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华平  刘桂萍 《地震学报》1995,17(2):237-246
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开展电磁辐射观测以来,至今在全国已建立了130个观测台站,观测频段已由初期的全频段观测改进为0.01-20 Hz左右的超低频和几千赫至几十千赫的点频观测,从而减少了干扰提高了资料可信度.观测仪器主要有5种.对收集的40余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0MS5.9异常距离为500 km,6.0MS6.9为1 000 km,MS7.0则异常距离可大于1 000 km;震前电磁辐射异常时间差别很大,大部分为2小时至45天,少数仅几分钟;绝大多数地震震时没有观测到电磁辐射现象;震前电磁辐射信号是不连续的、阵发性的,其发展过程是由弱-强-弱-平静-发生地震或多次反复上述过程.异常信息时间愈长、幅度愈大、则地震亦愈大.异常信息是频率低的出现早,频率高的出现晚.   相似文献   

2.
地震与电磁辐射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关华平  陈智勇 《地震》1996,16(2):168-176
利用河北省地震电磁辐射台网连续12a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地震强度与台站接收的电磁辐射的能量、周期、幅度的关系,并由此总结出5-6级中强地震和4.5-4.9级中等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3.
大同—阳高地震及强余震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河北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台网的分布、仪器系统的主要性能和观测资料既况及其分析使用方法,研究了大同-阳高1989年10月18日6.1级的中强震群和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前后台网电磁辐射记录资料的变化情况,统计、计算了异常参数和数量;得出了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具弱-强-弱-地震、临近地震频率升高,异常变化越强烈,异常时间越长,异常量越大,地震也越强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大同-阳高地震及强余震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河北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台网的分布、仪器系统的主要性能和观测资料概况及其分析使用方法,研究了大同-阳高1989年10月18日6.1级的中强震群和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前后台网电磁辐射记录资料的变化情况。统计、计算了异常参数和数量;得出了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具弱-强-弱-地震,临近地震频率升高,异常变化越强烈、异常时间越长、异常量越大,地震也越强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地震电磁波前兆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地震电磁波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与排除,并从资料的分析处理入手,探讨了电磁辐射前兆与地震预报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利用地震电磁辐射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例举了杭州地震台投入超低频数字地震电磁辐射仪(EMAOS-L)以来的两组临震前电磁辐射观测异常资料现象,并对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震电磁辐射特征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用地下传感器和空间辐射接收器采集地震前兆电磁辐射信息进行对比观测的方法,指出用数字和图象同步记录电磁辐射信息,能提取出特征曲线,得出这些特征曲线可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介绍四川台网记录到的雅江6.0级地震前电磁辐射的前兆异常,所用的仪器为JD-03,DPJ-Ⅲ型,ULF-Ⅲ,JS-Ⅰ型电磁辐射仪,记录方式为电信息记录和磁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9.
南黄海Ms6.1地震电磁辐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德齐  王盛飞 《地震学刊》1997,(2):23-26,34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观测台网记录到的南黄海6.1级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并结合1979年淋阳Ms6.0、1984年南黄海Ms6.2地震前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有为内其它资料,分析了异常的主要特征。初步讨论了DPJ型电磁辐射观测仪的甚低频低及ULF型地震电磁信息观测仪的超低频段天线方向特性对震中预测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以来我国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地震前电磁辐射现象越来越受到地震学家们的关注,监测并分析低频电磁信号异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近年来,我国从现场观测、震例研究、模拟实验及理论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对电磁辐射地震前兆信息的相关观测与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研究表明:电磁波辐射现象与地震活动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电磁波观测资料是一种捕捉临震信号较有效的手段,有希望成为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中强与强烈地震电磁辐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全喜  张明灿 《地震学报》1992,14(3):325-331
通过一年之内的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连续观测,总结了中等强度地震电磁辐射前兆的统计对应率及信号与地震的关系.分析研究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电磁辐射特征,并与中等强度地震的前兆进行了比较.对该前兆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及应继续深入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家屯台电磁辐射异常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家屯观测台是位于辽宁沈阳的一个地方性专业地震观测台站,用EMAOS-L数字化电磁辐射观测仪进行电磁观测。本文将该台站4年多的电磁辐射观测资料和这期间观测到的Ms4.0以上的震例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从观测仪器的性能指标、地质构造特征、电磁信息的来源等方面进行了震例的电磁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台站前兆异常突出,电、磁异常同步性好,异常信息与发生在上地壳的震源深度小于20km的地震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同时,对震级较大的地震,其前兆异常有日变周期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具有相同属性的自然现象,观测表明,在大地震及火山喷发之前的几天或几小时,均呈现有非常宽频谱的电磁辐射和电离层异常现象。本文重点描述了地震前后存在从零开始相当宽频谱的地震电磁辐射以及电离层异常等现象,并提出可利用电离层异常的观测和采用不同频段上地震电磁辐射的立体监测网,作为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手段是现实、可行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我国地震电磁辐射观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震电磁辐射与地震预报的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参加了30多年的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实践和震例研究,总结了中国地震电磁辐射信号在频率域、时间域和空间分布的特性。为了探索地震电磁辐射的物理机制,作者做了一系列的岩石破裂实验研究(室内和野外实验)。企图模拟在观测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岩石破裂不同阶段产生电磁辐射信号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地震电磁辐射电极法干扰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扼要介绍了电极法地震电磁辐射的仪器性能、干扰概况和干扰与异常的识别。通过大量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雷电、磁暴等空中电磁扰动信号,以及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都不是电极法电场观测地震电磁辐射的明显干扰因素;当地低空特强雷电和布极区附近的较大电气设备启闭,可造成干扰,但此干扰可以识别和排除。  相似文献   

