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钼矿地质特征及进一步评价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庄科铝矿是大型斑岩型矿床。矿团受古火山构造控制,矿床与燕山早期石英二长岩有关,矿体赋于隐爆角砾岩中。矿床具有钾化-硅化→青盘岩化蚀变分带,钼(金)矿与钾化-硅化带关系密切。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钼,伴生金规模可达大型,具有重要综合利用价值,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3.
4.
涑水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入于涑水杂岩的变质基性岩脉具有2264±219Ma的Rb-Sr等时年龄。涑水杂岩的组成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与世界上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对比,反映早期陆壳受控于上地幔垂直对流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藏崩纳藏布和甲岗雪山地区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西藏申扎县崩纳藏布和甲岗雪山两个地区出露的岩浆岩体一直被认为是两个较大的花岗岩基,但实际地质调查表明,这两个岩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分解为多个不同岩性的小岩体,K—Ar同位素年龄表明,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90.55Ma-114.67Ma)和喜山早期(58.75Ma)。对其中部分岩体开展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Rb—Sr和Sm—Nd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初步研究表明,两地出露的花岗岩体虽然形成于不同时代,但具有相同的以壳幔混合带为主的源区。另一方面.痕量元素的含量及同位素的组成特征也同时表明了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岩体具有含量、配分、趋势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其具体的成因和分异演化过程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7.
8.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Ⅰ.显生化岗岩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浙江显生化岗岩包括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用锆石U-Pb年龄确定了加里东、印支期花岗岩的存在,并讨论了各期花岗岩的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向量元素和钕、锶、铅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岩石成因。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和火山岩意味着中生代发生了壳增生。 相似文献
9.
冀东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三屯营-太平寨地区分布有一套含紫苏辉石、富钠贫钾、由紫苏石英闪长岩、不同粒级紫苏花岗闪长岩和紫苏斜长花岗岩组成的花岗片麻岩系。野外地质学、岩石学和岩石及单矿物常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REE)研究表明:该区大面积分布的中粗粒紫苏花岗闪长岩是同成分重熔岩浆结晶的产物。它们在麻粒岩相条件下,通过平衡结晶分异作用形成一种以斜长石为主、高硅、LILE相对亏损、低稀土总量、具正铕异常的REE饱和型早期岩浆结晶相——紫苏斜长花岗岩;和具有粗粒-巨晶甚至伟晶结构、低硅LILE相对富集、高稀土总量的REE非饱和型残余岩浆结晶相——紫苏花岗闪长岩。它们与呈包体分布的紫苏石英闪长岩共同组成冀东地区的钠质紫苏花岗片麻岩系。本文使用了花岗质岩石微量元素模式计算方法,并在系统地质研究的前提下选择计算公式,确定母岩浆成分,求得分配系数。获得了与实际岩石图谱完全弥合的曲线。本研究的资料表明,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全岩REE分配模型不能简单地用于岩石物源及其成因机制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八达岭花岗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1,他引:23
北京地区八达岭花岗杂岩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典型代表,按照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本文将其分为3类第1类由辉长-闪长岩组成,富Fe、Ti和P,Th/Ta比值近似等于1(0.7~1.2),ISr和εNd(t)值低(分别为0.705和-8~-11),产于板内环境,推测是大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代表了燕山期时底侵到加厚陆壳底部的玄武质岩浆.第2类为八达岭花岗杂岩的主体,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其地球化学特征为SiO2>57%,K2O>2.7%,Na2O/K2O=0.9~1.7,Al2O3在16%~14%之间,LREE富集,(La/Yb)N=25~41,HREE亏损(Yb<1.32μg/g),无或有弱的负铕异常(Eu/Eu*=1.0~0.9),富Sr(354~1191μg/g),贫Y(<16μg/g),Sr/Y比值高(45~156).上述地球化学特征除了K2O含量偏高和Al2O
s含量偏低外,大体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的性质,表明岩浆的源区很深,与石榴石处于平衡,暗示其来源于燕山期华北加厚的陆壳底部,可能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第3类由碱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Na2O+K2O>9%,贫Sr、Ba,富Rb,LREE富集,有明显的负铕异常(Eu/Eu*=0.4~0.5),属于A型花岗岩,是由于第2类埃达克质岩石形成之后,引起了岩石圈拆沉,造成地幔上涌至减薄陆壳的底部,引起壳幔过渡带物质部分熔融的结果.该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消减作用无关,是板内伸展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庄科花岗杂岩普遍含有微粒—细粒暗色包体,其中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含包体较多,二长花岗岩含少量包体,淡色花岗岩和闪长岩含包体甚少。在含包体较多的岩体内,包体在岩体中部的分布量较多。计算结果表明,包体越小沉浮半径愈大、参数F值愈小的岩体,含包体愈多;岩体内岩浆上升速度大、包体下沉速度小以及F值小的部位,包体滞留量大。各岩体包体分布的多少,是由包体在寄主岩浆内的扩散系数、混合程度、岩浆携带力和基性岩浆混入量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Liu Shuwen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0,(2)
北京密怀隆起西部的石城片麻岩、皂树片麻岩和云蒙山北部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是太古代同源岩浆演化形成的古深成侵入体,本文称之为四合堂花岗质杂岩。该杂岩中的石城片麻岩,皂树片麻岩的闪长质、石英门长质片麻岩—英云间长质片麻—脉状的奥长花岗岩构成了英云间长岩—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片麻岩中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与花岗间长岩—二长花岗岩构成了钙碱性演化趋势。这两个演化趋势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分离的矿物相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3.
