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种油气圈闭组合勘探优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圈闭勘探以追求最小投入和最大利润为目的。针对在油气圈闭进行组合优化决策时缺少严格风险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问题,根据运筹学中最优化理论,在对圈闭进行合理地质储量计算和严格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圈闭勘探风险与获取地质储量的组合优化模型,实现在满足特定约束条件达到效用最高,使整个圈闭勘探在风险与收益间达到平衡。即在一定风险范围内,获得圈闭组合的地质储量最大;在地质储量一定时,圈闭组合的风险最小。对东营凹陷等地区储备圈闭中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算法可靠,操作性较强,能为油气圈闭勘探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多类训练迭代法在沉积盆地圈闭定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多类训练迭代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将此法成功地应用于某沉积盆地的含油气有利圈闭的预测,结果表明未钻探的38个圈闭共分3类,其中10个圈闭为I类,8个圈闭为Ⅱ类,其余的20个圈闭为Ⅲ类.从而为该区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和提高钻井成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形成演化的起点,其地层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层。通过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动力学特征的分析,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构造应力(叠加)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其结果显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条件以NW—SE方向的挤压占主导。构造动力是油气运聚的驱动力,驱使油气运移的动力来自构造应力场,通过模拟认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圈闭为模拟计算的最大应力值2.0~4.0MPa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敦煌盆地中、下侏罗统含油气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平  范小林 《地球科学》2005,30(2):211-214,254
敦煌盆地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取决于盆地中源岩的生烃潜能和圈闭的有效性.运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思路,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和盆地充填序列特征的分析。对盆地侏罗系含油气系统的地质要素(源岩、储集岩、盖层及上覆岩层)和作用过程(可能生成的油气运移、聚集、圈闭)进行定性评价和综合解释,结合露头岩样的有机地化分析和露头剖面的油气地质解释,推测出该盆地西端南部中、下侏罗统的暗色泥岩和含煤岩系中的炭质页岩为主要的烃源岩,而其间的不整合面上的砂岩层为主要的储集体和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5.
邱燕 《地质通报》2005,24(1):16-22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本文研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关系密切的典型构造样式。以盆地构造运动的力学性质为依据,将该盆地的构造样式分为三大类,即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样式有断块构造和箕状构造;挤压构造样式有褶皱构造、冲断构造和底辟构造;走滑构造样式有花状构造。各种构造样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构造样式可形成能够俘获、圈闭油气的局部构造,部分构造样式除了能形成圈闭以外,其中充填的沉积物还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一由于这些构造样式的发育时间旱于烃源岩的生烃期和大规模的排烃期,因此极易俘获油气而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和有效的油气圈闭。  相似文献   

6.
西藏伦坡拉盆地沉积特征分析及油气地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体系特征的分析,对盆地内的生油岩、储集岩和盖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并对其空间展布进行生储盖组合研究、圈闭的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在盆地生储盖组合较好,具有油气开发的潜力,但是盆地目前的构造圈闭现状制约着油气地质的进展,可以在落实新的构造圈闭的同时,寻求非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电位油气性信息灰色ART聚类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油气信息的灰色性^「1」,提出了对勘测的氧化还原电位信息进行关联滤波灰色神经网络ART聚类评价方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自然电位信息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圈定了4个油气圈闭区。其中③号油气圈闭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方法对所有物化探勘探信息进行圈闭含油气性评价时都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刘克奇  金之钧 《地球科学》2004,29(4):489-494
国外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国内的含油气盆地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着局限, 应用油气成藏体系的理论方法对塔中低凸起奥陶系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的源岩为寒武系及下奥陶统烃源岩; 满加尔坳陷中的砂体和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 同时深部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输导体; 圈闭类型主要为古隆起背景上的地层型圈闭和构造型圈闭.塔中Ⅰ号断裂构造带是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塔中北坡次之, 中央断垒带最差.塔中Ⅰ号断裂带依然是下一步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双河油田是中国典型的"小而肥"油田,储量丰度很高.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储量丰度如此之高的油田,大部分圈闭却并未充满油气,而且不同圈闭充满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探讨双河油田油气差异分布的原因,即影响双河油田圈闭充满度的因素,本文对圈闭充满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双河油田油气是以油组为充注基本单元,侧向进行充注和运移的,各油组内油气充注受级差优势通道的控制,其导致双河油田油气分布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气富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有关岩性油藏方面取得了很多勘探成果,通过对4个主力凹陷的岩性油气富集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形成岩性油气富集的3大主要因素是:(1)丰富的油源;(2)优质的砂岩体圈闭;(3)存在汇流通道。丰富的油源是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二连盆地发育的2套有效烃源岩层系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规模大,与储集砂体之间具多种接触关系。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具有圈闭规模大、发育有利的储集相类型和良好储集层的特点,这些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圈闭规模大表现为单一大规模砂岩体圈闭或多个小型圈闭叠合连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是有利的储集相类型,油气富集往往形成于良好的储集层中。此外,存在汇流通道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充足的油气通过指状砂体侧向汇流通道和断层垂向汇流通道运移,在优质的砂岩体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1.
