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外治法治疗痤疮的经验。朱教授治疗痤疮强调中医整体观,遵循“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善用火针针刺、中药水面膜之“丹润”、中药抗痘香皂、含桉叶制剂等多种外治法治疗痤疮,并配合中药或西药口服治疗。临床强调辨证施治,内外兼治,中西医结合,故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不孕症的发病除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外,奇经病变亦是重要病机,尤其是冲任督脉。本文在总结古代奇经理论治疗不孕症的基础上,结合近现代奇经用药、内外合治等相关经验,提出了“奇经并治、内外同调”的冲、任、督内外合治不孕症特色疗法,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孕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刘丽芳教授从阴阳论治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多属半阴半阳证,治宜寒温并用,拟消痈乳康汤内服,临证灵活加减,并配合中药外治,内外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卢敏教授辨治长骨骨折迟缓愈合的经验。卢教授认为长骨骨折迟缓愈合主要病机为“虚”“瘀”,虚责之于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不足,瘀责之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临证之时应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在治疗上,卢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处方具有祛邪不伤正,脾肾同调,气血并治,筋骨并重的特点,并结合中医外治疗法,重视宣教及功能锻炼,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1日发表的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并采用开源软件R语言中的arules包和arulesViz包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结果:共获得处方75首,涉及穴位57个(含经外奇穴7个),经脉11条。针刺治疗糖尿病足使用频次排名前6位的穴位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丰隆、太溪;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经脉依次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穴位部位主要在下肢部和腰背部。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临床选用穴位具有高度相关性,关联规则的前20项中主要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之间及其部分与曲池、丰隆、关元之间的联系。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足主要取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下肢部位穴位,核心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配伍时多采用阴阳经、表里经并取。  相似文献   

7.
介绍张朝晖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骨肿瘤骨质暴露创面的经验。张教授认为恶性骨肿瘤骨质暴露创面的病因病机以肾虚毒聚为本,痰瘀凝骨为标,毒邪侵袭为变。在治疗上以给邪出路为基本原则,内治以温托增液、益气补血法为主,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灵活选药,外治以生肌象皮膏联合骨创面钻孔,促进骨皮质软化脱落并逐步清除,达到偎脓长肉,创面愈合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刘华教授从肝脾论治胰腺癌的经验。认为胰腺癌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毒内阻,是一种全身虚、局部实的恶性肿瘤。以扶正抗瘤,从肝脾论治,健脾疏肝,化瘀解毒为法则。通过病证结合,特色用药,外治兼证,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金劲松教授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金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在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临证分为肺脾气虚,风邪外袭、脾肾气虚,水液停聚、肝肾阴虚,瘀水互结三型,分别治以益肺固表,健脾利水、补益脾肾,化气利水、滋补肝肾,活血化瘀之法。并配合西药、中医食疗及中医外治等法综合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国医大师徐经世治疗糖尿病的经验。徐老提出“糖尿病非全消渴”的理论,认为临床上糖尿病患者除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外,亦多表现为形肥体胖、口不渴饮、胸闷脘痞、身体困重、神疲乏力等因痰湿、痰热所致症状,与消渴病本义不符。徐老临床治疗本病以辨证为主,结合辨病治疗,1型糖尿病分为肾阴不足证、肾阳亏虚证,分别治以益阴固肾、温阳益气,采用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临证化裁治疗;2型糖尿病分为初、中、末3期,分别治以化痰祛湿,醒脾助运、祛邪扶正兼顾、健脾益肾,以复脾之运化之职,肾之气化之能。  相似文献   

11.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乃糖尿病发展至后期,由气血阴阳亏虚、痰浊瘀血阻络所致。根据其病情轻重,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虚实夹杂,互为因果。根据患者早、中、晚三期临床表现,卜教授分别提出以益气养阴,行血通络、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温阳散寒,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同时配合独创的豨莶通络液外洗治疗,并将化瘀通络法贯穿于三期治疗之中,标本兼治,内治外治并施,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经验。朱莹教授在李中梓治泻九法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病证结合,审因论治,将暴泻辨证分为寒湿证,治以燥脾、淡渗为法;湿热证,治以清凉为法;食滞证,治以疏利为法。将久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以甘缓、燥脾为法;肝气乘脾证,以疏利、甘缓为法;肾阳虚衰证,以温肾、固涩为法。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联合中医外治护理干预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76 例行鼻内镜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8 例。观察组应用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联合中医外治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嗅觉测试(CCCRC)评分、鼻腔纤毛传输速率(MTR)以及手术日恶心、呕吐、口渴、饥饿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SAS评分、CCCRC评分、MTR、手术日不适症状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的加速康复联合中医外治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手术日不适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鼻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介绍李国徽教授辨治前庭神经炎(VN)的经验。李教授认为VN眼目旋转之机与风、痰饮、瘀、虚的动摇之象符合,其病位除在脑、肝、脾、肾外,还与耳、目、项关系密切。其采用内、外治法,内治之法以祛“动象”之因为关键,强调分期治疗,早期以风、痰两邪为主,宜散风火、化痰湿;中期以内风兼痰瘀为主,宜息内风、化痰瘀;后期以本虚为主,宜益气血、补肝肾。外治之法则提倡前庭康复训练,其头动、眼动的动态训练方式符合中医学“以动治动”的理念。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徐云生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徐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错杂,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病机表现不同,应辨证论治。初期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为主,兼以滋阴清热;中期治以清肝泄火、理气活血与滋阴降火并重;后期治疗应以补气养阴为主。在治疗手段上,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获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介绍甘爱萍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的经验。其总的原则是重视脾肾双补,尤以调补后天脾胃为先;辨证施治,以衡为本,调和气血阴阳;攻补相益,不可一味进补。其特点是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对运脾和胃膏方的处方原则、方义及典型病案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韩冰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经验。分别阐述了从病因病机辨治和从周期辨治的理法方药。临证采用消补结合的原则,立补益正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大法。根据月经不同时期的生理病理特点,分别从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举例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陈大舜教授辨治痤疮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邪热内蕴脏腑为痤疮发生的主要病机,应结合痤疮发病部位进行脏腑、经络辨证。在治疗上,陈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用药和缓醇正,顾护脾胃,内外兼治,重视生活调理,临床取得较好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从络病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皮肤病变病机证治,认为肺脾气虚、络脉失荣是发病之本,病邪郁阻、毒损络脉是重要的病理机制,以表里同治、补肺健脾、通络解毒为治疗原则,并结合病机提出了相关的治络之法,以期为临床治疗UC皮肤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张定华主任医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张师认为,气虚阴亏、瘀血阻络为其病机关键,治疗上重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主导地位,内调外治相结合,内服方药以补阳还五汤合连梅汤加减,外治法则用内服药之药渣加少量花椒再煎取汁足浴,共达通经活络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