。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的地形、岩性及地震动加速度进行分析,本文采用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对该区震后滑坡危险区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按照危险程度不同划分为5个级别,即高度危险、较高危险、中度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度危险。滑坡分布与评估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解译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评估为滑坡高度危险的区域,表明本文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该方法的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