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属半干旱荒漠草原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应针对该类景观区微景观特点,选择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开展工作.经试验确定采样粒级为-5~ 20目;采样密度2个点/km2;采样介质为残坡积物或冲、洪积物.经4个1∶20万图幅的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方法技术有效.  相似文献   

2.
羌塘高原是目前区域化探全国扫面工作最大的空白区和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区,这里的化探扫面和地质找矿工作正在推进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是该区主要区域化探扫面方法。在羌塘高原上,风成沙广布,其粒级主要集中在–40目,比例高达90%以上,是影响区域化探找矿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四个矿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1)水系沉积物不同粒级中,大部分矿化指示元素含量都呈不对称的"反S"型或"U"型分布,富集在+40目粒级和–160目粒级中。以–10~+40目为采样粒级,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风成沙的干扰。2)大型矿床形成的指示元素异常沿水系迁移距离为4~8 km,异常面积25 km2;小型矿床形成的异常迁移距离1 km左右,异常面积1 km2左右。3)确定区域化探扫面最佳技术指标为:采样粒级–10~+40目;采样密度1点/4 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大型以上矿床时)或1点/km2(勘查目标定位到小型以上矿床时)。  相似文献   

3.
以济源西北部 1∶ 5 0 0 0 0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嵩县小南沟金矿区地球化学勘查两个项目为实例 ,总结了 TIN模型在区域化探扫面和矿区化探剖面的辅助制图中的应用特点及需注意的问题 ,着重介绍了数据布局方法和调整 Delaunay三角剖分网技术 ,对在不规则采样区域边界带圈等值线的形状问题 ,首次采用虚设采样点的方法进行处理 ,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大型崩滑灾害变形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突破了传统单点测量方法采样点有限、覆盖范围小的不足,实现了对观测对象面的测量。受制于扫描速率和扫测距离的限制,该技术目前在地质灾害领域应用有限,因此也成为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针对高陡危岩、大型滑坡等复杂地质环境下地质灾害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系统探讨了地形构建、DEM建模和几何量测等快速调查方法,并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灾害地质体形变监测方法;结合应用案例系统比较和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滑坡、崩塌调查监测中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展望了该项技术在地质灾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现场调查及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了灌区土壤中Hg、Cd、Cr、Pb、As、Cu、Zn等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地质累积指数对灌区土壤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区域分布看,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所属采样点污染较严重;Hg污染最严重,地质累积指数为1.007~3.117,58%的采样点级别为3级,属中度污染到强污染,38%的采样点级别为2级,属中度污染;Zn污染程度次之,地质累积指数为-0.407~1.644,71%的采样点级别为1级,属无污染到中污染;Cd污染变异程度最大,地质累积指数为-2.705~3.312,70%的采样点级别0级,属无污染,但个别采样点达到了强污染;Cu的地质累积指数为-0.535~0.421,Pb为-1.119~-0.144,Cr为-1.005~-0.458,As为-0.562~0.077,除个别点外这些重金属污染级别皆为0级,属无污染。  相似文献   

