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两种海藻提取物抗水产动物病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大型海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提取物对11种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羊栖菜乙醇粗提物乙酸乙酯相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抑菌圈可达21.6 mm;薄层层析表明羊栖菜乙醇粗提取物乙酸乙酯相有6条层析带,其中Rf=0.54带对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可达13.6 mm;条浒苔乙醚粗脂对11种水产动物病原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可达24.7 mm;进一步的实验显示,条浒苔乙醚粗脂3种洗脱组分抗菌性均比粗脂减弱了,而其95%乙醇洗脱组分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抑菌圈仍可达13.8 mm。说明利用羊栖菜、条浒苔为开发海洋药物资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海藻乙醇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分属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的海藻样品于 2 0 0 0年 5月采于山东青岛和威海附近沿海 ,将海藻样品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分离和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抗大肠杆菌活性较强的海藻样品有 :鸭毛藻、酸藻、松节藻和孔石莼的水相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较强的提取物有 :鸭毛藻、海黍子、松节藻、小粘膜藻的乙酸乙酯相以及酸藻的水相。从不同门类海藻的抗菌活性看 ,褐藻最强 ,红藻次之 ,而绿藻活性最弱。薄层层析分离得到 1 6个层析带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1 1个层析带具有的抗大肠杆菌性。其中褐藻门的酸藻、海黍子的 3个层析带具有很强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酸藻的 2个层析带也能强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 ,对常见抗生素进行的对照实验表明 ,这 5条层析带的活性比常见的抗生素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标方法分析海参酶解原液的基本营养成分;并将海参酶解原液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利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自显影的方法进行活性组分的追踪。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高效液相色谱逐步纯化,得到具有较高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组分;另外,采用MTT法考察海参酶解液总脂溶性组分对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利用LPS诱导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分别采用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其对LPS诱导的BV-2细胞中NO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参酶解原液含有丰富的钙、锌等矿物质,含量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其提取物中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薄层层析斑点均无明显紫外与荧光吸收,其中活性最强组分C4-2-E在浓度为0.25g/L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为91.04%;海参酶解液总脂溶性组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BV-2细胞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显著的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所产生的NO和IL-6的分泌。故海参酶解液的脂溶性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神经炎症和老年痴呆作用,具体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还需进一步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4.
从采自烟台养马岛的日本仙菜(Ceramium japonicum)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 EN-298,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反相柱层析、正相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薄层层析(p TLC)等分离手段获得10个单体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D、2D NMR)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10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甲壳胺寡糖的液相色谱及薄层层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低分子甲壳胺多糖的抗肿瘤辅助疗效,作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薄层色谱法(TLC),探讨了SUGAR-KS-802寡糖分析柱分析甲壳胺寡糖的条件,并尝试了几种薄层层析展开剂对甲壳胺寡糖组分的展层条件。结果表明,在HPLC流动相为0.001mol/L NaOH溶液,流速0.2mL/min时,可将混合的标准甲壳胺寡糖成分很好地分离;采用乙酸乙脂:甲醇:水:氨水=5:9:1:1.5混合液作为硅胶薄板展开剂时,可将不同聚合度的甲壳胺寡糖很好地分开,且层析重现性高,糖残基数目和Rf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2种分析方法结合可以作为1种可靠的甲壳胺寡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因素对比实验对其外套膜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薄层层析色谱法对色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丙酮和乙醇为适宜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提取剂;使用丙酮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25℃,料液比为1︰40。使用乙醇为提取剂时,浸提时间为4 h,提取温度为30℃,料液比为1︰200;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外套膜颜色为蓝色和红棕色的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后发现,蓝色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9种色素组分构成,红棕色个体番红砗磲外套膜色素由10种色素组分构成。  相似文献   

7.
海蒿子多糖DEI、DEII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蒿子(SargassumconfusumAgardh)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DEAE-SephadexA-25柱层析分离,得到多糖DEI、DEII,糖质量分数分别为52.40%,38.80%。经酸降解、薄层层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证明其单糖组成均为岩藻糖、木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其中岩藻糖质量分数最高(DEI:39.3%;DEII:35.2%)。  相似文献   

8.
海蒿子(SargassumconfusumAgardh)经热水抽提、乙醇沉淀、DEAE-SephadexA-25柱层析分离,得到多糖DEI、DEII,糖质量分数分别为52.40%,38.80%。经酸降解、薄层层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证明其单糖组成均为岩藻糖、木糖、半乳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其中岩藻糖质量分数最高(DEI:39.3%;DEII:35.2%)。  相似文献   

