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质矿产部地质矿产科技情报网西南分网于1984年10月29日—11月6日,在云南下关召了铅锌矿床地质科技情报交流会议。会议期间,对产于砂岩和灰岩角砾岩中的我国特大型铅锌矿床,兰坪县金顶铅锌矿床进行了考察,交流了西南地区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类型及其  相似文献   

2.
1983年4月27—6月4日在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床学术讨论会,共180名代表参加。全会共收到论文(全文)137篇。论文内容中层控矿床约占45%,陆相火山岩矿床和海相火山岩矿床占18.5%,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约古5%,较全面地反映了自上届铅  相似文献   

3.
1981年10月4日至10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贝希特斯加登召开了第Ⅳ次国际阿尔卑斯矿床会议(IV.ISMIDA)。本论文集收入了该会议所介绍的53篇论文中的39篇。它反映了1981年以前阿尔卑斯期矿床的研究状况。所涉及的矿床包括蒸发岩、菱镁矿床和Ivear地区杂岩体的成矿作用,也包括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碳酸盐型铅锌矿床的矿化作用。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4.
由江苏省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矿山地质专业组及金属矿床专业组联合组织的《矿山地质经济评价与苏南有色金属矿床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南京铅锌铝矿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我省地矿、冶金、有色、煤炭、建材和矿山系统等26个单位的从事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共50人,列席代表10人。省地质学会对这次会议十分关心和重视,并得到了南京铅锌银矿的大力支持,矿总工程师、高工金淮同志主持会议并致  相似文献   

5.
我国矿床地质学界四年一次的学术交流会议——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四月三十日至五日七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地质、冶金、有色、建材、核工业、轻工业、科学院、大专院校等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地质系统及单位的论文作者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四百八十六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和水平较高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副教授、学部委员达一百五十多位。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一千○八十三篇,  相似文献   

6.
会议于1984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在大理市下关召开。到会代表137名,分别来自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71个单位。大会收到论文和资料61篇,涉及到铅锌及贵金属矿床成矿理论、成因分类、区域成矿规律、找矿勘探经验、典型矿床研究,以及有关科技情报动态等各个方面。会议前四天,全体与会代表赴兰坪金顶铅锌矿区实地观察了矿区推覆体穹窿构造、F_2推覆断层以及冲积垮坍成因的砂岩、灰岩角砾岩岩相等与矿体的空间关系;观察了作为我国铅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会议于1985年11月17—21日在天津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25省市自治区8个系统94个单位的154名代表。会议期间有106名同志发言共宣讲论文117篇,充分交流了我国近年来层控矿床和有关矿产资源研究的新成果、新认识。反映出自1981年在贵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会议后的四年时间内,我国在层控矿床的地质找矿、成矿理论、成矿机制、成矿物质来源、区域和矿区成矿规律与实验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较大进展。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四日在南京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地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等各个方面特邀代表、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80人。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铜铅锌汞锑专业组组织的,并委托地质矿产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江苏省地矿局和冶金工业部地质研究所主办。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国际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与找矿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8月12日~1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外代表共82人,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丹麦、西班牙、德国及中国。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7篇,内容涉及矿物包裹体及金矿研究的矿床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找矿学等。会议上交流的论文达48篇之多,并有以展示文字图表等方式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为召开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正在积极筹备。我国矿床学家和广大矿床地质工作者踊跃撰写和提交论文。会议筹备组现已收到八百多篇论文摘要,内容丰富。目前征文工作已结束,正在汇编论文摘要。这届矿床会议,将专题交流、讨论花岗岩类成矿作用和火山成矿作用及有关矿床;斑岩矿床;层控矿床;我国环太平洋矿带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
层控铅锌矿床是世界上铅锌主要来源之一,占世界探明储量的绝大部份。产于碳酸盐岩系地层中的铅锌矿床研究较多;产于碎屑岩系地层中的铅锌矿床,尤其是砂岩中的铅锌矿床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已探明有大型和特大型的砂岩型铅锌矿床。本文拟就有关砂岩型铅锌矿床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请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广东地质学会和韶关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矿床构造学术交流会于1987年4月8日—13日在广东韶关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生产部门的117名矿床构造专家学者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汇集论文(摘要)共210篇(其中32篇在小组和大会下宣讲)。这是继1982年海南会议,1985年山东会议以来,全国矿床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5月7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共486人。还有近百名在蜀工作的同志到会听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83篇,会上宣读了202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地矿部、冶金部、中国有色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大专院校等八个系统。其中在矿床地质界长期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科技人员、学部委员达150多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南京市召开会议的目的是交流铅锌矿床的普查勘探经验及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成矿规律,推动地质找矿工作,以保证“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建设对铅锌矿的需要,并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作准备,促进我国铅锌矿地质科学的发展. 应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80名,他们分别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科学院、地质院校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元古界和古生界层控铅锌矿床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与交代,以及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主要成矿时代为中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本文着重讨论其超大型铜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及找矿评价标志。并对比我国相似铜铅锌矿床类型,探讨我国热水成因铜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提出进一步找矿评价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元铅锌矿床是我国近年来在扬子板块北缘探获的大型铅锌矿床,对马元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低Fe、Mn,高分散元素Cd、Ge、Ga,低分散元素In的特征;闪锌矿Fe、Mn含量和Ga/Ge比值特征指示了矿床成矿流体温度不高,可能为与中低温盆地流体有关的铅锌矿床;闪锌矿中分散元素In、Ge特征能有效的区分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与岩浆或火山活动有关的铅锌矿床闪锌矿具有高In或低In,低Ge的特征,而与盆地卤水有关的中低温矿床中闪锌矿则普遍富Ge贫In。依据马元铅锌矿床微量元素特征,结合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马元铅锌矿应属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92,38(1):94-95
由甘肃省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和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甘肃省科协、甘肃省有色金属学会、兰州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国际硫化矿床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27日—30日在甘肃金昌市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76篇(其中国外代表16篇)。来自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地质学会共同筹备、主持的全国伟晶岩矿床学术交流及现场考察会议于1985年10月27日—31日在福建邵武市闽北地质大队召开。这是我国第一次对伟晶岩研究成果的系统检阅。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64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有63人。会议用四天时间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伟晶岩的时、空分布,形成条件,物质来源,伟晶岩中稀有元素、宝石、云母等矿产的产布和富集规律,以及岩石、矿物中稳定同位素及包裹体特征等。会议最后一天,代表们考察了南平伟晶岩田中的31号矿脉。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层控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已于1988年10月10—14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生产、科研、教学等部门的代表近百人。收到论文155篇。会议期间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讨论,并现场考察了昆阳群层控矿床和穿刺构造。会议自始至终充满浓厚的学术空气,讨论热烈,广泛地交流了经验和信息。代表的反映会议开得好。从会议论文和交流情况,大体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层控矿床研究的状况和水平。主要进展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第5届全国矿床会议在北京召开4年一届的我国矿床界的盛会──第5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93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201人,他们分别来自国家各部委的地质部门、19所大专院校、北京市科委、科协及各新闻单位。代表中有我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