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昔格达断裂带(晚)新生代昔格达组地层内发育的节理、断面等构造形迹为研究对象,通过节理玫瑰花图、节理等密度图及吴氏赤平投影等方法,反演研究区(晚)新生代的构造应力场特点。结果表明,自(晚)新生代以来,昔格达断裂带拉鲊-新久段(晚)区域主要受早期的NNE-SSW向构造挤压和晚期的NWW-SEE向挤压作用,且晚期断裂活动性质以走滑兼正断为主,并逐步确定了现在的构造形迹、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钻孔资料表明,平原地区及其海域沉积物中普遍有硬质粘土层的存在。硬质粘土层在工程地质、地理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高层建筑的持力层,而且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事件、古气候演变的良好载体。该文阐述了硬质粘土层的一般特征、成因以及在粒度、地球化学元素、年代学、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硬质粘土层在年代、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方向,认为黄河三角洲硬质粘土层研究较少,需要开展大范围的、系统深入的、多学科的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挖掘硬质粘土层蕴含的古环境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顺层岩质滑坡突发性强, 破坏性大, 是危害山区城镇安全的重要灾害类型之一。发育软弱夹层的顺向斜坡是顺层岩质滑坡的高发区, 区域顺层岩质滑坡易发性评价应融入软弱夹层的控滑机制和空间分布不确定性分析。以万州区铁峰乡为研究区, 在软弱夹层物质结构及空间分布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原生沉积、构造变形和表生改造作用下区内页岩和泥岩两类软弱夹层发展为滑动面的演化机理, 总结了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考虑软弱夹层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 提出了软弱夹层垂向分布和有效控滑深度范围内软弱夹层控滑贡献度的计算模型。提取了软弱夹层类型和控滑贡献度等表征顺层岩质滑坡控滑结构的关键指标, 结合地形地貌、斜坡结构、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4类要素, 构建了顺层岩质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万州区铁峰乡河谷南侧的顺向坡区段, 以斜坡为评价单元,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顺层岩质滑坡开展了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侏罗系珍珠冲组泥化夹层和自流井组页岩层是顺层岩质滑坡的主要控滑层位, 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占比分别为9.7%和25.8%, 岩质斜坡单元下伏软弱夹层分布情况和斜坡前缘开挖情况是影响滑坡灾害易发性的主要因素, 建房和道路开挖等人类工程活动极易诱发顺层岩质滑坡灾害。与不考虑软弱夹层相关指标的易发性评价结果相比, 本文方法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榆社群在晋东南地区分布广泛,沁县地区主要出露其上部的楼则峪组,该组地层岩性组成以半固结砂岩、泥岩互层或夹层为主,调查发现沁县滑坡地质灾害与该地层关系密切,其呈半固结状态的彩虹条带岩土体结构是加剧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对于揭露该地层的边坡则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石村滑坡滑体主要为含碎石粘土,滑床为泥盆系中统吴家坊组石英砂岩、炭质板岩,通过对滑坡的特征分析及稳定性评价,为山区同层位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提高减灾防灾工作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黄土岭滑坡为例,分析了滑坡产生的机理、稳定性等,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加强对山前残坡积粘土膨胀性等测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滑坡变形演化特征一直是滑坡灾害预测与防治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但对于多层滑带滑坡的变形演化特征却少有研究。以物理模型试验为手段建立了三层滑带滑坡物理试验模型, 完成了多层滑带滑坡变形演化全过程的模拟。基于PIV技术获取坡表位移数据, 通过柔性测斜仪监测滑坡深部位移, 同时布设土压力盒获取滑坡内部土压力的变化情况, 实现了多层滑带滑坡演化过程多参量数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多层滑带滑坡破坏过程可分为初始、等速、加速和破坏4个阶段。不同破坏阶段滑坡的主要变形区域不同, 下层滑体受到上层滑体牵引作用, 在重力和推力作用下滑坡变形逐渐向浅层发展。变形过程中滑坡应力逐渐向滑带集中, 滑坡推力沿埋深方向呈多级梯形分布。加速变形阶段滑带处应力迅速增大, 滑坡体内产生多层应力集中带, 滑带位置推力变化与滑坡位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结合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的数据处理特点,提出串联、并联和混联式3种结构的灰色神经网络滑坡变形预测模型。串联式将滑坡变形位移时序分解为趋势项和随机项,采用灰色模型提取滑坡位移时序趋势,利用神经网络逼近随机波动;并联式以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分别对滑坡预测,采用智能非线性组合,按照预测目标精度动态调整权重,从而获取最终组合预测结果;混联式通过增加灰白化层及灰模型群,对神经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达到弱化滑坡原始监测数据随机性、提高预测模型稳健性的目的。将3种模型应用于古树屋滑坡变形预测,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3种结构的灰色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均提高了预测精度,适用于复杂状况下滑坡体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9.
