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存在,降低了稳定性评价的可靠性,对工程安全、优化设计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而D-S证据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不确定信息的有效方法,证据理论能够对各自独立的证据加以综合给出一致性结果,并能处理具有模糊和不确定信息的合成问题,可以达到信息互补。适应各领域的人工智能和系统决策、诊断、评估等实际问题和理论基础。结合实际黄土滑坡的滑带土力学参数试验结果,基于D-S证据理论,构造了滑带土力学参数的识别框架、基本可信度分配,从主观和客观上对滑带土力学参数取值进行信度估计,滑坡滑带土力学参数信度估计值与滑带土强度参数反分析结果相吻合,表明基于D-S证据理论的黄土滑坡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D-S证据理论为融合不确定信息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本文提出将D-S证据理论用于地震多属性融合的方法,首先在钻孔实测煤层气含量值的指导下优选对煤层气含量值变化敏感的地震属性,然后基于D-S证据理论对优选的地震属性进行融合处理,并将融合结果用于煤层气富集区的预测。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预测结果与钻孔实测煤层气含量值基本吻合,本文提出的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方法用于预测煤层气富集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地震作用下黄土斜坡的稳定性分析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中国西部黄土地区大量地震滑坡实例的考察分析,对影响黄土斜坡稳定性的各类因素尤其是地震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黄土斜坡滑裂面的产生机制及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搜索法和遗传算法确定黄土斜坡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对区域黄土地震滑坡进行预测的方法.以回回川滑坡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利用结构健康诊断中的多源不确定数据,提高损伤识别的准确率,通过改进D-S证据理论(Dempster提出由Shafer完善形成的一种推理理论)中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和组合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和熵权理论处理信息源的基本概率赋值问题,利用改进的D-S组合规则处理信息源间的相关、冲突问题.通过钢管焊接结构的试验研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优于传统的D-S损伤识别方法;相对于单一损伤信息的损伤识别而言,基于多源损伤信息能够有效降低损伤误判的可能性,获得更准确的损伤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5.
滑带土由于成因和结构的特殊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钻探无法准确的揭露其埋深、分布情况和获得良好的试样,为了查明某滑坡滑体的岩土层分布情况、裂缝发育情况及滑带的埋深,并得到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结合钻孔、探槽和探井三种方式对某滑坡进行地层结构研究,并对滑带土进行土工试验、强度参数反演计算和敏感性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钻孔、探槽和探井都可以很好的揭露滑体岩土层分布情况,此外,探槽能够揭露滑体裂缝的发展和分布情况,探井可以到达滑带,有助于滑带土的观察和取样;(2)采用规范法反演计算出来的强度参数与试验结果接近,证明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工程实践;(3)强度参数C和φ值的增大都会引起滑坡稳定性系数的增大,其中稳定性系数对φ值的敏感性强于C值。  相似文献   

6.
在喜家湾滑坡现场调查基础上,采集黄土斜坡的原状黄土和滑坡滑带土试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计算了滑坡土体震陷性和液化可能性;并结合滑坡发生前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及数值模拟,对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斜坡上部黄土产生震陷,结构破坏,下部泥岩面附近处于饱和状态的黄土在很短时间内产生了液化现象,坡体下滑形成震陷—液化复合型滑坡。  相似文献   

7.
地震黄土滑坡滑距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滑坡的滑距与重力滑坡的滑距有着显著的不同,科学预测地震发生时黄土地区滑坡的滑动距离是合理评估黄土地区滑坡风险和减轻滑坡灾害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400组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论证了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建立了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滑距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67组数据进行了验证。BP神经网络算法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非线性回归结果的对比显示,BP神经网络的预测更接近真实情况,具有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可以用于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预测,并为圈定较为可靠的致灾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滑距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地震滑坡致灾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信息优化处理的地震滑坡滑距预测方法。在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的地震滑坡类型、性质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摩根斯坦-普莱斯法计算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建立边坡最小安全系数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震烈度、比高、坡角、容重、内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纯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影响关系。将黄土高原地区数次大震中采集到的93个样本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建立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模型。所得的计算结果通过误差校验和与其他滑坡滑距预测方法进行对比,来证明本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最后对天水市22个潜在滑坡的边坡进行滑距预测。  相似文献   

9.
不同含水率下滑坡滑带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地处活跃断层破裂带内,断层活动控制着该滑坡的发育和运动。为了研究该滑坡滑带土的动力特性,采用重塑滑带土样,在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利用分级循环加载法开展动三轴试验,重点探讨含水率的变化对滑带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一定时,泄流坡滑坡滑带土的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呈指数形式减小;动应变一定时,动弹性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大而不断减小,且衰减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含水率并不影响动弹性模量-动应变关系曲线的形态,不同含水率下该关系曲线可以进行归一化。滑带土阻尼比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动应变关系曲线也具有归一化特征。不同含水率下泄流坡滑带土动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可以用双曲线模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室内试验获取黄土滑坡的静力和动力力学强度参数,建立低角度黄土滑坡破坏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模型,结合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分析黄土滑坡的动力响应规律和宏观破坏特性,阐明在地震作用下黄土滑坡的失稳演化规律,揭示黄土滑坡滑体运动迁移路径。结果表明:低角度黄土-泥岩滑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地震波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出现明显的放大效应;在黄土层内部,随着斜坡高度增加,坡肩和斜坡后缘加速度放大效应较为明显,对比坡脚、坡腰和坡肩处剖面上加速度放大系数,下伏泥岩对地震波产生一定的放大效应。松弛拉张裂隙,土体强度降低,接触面和坡肩、斜坡后缘处的拉张裂缝形成弧形滑移面,上覆黄土层由内向外依次连带下滑,坡肩处土体的下滑力和地震力促使坡腰土体大面积长距离滑动,最大滑动涉及范围长达200 m左右,土体下滑至坡脚发生堆积并产生隆起。数值模拟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在动力响应和宏观变形破坏特征均呈现较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