华南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矿石性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华南稀土花岗岩风化壳主要可分为腐值层、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在岩石的风化淋滤过程中,稀土以水合或羟基水合离子吸附在全风化层中的主要矿物埃洛石和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上。这些层状粘土矿物具有取代结构和断面余键两个吸附活性中心。量子化学计算表明两个吸附活性中心对不同稀土的吸附能力为:La^3+〉Ce^3+〉Pr^3+〉Nd^3+〉Sm^3+〉Eu^3+〉Gd^3+〉Tb^3+〉Dy^3+〉Ho^3+〉Y^3+ 相似文献
14.
应用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方法和Gresens方程,研究了小青山铜(金)矿区交代成因钠长石岩,区分出了两类不同原岩性质的钠长石岩。A类钠长石的原岩为绢云母千枚岩,它们的ΣREE为30.13~101.09,ΣCe/ΣY=1.8~7.8,δEu=0.23~0.91,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B类钠长石岩的原岩为辉长岩,它们的ΣREE=29.06,ΣCe/ΣY=2.04,δEu=0.93,配分曲线为平坦型,大多数微量元素均为负异常。两类钠长石岩形成过程中K2O、Fe2O3、FeO及MgO等带出,Na2O及SiO2带入。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类岩石中的钾长石巨晶,有的认为是斑晶,有的认为是变斑晶。本文通过对北京周口店岩体中钾长石巨晶的野外产状、显微结构、矿物化学等特征研究,证明巨晶是在岩浆结晶作用的早—中期阶段,直接从不饱和水的熔体中生长而成的斑晶。钾长石巨晶多见于较贫钾长石组分的花岗岩类岩石(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中,其原因可能是,与花岗岩和白岗岩岩浆相比,这种成分的岩浆温度较高,粘度较小,组分扩散较快,钾长石的成核速率较小,而生长速度较大。周口店岩体中钾长石巨晶的大小和含量的变异,可能主要受冷凝梯度dT/dt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麻山群孔兹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麻山群孔兹岩系岩石具有与典型的太古后碎屑沉积物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稀土总量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明显的负铕异常。它们的微量元素分布,也表现出太古后沉积物的典型特征。结合这些岩石富钾贫钠的性质以及原岩中大量石英砂岩的存在,认为它们的原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一个被风化和剥蚀的富钾花岗质深成侵入体。它们是稳定克位通构造环境下形成的陆棚浅海沉积物。并根据麻山群的形成时代,对佳 相似文献
17.
18.
狐狸山金矿区,在无蚀变作用参与的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不变,它们可以反映原岩的特点。蚀变糜棱岩型矿体与围岩相比,稀土配分模式、亲硫元素Au、Ag、Cu和两性元素As、Sb含量差别显著,尤其是Au含量,前者是后者的百倍~几万倍,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与韧性变形后期富金流体的蚀变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20.
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床产于下白垩统景星组陆相红色碎屑岩中,呈似层状、脉状分布于断裂带内,蚀变分带明显。研究表明:在原生矿石中钴主要赋存于独立矿物.辉砷钴矿中,同时钴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砷黝铜矿及少量含钴黄铁矿中;在氧化矿石中,以钴华存在于矿石的表面。辉砷钴矿的成分和Co/Ni比值揭示钴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矿床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矿石和正常岩石具有类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相对亏损、铈异常不明显而铕异常显著,但稀土元素总量、分异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流体中带入稀土元素的方式、带入稀土的矿物类型和流体性质的差异等因素造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存在差异。相对正常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元素Cu、Co、As、Sb、Bi、Ag等在褪色蚀变岩、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均相对富集,但在在褪色蚀变岩以亲石元素富集最明显,而在碳酸盐化蚀变岩和矿石中以显著富集亲硫元素(成矿元素)为主特征,表明在蚀变过程中,赋矿围岩本身没有为成矿作用提供主成矿元素,主成矿元素源自幔源的基性岩浆。由此认为钴的成矿作用可能主要与喜马拉雅期幔源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