滑坡位于柑子沟西,前后缘高程为135/380m,滑坡体呈缓坡状地貌,主滑方向210°。滑体两侧界限基岩出露,为粉砂岩。滑体物质以粉质粘土夹碎石为主,局部夹碎块石。滑体中部有复建公路通过,人为改造作用强烈。该滑坡坡体结构较完整,坡度在29°~31°,近期无明显变形迹象。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大型-特大型滑坡发育,尤以层状岩质滑坡的危害性大。因库区各段地质条件差异使得滑坡成因模式各不相同,这影响了滑坡的运动形式和岩土体解体程度。在收集三峡库区51处典型的大型-特大型层状岩质滑坡调查资料基础上,根据堆积岩体结构和区段地质条件反推该段滑坡破坏成因模式,而不同成因模式下的滑坡坡体渗透性不同,分析已有滑坡对库水位变动存在的复活响应差异,据此得出以下结论:①在成因模式上,除顺层滑移型滑坡在库区中均有分布外,从库首至库尾随着岩层倾角的逐渐减缓,滑坡成因模式从崩塌型、反倾弯曲型逐渐过渡到平推式;②在坡体渗透性上,成因模式造成的岩体结构变化与坡体中的泥质含量共同作用,导致顺层滑移型滑坡前后缘渗透性存在较大差异;反倾型滑坡渗透性则整体变化较小;③在库水位变动影响下,不同坡体渗透性与滑面形态共同决定了滑坡的复活变形差异。   相似文献   

11.
桃坪滑坡为一中型顺层岩质古滑坡,位于晋城市阳城县町店镇桃坪村西坡,2000年开始复活,使位于其上的居民房屋严重受损,本文通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等手段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滑体的结构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赋存特征以及气象水文等方面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机制,采用推力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和剩余下滑力,进行稳定性评价,为采取经济合理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覆型库岸老滑坡滑床前缘大多发育一砂卵石层,该砂卵石层的强渗透性将影响滑坡渗流场,从而影响滑坡的稳定性。
以三峡库区万州中学老滑坡为例,在确定该滑坡中地下水作用模式为承压水含水层作用模式的基础上,假定砂卵石层的4种不同
渗透系数,来研究在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床砂卵石层渗透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超覆型老滑坡砂卵石层的渗透系
数不同,滑坡中浸润线也不同,渗透系数越小,浸润线越低,滑坡中地下水相对库水位的滞后效应越明显;库水位上升阶段、高水位
运行阶段和下降初期,万州中学老滑坡各级滑坡的稳定性系数随砂卵石层渗透系数k2 的增大而减小;库水位稳定在150m时,老
滑坡整体稳定性随k2 的增大而增大,k2 的变化对次级滑体和三级滑体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这对于库区老滑坡的复活和监测预
警工程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桂林岩溶盆地内第四纪粘土砾石层调查研究,认为:①粘土砾石层成因不属冰川沉积或湖相沉积,而是山地河流相沉积和再沉积产物。前者时化属中更新世,后者成因复杂,已发现坡积相、洪积相,时代属晚更新世;②漓江溯源侵蚀过程中发生多次袭夺;③岩溶盆地的发育与漓江袭夺控制和影响粘土砾石层的沉积和再沉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遥感解译、现场调查分析,查明平果市滑坡类型和影响因素,研究典型滑坡灾害体的发育特征,发现其滑带主要位于全风化层粉砂质黏土夹泥岩碎块和强风化层砂岩、粉砂质泥岩之间,受降雨—地下水渗流、河流侵蚀、地震等因素影响。滑坡失稳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有关部门对相关滑坡进行相应变形监测与治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抗滑桩的受力特征是进行抗滑桩设计工作的关键。我国三峡库区部分堆积层滑坡发育多层滑带,而目前抗滑桩的设计方法仅针对单层滑坡,因此,对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受力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开展了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物理试验模型,在滑坡的后缘施加推力来模拟滑坡演化过程,同时监测滑坡—抗滑桩体系的多场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在多层滑带堆积层滑坡的演化过程中,桩身受力表现出了很好的规律性。