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CT技术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发展,CT理论与技术在工业、地球物理、医学影像、工程勘探、无损探测、现代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CT的发展,经历了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从单排CT到多排CT等几个发展阶段,目前能谱CT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1)CT机的进展:CT机器自问世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探测器技术、X线技术的不断及发展以及新的微电子和显微技术不断的应用于CT机,从而提高了CT机的性能,标志着CT扫描从层面扫描到螺旋扫描的换代。2)图象后处理技术:螺旋CT的出现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导航技术做出具有3D仿真内窥镜的图象,既(VE),这种新的影像学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西门子多排螺旋CT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排螺旋CT的推出使得CT临床应用能力大大提高,CT扫描仪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通过介绍双向飞焦点Z-Sharp技术、自由螺旋SureView等技术,比较各种螺旋重建算法,以及剂量调节方案CAREDose4D等新的西门子CT技术,呈现西门子在CT革新中所作的努力,Sensation64排CT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证明了这些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出现了螺旋CT并得到迅速发展,其滑环数据传输技术和螺旋插值软件使扫描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为CT辅助临床诊断开辟了新的领域。我们从1998年至今,利用已有CT产品的经验和自己的开发力量,研制并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医用螺旋CT,迄今已有两台在用户医院安装。我们基于低压滑环的螺旋CT具有1秒完全扫描、5秒建象、三维成象等较高的性能指标和较低的价格。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市场中档CT的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5.
从1971年Hounsfield完成世界上首次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扫描以来,CT技术在扫描方式上经历了5代发展,并在医疗、安检等领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扫描方式不断进步的同时,重建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迭代算法相比,解析算法具有重建速度快、误差分析简单以及占用运算资源小等特点,成为CT系统中常用的成像算法。本文以CT扫描方式的发展为脉络介绍解析重建方法的发展,从经典的圆轨迹和螺旋轨迹扫描出发,到非标准轨迹扫描,并介绍当前有关多源直线CT的研究进展。最后,我们展望CT系统的发展在未来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讲述了多层螺旋CT在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介绍了多层螺旋CT在心脏成像、肺部成像、血管造影、急诊抢救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CT等现代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设备相继问世;1979年中国引进第一台全身CT扫描仪。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多层螺旋CT机的临床应用。目前,在中国新近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郭俊渊教授任名誉主编,唐秉航主任医师主编,戴建平教授作序的专著《多层螺旋CT原理和临床应用》面世,实为非常及时和可贵。  相似文献   

8.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C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9.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刊登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GT,综述和信息等栏目,是从事CT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也是图书、情报等部门的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例UAVM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所有扫描图像均采用冠状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例患者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等,可以确定UAVM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情况及与毗邻血管、骨盆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UAVM,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1.
《CT理论与应用研究》是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92年创刊,主要报道CT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CT科技的前沿和进展。期刊设有CT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CT、工业CT、医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例UAVM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所有扫描图像均采用冠状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例患者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等,可以确定UAVM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情况及与毗邻血管、骨盆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UAVM,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超声普查发现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后,经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后找到积水原因,得出影像诊断分析结论。方法:超声筛查均无尿路结石,但肾输尿管不明原因积水扩张,所有病例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诊断,60例小儿主要为先天性肾输尿管发育异常致肾输尿管积水扩张及一侧肾缺如、异位。分析CT表现,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发育异常的诊断正确率为98.3%(59/60),优于传统静脉肾盂造影及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检查应作为一种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筛查手段,而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作为泌尿系统先天性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具有快速、无创、分辨率高等优点,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直观、立体显示泌尿系的全过程,是诊断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的理想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6排螺旋CT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16排螺旋CT对12例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颈动脉体瘤患者行CT颈部血管造影CTA(即CT增强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处理图像。结果:12例肿瘤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平扫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颈内外动脉分离,角度增大.结论:16排螺旋CT对于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和术式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业CT作为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发展至今的一个重要分支,得益于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探测范围广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地质分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工业CT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3种典型工业CT技术(地震波CT、电阻率CT、电磁波CT)以及多种物探方法组合而成的综合物探方法,重点介绍工业CT在孔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构建数字岩心和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方面的最新应用。同时,总结工业CT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支气管异物、1例气管异物、1例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发育异常、1例气管良性肿瘤患儿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再现,CT仿真内窥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与支气管镜所见具有一致性。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创性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栏目]文章题目作者期-页码[CT理论]可视化人体的整体坐标系统陈惟昌陈志华赵天德,等(1-1)一种新滤波函数进行CT图像的局部重建[英文稿]徐茂林邱钧范惠荣,等(1-54)利用MATLAB实现CT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曾筝董芳华陈晓,等(2-24)超声CT理论与方法综述倪文磊(3-50)[医学CT]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的评价孙存杰李钢胡伟,等(1-7)骨巨细胞瘤的CT、MRI诊断齐荣秀方挺松许乙凯(1-10)在鼓室检查中应用高分辨CT、MPR多平面重组技术李卫民桑雅荣(1-15)原发性胆囊癌的螺旋CT诊断郭秀琴庞闽厦,等(1-18)CT对肝内胆管结石合伴肝脓肿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肝癌动门脉分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肝癌伴动门脉分流患者的16排螺旋CT增强图像进行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并对重建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与CT轴位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照).结果: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技术能全面、直观、多方位地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的影像征象,并能较好显示动门脉分流导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及最大密度重建作为轴位CT图像的重要后处理技术,具有无创、直观、快速显示肝癌动门脉分流各种影像征象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肝癌动门脉分流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副鼻窦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对连续188例门急诊颜面部外伤后疑似副鼻窦骨折患者进行了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灰度重建(MIP)和容积显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DCT共显示副鼻窦骨折患者共69例,可以准确评估各副鼻窦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副鼻窦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颜面部外伤患者疑似副鼻窦骨折时应作为必要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机滑环结构探讨与维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CT基本原理和结构,重点说明螺旋CT机滑环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介绍经过实际使用的螺旋CT机滑环性能与应用效果,说明优点和不足之处,在CT滑环维修方面,从实际工作出发,说明维修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为今后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提供有用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