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刘向哲教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生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与肝关系密切。其以“从肝立论”“以风立论”为理论指导,提出肝气郁结、风邪上扰清窍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以疏肝解郁、祛风止痛为治疗原则,以逍遥散合川芎茶调散为基础方,并根据头痛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发作期、后遗症期,灵活运用基础方,随症加减,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胡国恒教授从风痰热毒阻络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风痰上扰和热毒阻络在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感风邪是其致病因素,热毒阻络是其发病关键所在,治疗应以祛风化痰、清热解毒为主,还需适当补益气血,益气固表,以达濡养筋脉、驱邪外出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介绍吉学群主任医师运用针刺从督脉论治癫痫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因元神失用,风阳内动所致。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心,病位在脑。治以补脑益肾,息风镇静。针刺从督脉论治取穴,主穴取百会、大椎、风府、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命门、肾俞、后溪、太冲、间使,偏于风者加风池;偏于火者加劳宫;偏于痰者加丰隆。临床验之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田仲成副教授从风论治咳嗽变异型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经验。田师认为本病属于“风咳”范畴,因风痰伏肺、肺失宣肃而发,急性期治疗当以祛风化痰、肃肺止咳为主,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总结彭力平教授论治骨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彭教授认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是骨痹发病之本,风、寒、痰、湿、瘀闭阻经络是发病之标,多虚多瘀多郁为主要病机;临证重视奇经、络病辨证,以调补肝肾、通补奇经、畅达气血为治疗原则,内、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并重,广泛运用王旭高治肝理论及叶天士络病学说指导临床,形成了调补肝肾与通补奇经并举治本,辛润通络、风药祛邪开郁治标的用药特色,重视牛膝醇提物的基础研究与运用,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胡天成教授从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的经验。胡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风内动,与痰、火等病理产物密切相关,故治疗原则重在息风,佐以化痰、泻火,临床常用银翘马勃散、养血息风汤、半夏厚朴汤、黄连温胆汤、黄连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黄散等经方、时方、自拟方灵活加减治疗本病,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胡学军教授从脏腑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胡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肺、脾、肾虚损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风、气、痰、瘀,久病不愈之关键为脏腑虚损,气机失调,多体现在肺失宣降,痰伏肺络;脾失健运,胃肠壅滞;肾气亏虚,虚气上逆等。治疗上主张急则治其标,祛风顺气以化痰行瘀;缓则治其本,调节脏腑功能,分脏论治,着重于理肺行气,健脾和胃,补肾纳气。将扶正与祛邪有机融合,从而达到邪去正复而病愈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陈宪海教授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该病以风邪为主导,其病变主脏在肺,与胃、肝相关;风邪犯肺、肺胃阴虚、肺失宣降为主要病机;主张以祛风邪、润肺胃、理肺气为主要治法,以宣降肺气、祛风达表之“参苏止咳汤”为基础方并加用息内风、润肺胃之品以治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向丽萍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的经验。向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气血亏虚、肾阳不足,标实为寒湿互结、气血凝滞、湿热内蕴。临床上将本病分为寒湿瘀阻型、风寒型、风湿热型、热毒炽盛型论治。寒湿瘀阻者治以温胃阳、祛寒湿、祛风为主;风寒者治以温经、散寒、祛风;风湿热者治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热毒炽盛者治以清热凉血、解毒利湿。然临床以寒湿阻络者多见,因其素体阳虚,血虚受寒,寒性收引,故经脉凝滞,四肢失养,临证时向教授多以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同时辅以拔罐、刮痧、艾灸等治疗,并嘱患者注意日常养护,疗效显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医古籍和现代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医学虫证与睑缘炎具有相关性,认为睑缘炎可以从虫证论治。睑缘炎的病因为风、湿、热、虫,病机为风邪上扰、湿热壅滞、虫邪内生,治疗以祛风清热、除湿杀虫为主,可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介绍田心义教授运用经方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田老认为颈椎病多因颈部气血不足,筋脉失于濡养,加之外感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所致,病机主要以气血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临床治以益气温经、活血通络之法,常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或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法,湿重者多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寒重者多以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或治以补益肝肾,健运中焦之法,多以独活寄生汤加减。但临证时病因病机多复杂,证候多有兼夹,因此临床运用应侧重整体审察,分清主次,重视主症,兼顾次症,灵活运用经方加减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介绍舒兰教授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经验。舒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从五脏分别选用疏肝解郁,平肝息风、疏风解表,息风止动、清心养阴,镇静安神、健脾益气,平肝息风、滋肾养肝,息风止抽五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临床收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于志强教授临床运用虫类药经验。于教授认为,虫类药善走窜,通达全身经络,搜剔邪气,且善疗久病顽疾。根据临床经验,常蝉蜕、僵蚕合用,祛风开音治疗音哑;地龙、僵蚕合用,祛风通络化痰治疗顽痰固性咳嗽;地龙、水蛭配伍,活血通络利水治疗难治性水肿;蛰虫、水蛭合用,活血通络治疗胸痹疼痛;全蝎、蜈蚣、水蛭配伍,活血息风通经治疗头痛。  相似文献   

16.
通络法是以络病学理论为指导,以“络以通为用”为治则,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症和外感重症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络病复杂多变的病机特点,有偏气络病者、偏血络病者、气络-血络共患者,其治疗总以“驱邪通络”为治疗大法,多采用“透”“泄”之法。六淫袭表,肺卫络郁,治以辛散通络、疏表透邪;温热疫邪,直中脏腑络脉,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透络;湿疫易从化,首重解毒除湿,重症宜顾护正气;热病多伤阴,恢复期当补肺养脾、育阴通络。通络法治疗外感热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疗效确切的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介绍姜树民教授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证经验。姜教授认为,CAG病程缠绵,病位较深,以脾胃虚弱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湿热内蕴为疾病发展的重要条件、瘀毒阻络为疾病恶化的关键因素,临床可分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毒阻络三期论治。根据不同阶段病情特点,辨证施治,以“调”“平”“夺”为法,分别治以健脾化湿,疏肝和胃、清热祛湿,益胃生津、化瘀生新,解毒化积。姜教授用动态思维把握疾病发展,随症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总结葛金文教授基于“分经论治”理论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治疗偏头痛的经验。葛教授结合偏头痛部位、性质、证候特点,确定病变所属经络并发现偏头痛责之太阳、少阳、阳明三经,故以“分经论治”理论为指导,因经遣药,经证结合,临床上运用散偏汤合选奇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偏头痛。其巧妙之处有:一则三经分治,重用引经药;二则多用风药,头居高位,风药轻清上扬,辛散之性可达病所,调和气血,通利关窍,开散郁遏之经气;三则随证化裁,根据各种兼证的偏重加减专药,临床上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介绍崔文成教授治疗抽动障碍(TD)的经验。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密切相关,病因为饮食不节与情志失调。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热极生风、阴虚风动,临床注重审因辨证,以消除抽动病因为主,采用疏肝清火、平肝潜阳、滋阴柔肝之法,分别以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治之,并配合情志调畅,以减少患儿紧张情绪,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单兆伟教授从瘀论治缺血性肠病的临证经验。单教授认为瘀血为缺血性肠病的主要病理产物,也是关键的致病因素,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不利,湿热、痰瘀裹挟气血损伤肠络,治疗上应以化瘀为先,配合辨证辅以清热化湿、行气止痛、温肾健脾、益气活血等治法,临床疗效显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