根据坡表位移的变化趋势,将滑坡演化分为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桩身受力进行分析。滑坡推力分布图式中出现了4个极大值,土体抗力分布图式中出现唯一最大值,该试验结果为抗滑桩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滑坡——大光包滑坡是受控于斜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软弱层)的大型地震滑坡, 该软弱层不但遭受了强烈的历史构造碎裂, 还在地震中产生了大面积新生震裂, 其成因及对大光包滑坡启动的贡献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焦点。以大光包滑坡为地质原型, 将层间构造错动带概化为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模型, 基于地震波射线理论, 建立了垂直P波入射过程考虑软弱层顶底界面波场转换和时间延迟的动力响应理论模型, 开展了垂直振动作用下含软弱层单元地质体振动台模型试验, 获得了软弱层应力放大特征及受地震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规律, 揭示振动波在软弱层顶底界面的波场转换和能量分配产生了振幅衰减, 以及因软弱层与上下硬层介质属性差异造成的时间延迟, 共同导致应力分异和叠加, 促使软弱层应力放大; 从而认为, 强震过程中大光包滑坡先期层间构造错动带应力放大导致了带内岩体碎裂, 降低了滑带岩体抗剪强度, 从而促使强震过程中滑坡快速启动。   相似文献   

17.
溃屈型破坏是顺层岩质边坡一种常见的破坏模式。以大奔流顺层岩质滑坡为例,分析了其溃屈型破坏的形成机制,绿泥石片岩层面发育程度和层面抗剪强度及岩石破碎程度是大奔流滑坡发生的主要地质因素,爆破震动荷载和地下水作用是发生溃屈型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基于弹性板梁稳定理论和能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顺层岩质滑坡溃屈型破坏力学模型;通过力学分析,提出了综合考虑滑坡自重、地下水与震动荷载作用的顺层岩质滑坡溃屈段长度条件方程。以大奔流滑坡为实例进行了验算,计算结果和现场破坏特征基本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研究顺层岩质滑坡溃屈型破坏的力学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沈阳市第四纪沉积物分布广泛,北东薄、南西厚。沉积物类型基本为多层砂土复合结构:地表仅有一层较薄的粘土层,其下为较厚的多层递变的细中砂、粗砂、砾砂、圆砾或卵石层。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沈阳市区可适合建筑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选择箱形基础形式及桩基础形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沅江地区的软土,可分为软粉砂质粘土、灰色粘土、淤泥质粘性土、淤泥4个主要类型,其工程地质特性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压缩系数大,流变性比较显著,承载力标准值较低.工程建设应重视上部结构层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利用地表硬壳层作为天然浅基或者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地基地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卫古为塞上名城,是黄河九渡之一的渡口要衢。古代在中卫一带有许多渡口,像冰沟渡、沙坡渡、泉眼山渡、常乐渡、永康渡、张义渡,黄河九渡当是指这一带渡口。塞上名城军事要津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收复河西。"初置四郡",由张骞开创的"丝绸之路"完全被打通,汉王朝在河西和河朔地区的大举屯田移民随之展开;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由此,横贯我国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