9.
从海参肠道中分离得到了一株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S-A38, 将其发酵上清液经盐酸沉淀、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代谢物质。采用薄层层析和茚三酮显色检测到4 种物质, 分别命名为化合物1、2、3 和4; 应用层析板覆盖指示菌的生物自显影技术对其抗菌活性成分进行追踪、检测, 结果发现化合物1 和2 具有显著抑制弧菌的作用。进一步检测分析表明, 化合物1、2和4 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 初步推断它们属于直链的脂肽类化合物, 并且这4 种物质出现在不同的发酵代谢时期, 这将为研究群体效应提供基础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米草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盐沼植物,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大量分布,综合开发利用大米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大米草甲醇提取物,再分别用DPPH法、纸碟法和MTT法对大米草中40多个组分进行了抗氧化、抗细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得到抗氧化活性组分5个、抗菌活性组分2个、抗肿瘤活性组分3个。目前对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 ICP MS)分析3个不同养殖区域成熟期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主茎、侧茎、生殖托、气囊等部位中As、Cd、Cr、 Cu、Ni、Pb和Zn的含量,以揭示羊栖菜中这些微量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羊栖菜具有较强的微量元素富集能力,不同部位的微量元素富集能力存在差异,主要富集在生殖托和气囊中。结果表明,各站位间As、Cd、Cr和Cu在各部位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而Ni、Pb和Zn在各部位中的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羊栖菜对As的富集系数最高,对Cr的富集系数最小。根据健康风险评价结果,除了两个站位的生殖托外,摄入羊栖菜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但是相对而言,茎干的食用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2.
分别在27℃和32℃高温条件下培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 以在22℃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羊栖菜作为对照, 在培养的第0、1、3、5和7天分别取气囊样品, 采用植物生理学试验方法探讨高温胁迫对羊栖菜细胞膜损伤、渗透调节和抗氧化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 1) 高温胁迫导致羊栖菜细胞的相对电导率提高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增加, 膜系统受到了损伤, 造成体内离子外渗、细胞膜脂发生过氧化; 2) 细胞内积累了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并且胁迫组始终高于对照组, 其中可溶性蛋白在胁迫第7天时达到最大值(11.4μg·mg-1), 而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分别在高温培养的第3天和第5天时达到最大值; 3) 受到高温胁迫后, 羊栖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性增强, 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比活性在高温胁迫过程中呈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羊栖菜主要通过抗氧化酶SOD比活性增强来降低胁迫对藻体带来的伤害。总之, 羊栖菜对高温胁迫比较敏感, 温度越高, 培养时间越长, 羊栖菜受到的伤害越大。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1980s,Sargassum fusiforme has been cultivated in Zhejiang,South China,and nowadays it become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mercial seaweeds in China.With traditions of eating habits in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this brown alga is used as food,because it contained functional oligo/polysaccharid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and was regarded playing roles i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regulating immunology.Through over 15 years’selection,breeding and cultivation,we obtained three strains with good traits and testified their characters during the production,which included the cultivars with high yield and other two good characters,either all the selected strains were applied in the Sargassum production.To avoid confusion during the selection and nursery,it was preferred to establish one fingerprint for distinguishing the Sargassum cultivars from different strains.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and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method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of the selected S.fusiforme strains.With that,one fingerprint with RAPD markers was constructed,and one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 ed region(SCAR)marker to S.fusiforme was obtained.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applied fingerprint could be valid in S.fusiforme genetic and germplasm justification,and will be positive to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ce in its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4.
羊栖菜茎部愈伤组织再生苗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羊栖菜纵裂主枝上愈伤组织再生苗的发生过程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发现此种成苗方式是在主枝 (茎 )或假根处由外皮层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再由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一种无性繁殖方式。愈伤组织形成再生苗有望成为羊栖菜人工养殖种苗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常见褐藻的多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藻多酚是从褐藻中提取出的新型海洋天然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和医药价值,因而对开发海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它与陆生植物单宁质的化学反应性能基本相同(Ogino,1962),因此可采用单宁质的测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析。Temple(1982)认为单宁质的测量技术可分为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比色分析和色谱分析,由于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方法缺乏化合物结构选择性,而色谱分析更适用于组分的分离,且操作条件复杂;因而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国家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1970)的比色分析方法,即使钨钼酸盐氧化酚类化合物形成有色的钼蓝复合物,然后作比色分析。本文采用此法对我国几种常见褐藻进行了多酚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流沙湾7种海藻栽培比较及其对栽培海区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流沙湾当前不合理的养殖结构,用传统的筏式栽培方法,于2008年10月—2009年8月在流沙湾进行了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亨氏马尾藻Sargassum henslowianum、全缘马尾藻S.integerrimum、多胞马尾藻S.polyporum、硇洲马尾藻S.naozhouense、半叶马尾藻S.hemiphyllum和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e等7种大型经济海藻的栽培,观察了各种野生马尾藻的繁殖周期和栽培物候学,比较了各种栽培藻类与其野生种群的物候,测定了藻类栽培海区和邻近海区的水质。结果表明,长心卡帕藻、亨氏马尾藻、全缘马尾藻、多胞马尾藻、硇洲马尾藻、半叶马尾藻和羊栖菜栽培产量(以鲜重计)分别为6.3、5.2、5.2、3.5、2.5、2.3、0.9kg.m-2;除营养繁殖的长心卡帕藻外,各种藻繁殖期较自然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藻类栽培海区的水质明显优于邻近海区。通过经济价值、栽培产量和生长期的长短等综合比较分析,认为流沙湾等粤西地区可以栽培的经济海藻有长心卡帕藻、全缘马尾藻和硇洲马尾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