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给全国人民勾画出了美丽中国的新蓝图框架,并强调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土地整治就是一支巧笔。三个严峻形势:呼唤加强土地整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资源环境问题上,我国正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这三个严峻形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安全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元胞自动机(CA)为技术支持,集成宏观的生态经济学Tietenberg资源分配模型和微观的GEOMOD模型,构建一种生态约束性城市扩展优化模型(Ecological Re-straintUrban Expansion Model,ERUEM),进行了广西南宁市2005~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情景模拟研究。通过Tietenberg模型完成未来各个时段内城市用地数量的最优分配;从满足局部土地生态适宜性、土地利用继承性和邻域影响的角度,利用GEOMOD模型结合城市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完成城市用地的空间分配,最终实现城市空间扩展优化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南宁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占用农村居民地、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园地,减少对林地、水田和旱地的占用,增加和保育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了城市空间的扩展;该模型方法可为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城市数量和城市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农地流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形态发生剧烈变化。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扩张占用了大量优质农用地,导致土地权属、土地用途和土地利用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牵涉到国家粮食安全、失地农民和生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显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环境形势仍很严峻,城乡生态空间被挤压的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切实保护生态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如何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如何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彦随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城市化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双重要求。一方面,由于人多地少,耕地短缺,土地状况不允许城市建设占用太多的土地,特别是耕地;另一方面,今后若干年,城市化水平还将继续提高,未来城市建设仍会占用大量土地(包括耕地),这就提出了一个在有限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一、土地退化概述,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自然条件差,土地容量小,发展空间狭窄,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省区。由于长期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湿地面积萎缩、风蚀面积增加、草原生态恶化、荒漠生态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发、损失逐年增大、生态灾民增多,以致土地的承载结构发生了变化,能流和物流出现失调,原始土地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3%,且每年以2000km^2左右的速度扩展,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青海正在成为一个土地退化的大省。这对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容量有限、群众生活贫困的青海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也是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省淄博市1981-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研究该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特征和影响机制。1980年以来淄博市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平稳扩展、加速扩展和快速扩展3个时期。淄博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制度改革、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国家财税、土地等制度改革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海岸带地区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区域,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海岸带土地作为经济和生态发展的载体,面临着平衡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冲突。威海市作为典型的海岸带城市,同样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压力。通过当量因子法评价发现,威海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水平较低,土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较弱,全市仅有15.3%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中高值。基于评价结果并结合威海市土地生态现状,从山区土地生态、流域土地生态和滨海土地生态提出了治理保护的对策建议,为开展针对性土地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济宁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需求量增大,城市建设与农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土地和房产市场不断发展和扩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地政、地籍与土地市场管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对土地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科学、有效地管好用好土地档案,提高土地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已成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1土地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1.1土地档案管理及利用工作滞后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土地档案信息资源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建设布局散乱、用地粗放低效、公共设施缺乏、乡村风貌退化等问题,建德市于2015年选择大洋镇高垣村作为全省首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试点。通过村镇市三级共同努力,历时近两年时间,完成了大洋镇高垣村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该村以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为抓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是城市土地扩展的过程,而城市土地的扩展主要是由大量的农用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耕地的占用.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辽宁省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实施,明确了辽宁省土地整治目标任务以及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规划》明确,辽宁省要实施好藏粮于地和节约优先战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粮食产能;以生态保护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修复和复垦,改善土地生态环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落实城市群空间规划的背景下,评价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并以此为限制条件预测城市群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和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设置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结合多分类Logistic回归和多标准评价方法(MCE),构建CA-Markov模型,预测2种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0和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网格平均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574、0.573和0.571,空间布局上呈现"中部低、东西高"的特征;②预测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新增城镇用地主要位于九江市、上饶市和南昌市,生态保护情景下限制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向土地生态安全高值区扩展,使得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扩展更加集中;③预测生态保护情景下,高生态安全区面积比自然发展情景下多39.39%且分布更加均匀,包括鄱阳湖周边区域、九江市中部以及新余市和吉安市,城市群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护。该研究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绿浓人醉时,麦熟夏日长。6月25日,我们迎来了第28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宣传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这一主题,旨在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与生态,全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以实际行动,共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美丽家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美丽家园"的提出,源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  相似文献   

16.
正完善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改革目标的提出已有时日,然而到目前为止减少征地面临许多问题,困难重重。一、缩小征地范围所面临的困难缩小征地范围所面临的法律障碍主要是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公共利益"如何审核法律未作具体规定。城市的发展、基础设  相似文献   

17.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督察发现,随着生态文明持续深入推进,一些具有生态功能的土地在多年以来大量被占用后,开始受到关注和重视,公众对此类用地的需求激增。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一味追求"绿色政绩工程",贪大求全,将以往城市"摊大饼"式开发的用地思路和方式直接"拿来",绿色城市、景观工程、绿化工程等大量占用耕地甚至基本农田,造成优质耕地  相似文献   

18.
<正>土地、矿藏、水、森林、海洋等重要的自然资源和资产,不仅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和生产要素,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准入制度是推进各类自然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的前提,有利于进一步解决自然资源市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9.
40多年的油田开发使大庆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和承载力接近极限。2001年,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现场调研,发现因采油造成大庆及周边地区“三化”土地面积4000多万亩,形成了两处计6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沉降漏斗,并引发了地面变形、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水土污染、湿地面积急剧缩小等多种地质灾害。大庆市盐碱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全新的课题,在推进的过程中,把这项工作纳入到重要工作日程来研究,纳入到建设生态城市总体布局来实施,纳入到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总目标来推进。在盐碱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工作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自诞生起,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和认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探索更好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近几十年以来,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遭到破坏、土地退化与荒漠化加剧、环境恶化及自然灾害频发等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迫切要求人们用新的视角和新的技术研究地球的现状和演化规律,推动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问题的解决。于是,以研究地球各圈层特征的地球科学首当其冲,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