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国阶 《山地学报》2000,18(5):388-390
1 西部开发战略是全国性战略西部开发战略是从全国发展总目标、总体布局、战略总部署的全局提出的。其表现是 :1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我国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实力有巨大的增长 ,全国投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空前增强 ,东西部差距扩大 ,产业结构急需进行新的升级调整 ,区域产业分工必须进一步明确与调整的态势下提出的 ;2 西部开发项目的选择 ,对全国都能受惠 ,例如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完善全国高等级公路三横三纵 ,形成全国现代交通格局 ;铁路建设也突出连南串北 ,接东连西的基本布局 ;而西气东送 ,西电东送更突出全国资源的优化布局 ,…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科研计划体制向科研经营体制的进一步转变,科研单位必须有更多的科技产业或合作开发项目,因此,项目管理任务就会越发显得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为什么要加强这种管理和怎样加强这种管理谈一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分布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露天开采方式居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煤炭资源利润急剧下滑,使得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步履艰难,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寻求出路,在抓好煤业主体,并延伸煤产业的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土地复垦技术的工程措施,寻求二次创业的新生存之路,使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展现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2,(1):62-64
即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处在从制造业中心转向服务中心的转型过程中,也不应片面地发展服务业,而简单抑制或排斥制造业的提升发展;更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而忽略传统服务业发展。同样,在城市国际化过程中,也不应片面强调增强对外服务功能,而削弱对内保障服务功能。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转型,是一种促进产业融合的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必将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改革开放20年来,甘肃林业科技战线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注意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发展林业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结合甘肃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其中生态林业和乡村林业的理论和方法,在甘肃不同地区综合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太行山区生态林业发展战略和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行山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林业资源特点,提出了该区生态林业的发展战略及开发模式。认为不同类型生态林业示范区的建立要有各自的特色,采取长短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运作方式,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8.
区域发展不平稳是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地区差距过大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许多国家十分重视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制定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保进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和总结国外区域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西部开发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旅游资源转换效率的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为研究靶区,运用修正的DEA模型等方法探究2008—2017年的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结论有:① 10 a间,18个重点省份旅游资源转换效率均值仅为0.312,远未达到生产前沿面。② 经过邹检验(Chow test),2014年为“一带一路”沿线18个重点省份旅游资源转换效率时间序列的突变点。③ 18个重点省份的旅游资源转换效率均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开放先行区、战略支点区未通过σ收敛检验、战略支点区未通过绝对β收敛。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关中高新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及其已建成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东部开发时期深圳在沿海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在沿江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类似,也具有率先发展的区位优势、政治经济优势及科教与高科技产业优势,并对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驱动和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按照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要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开发的战略要求,应把关中高新带建成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科研管理和研究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运作 1.自觉服务市场,实现科研与经济发展需求的真正结合。森林既是林产加工的原料生产者,又是生态环境的保障者,建国以来我国坚持了大规模人工造林增加森林复被率的政策,力求减少天然林大量采伐带来的负面影响,既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不断增长的原料供应,又使环境能有所改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WTO,对我国今后林业发展战略还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以往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全市经济生活已基本上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同样面临着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阶段性任务,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特提出我市林业生产结构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现加快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必须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作为中国林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大型森工企业,应站在“全面建设林区小康社会”的高度,认清全国林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联系实际,找准林业发展定位,在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体系的同时,努力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南省旅游开发战略布局的演进分析,根据河南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以及旅游资源区域分布特点,提出了河南省旅游的战略格局构想,将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格局概括为"弓箭式",并对此构想进行了释义,对河南省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此格局对未来河南旅游产业布局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是泰安市唯一的公益性林业科研事业单位。现有职工57名,其中研究员7名、高级工程师(农艺师)8名、工程师(农艺师)13名。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实施人才建设“四大工程”,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力度,带动了林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我院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名,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名,省、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和跨世纪优秀人才9名,泰安青年科学家1名;先后承担国家、省、市课题85项,完成65项,获奖63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  相似文献   

16.
<正> 林业技术开发是林业科研单位依靠自身的技术、成果、资源、人才及设备创造社会性效益的特有形式;是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将科研与生产结合,形成林业研究良性循环的保证。同时,林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使其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促进市场繁荣,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显著效果 北京林科林业技术公司利用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看准市场需求,引进和推广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设备。经过10多年的探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区位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构成上来说,区位理论包括非战略性区位理论和战略性区域理论两大体系。与非战略性区位理论不同,战略性区位理论将其分析置于区位主体的战略互动行为的基础之上。战略性区位理论的发展源于霍特林对策模型。多年以来,围绕霍特林模型的各种讨论和对该模型的诸多修正,促使战略性区位理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对于城市经济现象,战略性区位分析可以得到更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是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林业科技肩负艰巨的历史使命。基地是林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几年来,根据全省林业科技产业建设的总体规划,辽宁省林业厅厅直6个科研院所始终重视基地建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已由单一考虑运输、仓储等环节向系统化、均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案例,从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物流资源等方面分析苏州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引入“轴-辐”(hub—and—spoke)理论,构建苏州“一轴五辐”物流空间优化体系;探讨苏州市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苏州市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以推进苏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苏州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创新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是被人们忽视的一个研究领域,从目前旅游理论研究现状和实践应用领域来看,旅游战略研究与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具有独立于其它研究和规划并成为独立领域的趋势.结合新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以项目和活动为核心、以主题旅游为核心、区际旅游战略整合与战略伙伴关系、投资体制变革与规划研究等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创新的6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构建了旅游发展需求型发展战略、资源型发展战略和投资型发展战略的创新框架,初步探讨了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创新与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