16.
首先扼要介绍了电极法地震电磁辐射的仪器性能、干扰概况和干扰与异常的识别。通过大量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雷电、磁暴等空中电磁扰动信号,以及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都不是电极法电场观测地震电磁辐射的明显干扰因素;当地低空特强雷电和布极区附近的较大电气设备启闭,可造成干扰,但此干扰可以识别和排除。  相似文献   

17.
乌.  HБ 苏乃秦 《内陆地震》1997,11(3):249-252
文章介绍了阿拉木图地震预报实验场中3个电磁辐射台站(卡斯杰克、吐尔盖尼和天山台)1995年的观测资料。台站使用综合程序仪器,以连续方式用1、2、4、8、16、32、64、128、256、512、1024μs波段记录电磁辐射脉冲信号,并用带通滤波处理资料。结果发现,在阿拉木图实验场发生的地震事件之前,大多数记录频段上出现了电磁辐射强度的异常增大。文章认为电磁辐射场的变化从总体上反映了北天山地壳的地震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电磁辐射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地震台电磁辐射数字化观测资料,分析ML3.5以上地震前电磁辐射的变化,结果表明,3.5≤ML≤4.9、ML≥5.0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信息量、异常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与震中距、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福州地震台电磁辐射1999年以来观测资料,研究福建省内4级以上地震,中国台湾6级以上地震电磁辐射接收的异常信息,找出震前有震异常次数及有震无异常次数,从而得出福州电磁辐射观测资料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20.
岩石破裂电磁辐射(EMR)现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石破裂电磁辐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随着电磁辐射观测技术在地震研究、冲击矿压预测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岩石破裂电磁辐射的实验研究.本文对岩石破裂电磁辐射的影响因素以及相伴生的现象,以及有关的物理解释进行了概括介绍.由于不同研究者使用实验设计、实验参数、实验条件的不同,使得观测和研究结果同样难以统一认识.不同的研究者根据各自的试验提出了不同的物理机制.同时对已发现现象的重复性、证实性研究岩石试验缺乏.严重匮乏利用数值模拟以及建立模型定量研究岩石破裂的电磁辐射.此外,岩样实验系统不同于实际的地震系统,进行模拟震源环境的实验研究,发展大尺度的标本和原岩现场实验的基础上,如何建立室内室外岩石实验与地震观测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