BP神经网络识别塔北低阻油气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贺铎华 《物探与化探》2002,26(2):122-125
简要介绍了塔北低阻油气层岩性剖面、低阻油气层地球物理测井曲线特征,分析了塔北地区低阻油气储层成因,重点论述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方法原理。识别实例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识别低阻油(气)、水层的结果与实际相符,明显地提高了测井的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2.
王焕弟  李明  赵一民 《铀矿地质》2001,17(1):48-55,33
有监督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由于它具有算法快、精度高的特点,在油气预测中得到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及其与地震属性的关系,应用实际资料进行了计算,证明效果良好,是一种油气预测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木里三露天地区DK8-19、DK10-16、DK10-17、DK11-14、DK12-13、DK13-11共6个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岩心顶空气气体组分进行分析测试,并 将获得的各孔岩心顶空气组分含量变化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层段、油气显示层段、断层或破碎带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6个钻孔岩心顶空气中烃类气体高含量区间 均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层段、油气显示层段具较好的对应关系,其高值区间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油气显示的一种指示;距断层或破碎带产出位置不同的岩心顶空气组分含量变化特征显 示,不同级次的断裂系统为烃类气体向上运移提供通道,部分可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赋存空间。研究结果说明顶空气组成对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现象、油气显示现象、烃类气体运移作用有 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震特征参数,利用BP网络进行油气预测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作者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裂隙油气藏,通过特征参数优化,在裂隙油气藏中,寻找到一组油气响应较强的地震特征参数,并用这些特征参数进行裂隙油气藏的识别,效果比例用全部地球特征油气识别要好。  相似文献   

15.
人工神经网络油气识别圈闭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人工神经网络油气识别圈闭软件用户界面的设计风格、系统的构成、各处理单元的数学模型与功能。系统包括五个功能模块,由主控菜单驱动的用户界面程序统一管理和调用,实现了数据预处理、信息优化提取、模式识别和成果图件演示、打印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结果显示油气化探对盆地内现有油气田具有良好的地质指示效果,并建立了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油气化探技术在盆地勘探新区的油气远景预测评价、钻井预测等方面效果良好,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油气产层、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油气化探技术在柴达木盆地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油气物探异常灰色定位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忠祥  彭放 《地球科学》1998,23(2):158-162
基于油的敢信息灰色系统研究,提出了油气物探异常灰色定位预测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10物探信息,圈定的(3)号油气圈闭靶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异步迭代算法的冲击地压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潘一山 《岩土力学》2004,25(3):446-450
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方法对冲击地压建立了数学模型。网络的训练算法采用具有松弛因子的动态异步迭代法,该算法在克服网络的麻痹现象及局部极小问题上都优于目前常用的训练方法,因而,采用此算法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及震级的预报。基于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1999~2000年的冲击地压现场监测数据,把冲击地压的能量、产生波的幅值、频次做为输入数据,相应期间的最大震级为输出数据,组成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及测试样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数学预处理,网络结构采用了输入层3个结点,中间层7个结点,输出层1个结点的前向神经网络;网络最终的训练误差为0.06,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率平均为 9.2 %,预测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GIS 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以延吉盆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吉盆地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盆地油气勘探目标进行优选。采用图层叠加法、神经网络法和模糊聚类对盆地的静态地质要素进行评价,对于油气动态地质作用主要考虑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下实现油气运移路径模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延吉盆地的油气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各个要素的评价方法和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延吉盆地中优选出7 个有利区带,为勘探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并证实该评价方法对油气资源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