6.
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获取过程中存在采样精度问题,为了获取合理的JRC值,本文开展了JRC剖面线采样点精度研究。选取3种岩石,每种取10个具有一定粗糙程度的结构面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结构面几何形貌特征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取结构面选定剖面线的起伏信息,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不同采样点间隔条件下剖面线的JRC值,分析JRC取值中存在的采样点间隔效应,并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JRC值受剖面线采样点间隔影响,当采样点间隔小于临界间隔值时,JRC值基本保持不变;当间隔大于临界间隔值时JRC值出现波动。采样点临界间隔值与结构面粗糙程度相关,与JRC值呈负指数函数关系,并且其关系受岩石类型影响,岩石颗粒越小两者拟合度越高。综合3种岩石得到JRC值与采样点临界间隔值关系服从y=1.8314e-0.067x的函数分布,可以此为依据进行采样点临界间隔定量取值,来消除间隔效应对JRC值的影响。该项研究成果可为结构面粗糙信息采集提供科学的方法,通过选取合理的采样点数量,保证结构面信息采集工作效率和JRC值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化探作为重要的地质找矿方法,在湖北省地质工作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找矿效果.地矿部1978年上海地质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第二代区域化探扫面以来,我省化探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地质图数据库的地质年代代码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邬宽廉  左群超  邬可筠 《地质通报》2008,27(7):1103-1106
在建立全国1:50万地质图数据库的工作中,根据使用的需要,对原有国家标准中的地质年代代码做了改编,使之适用于按地质年代进行任意检索和各种统计.按不同需要对各种面元进行合并.根据年代代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所需的面色、花纹和地质符号等。近10年来的应用证明效果良好。结合国外的情况,建议以地质年龄为主体编制地质年代代码。  相似文献   

9.
据地貌声图判读研究海底地貌和底质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旭东  冯文科 《地质科学》1978,13(4):373-382
侧向扫描声呐这项新技术方法及其在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问题,最近作者已作过介绍。1975年,我们应用侧向扫描声呐(侧扫声呐)、精密回声探测、海底采样等方法,对中国南海某浅海区进行了海底地质调查,了解海底地貌和底质类型及其包括砂矿等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代码翻译的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建堂  董文莉 《地质通报》2007,26(9):1223-1227
中国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属性字段中的图元类型是用代码填写的。那么代码代表什么中文术语?不查代码库一般是不知道的。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量庞大,人工翻译费时费力。为此,介绍程控翻译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属性字段中的代码的方法,提供应用实例、源程序及其使用说明。  相似文献   

11.
数据的组织是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关键,数据组织的好坏对整个可视化系统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组织数据的核心问题又是几何模型的表达。介绍了三维模型数据组织方法,应用该方法在Delphi 环境下结合OpenGL 成功开发了三维边坡信息系统,从而验证了该数据组织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科学计算可视化应用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了以Windows95为i平台进行开发的用于地球物理数据处理的应用系统,它为地球物理数据提供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碳酸盐岩气藏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气藏系统的建模和模拟方法,定量研究储层性质和储量的计算方法,借助水动力学方法建立裂缝-孔隙系统的流体渗流模型,以最优控制原理设计系统模拟的目标,用交替变量方法同时计算系统参数和边界位置,实现在计算机上模似气藏的性质与动力学行为,进而计算储量。最后给出一个实际气田的系统模拟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以实测电测深找水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电测深找水资料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赵爱林 《地质与资源》2000,9(4):211-214
对金矿床测年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有诸如对金矿床成矿时代认识存在的差异及测试方法本身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应当重新理解金成矿时代的概念,注重新的测年方法的使用,尽可能开展多元同位素体系测年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刘刚  韩志军等 《地球科学》2001,26(2):197-200
传统CAD技术的某些不足,影响了计算机辅助资源图件编绘系统的设计效率和在不同部门和不同使用对象中的广泛深入应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新的参数化图形设计方法解决方案,在分析了系统特点和参数化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参数化设计方法在资源图件编绘系统中模型建立与复用,图形自适应性和参数化图库等几方面的应用途径和实现参数化设计系统的难点和方法,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实现和应用将显著提高图件编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将沓间序列分析理论和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通过对影响滑坡位移各因素的系统建模,定量分析呼影响因素与滑坡位移的关系,为滑坡的合理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ARCGIS在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波 《安徽地质》2005,15(3):238-240
结合合肥市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介绍了基于ARCGIS软件和ORACLE 9i数据库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及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了反向变分流系统地下电流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文中还给出了反向变分流电阻率法视电阻率的异常表达式,计算了装置系数和电流分配系数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其规律和作用。最后,作为一个例子,分析了水平地层上反向变分流电测深法视电阻率的异常分布规律,并指出它在勘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