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言 自从60年代费多托夫提出空区概念以来,有关空区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化。1979年茂木建议把空区分为第一类空区和第二类空区。第一类空区是板块消减带上的强震间隙地段,第二类空区是较大地震前震级较小的地震活动空区。陆远忠等人又把第二类空区分为背景空区和孕震空区。背景空区出现在主震  相似文献   

2.
强震前可能出现地震活动空区是最早被人们注意到的震兆之一,也是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一种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变化。虽然有关空区的震例报导逐渐增多,但是人们还是普遍认为要在大震前很确切地圈出一个空区很不容易;震后总结,不同人划的空区也不大一样。原因之一,是空区起止时间很难确定。有人取一定时间间隔(如2个月)为步长、对一定时段(如1年或2年)作震中分布图,以便客观寻找空区。可是,实际上我们取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  相似文献   

4.
进入短期阶段的空区识别及判据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期空区(孕震空区)图象为背景,在应变释放加速后转平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时空强三维轴向扫描窗长和步长,从多维空间探索强震进入短期阶段空区的特征及判据指标,提出了通过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确定空区的新方法,通过对华北和西南地区26个震例的研究分析,发现在孕震空区形成后期、强震前9~16个月,震源区附近出现一种有别于孕震空区的短期空区.这类空区一般持续4~7个月,震前3~8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往往是空区内部或边缘出现显著地震,空区内出现小震活动.  相似文献   

5.
地震空区方法是利用地震活动图像预报地震效果较好的方法,然而单纯通过空区预报地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建立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动态图像预测方法,把空区的形成和演化放在板块运动和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考虑。通过对华东和华南地区26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给出主震发生与空区、活动断裂位置以及空区与活动断裂位置和走向的关系,并从两个区域的构造差异上给出空区形成和演化规律差异的动力学解释,从而为使用空区预测地震提供物理基础,减少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强地震前的地震空区已有许多研究,存在着不同的勾划原则和结果。本文从地震构造成因的观点出发,以寻求强震前构造活动状态为目的,把地震空区及与其配合的地震分布图象都看做是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两条共轭断层相互作用的结果,作者把华北地区三个相似的地震空区称之为地震构造空区。三个空区是唐山地震(图1)、海城地震(图2)前的空区和现在仍然存在的邯郸空区(图3)。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对空区的认识,将空区的特征归纳为九个定量判别标识,并发展了一套相应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空区的程序。本文是文章的进一步发展。故着重讨论计算机自动识别空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改进程序中的一些处理技巧,给出实用程序、框图和使用说明,并附以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六安附近空区区域近期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区的地震活动趋于平静;判别孕震空区的两项指标逐渐趋于正常;其它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如波速比、b值、C值等和前兆观测未发现明显的趋势异常。讨论了该空区形成以及至今未发生中强震的实际演变过程,指出该空区形成是由于中强震后在同一地震带上的应力调整所引起的,有可能该空区因周围中强震的综合卸载作用而成为无震空区。  相似文献   

9.
澜沧—耿马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条带与空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杨 《地震研究》1991,14(2):122-126
1988年11月6日滇西南发生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强烈地震,两震相距70公里。本文分析了大震活动的条带与空区特征。这两次地震之前既有M≥4.5地震活动条带,又有M≥3.5地震空区,条带与空区相连接。空区是震前三年多开始出现,震前半年消失的;条带是前一年多时间内形成的,条带的迅速形成深入到空区之内,促使了空区的消失。澜沧7.6级地震发生在两个条带的交汇部位,也是条带的端部、空区的边缘;耿马7.2级地震则发生在空区之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晋冀蒙交界地区小震动态图像扫描识别,发现该区存在3个相互交叉的ML2.0和ML3.0地震空区。通过对该区的构造背景、空区特性、演化过程以及震例进行分析,来综合判定空区的危险性。结果表明,ML2.0地震空区分别被打破已经8个月和18个月,表明其已失去对中强地震的短期预测意义,ML3.0空区可能为孕震空区,对晋冀蒙交界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进入短期阶段的空区识别及判据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期空区(孕震空区)图象为背景,在应变释放加速后转平的基础上,逐步缩小时空强三维轴向扫描窗长和步长,从多维空间探索强震进入短期阶段空区的特征及判据指标,提出了通过时空强三维轴向稳定性检验确定空区的新方法.通过对华北和西南地区26个震例的研究分析,发现在孕震空区形成后期、强震前9~16个月,震源区附近出现一种有别于孕震空区的短期空区.这类空区一般持续4~7个月,震前3~8个月结束,结束的标志往往是空区内部或边缘出现显著地震,空区内出现小震活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强震前出现地震空区的震例报道逐渐增多,有关空区的研究逐步深入。与此同时,在地震空区的研究和预报实践中,人们也遇到不少麻烦。无震空区,即出现空区后并不发生强震的现象,就是最麻烦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当空区的概念从板块边缘大震的空段扩展到板块内部,从使用强震资料确定第一类空区扩展到使用中、小地震圈定第二类空区以后,碰到这种问题的机会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3.
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外对强震前出现地震活动空区现象的研究日益增多,也成功地根据空区观象预报了某些强震。但是,已报道的众多震例中,空区的形态、尺度及其形成时间很不相同,也很少给出判定地震空区的标志。甚至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作者可能给出很不相同的几个空区,如图1 所示。  相似文献   

14.
引言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填空性,地震活动空区是大地震孕震过程中应力集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孕震区长期应力、应变的发展变化。费道托夫(1965)和艾伦(1965)在研究了太平洋板块边缘地震带的地震时空图像后,分别提出了地震活动空区的概念。此后,许多地震学者也对地震活动空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世界上许多国家根据地震活动空区对一些地震危险区作了长期预报。作为大地震的中、长期预报的重要指标之一,地震活动空区的物理机制是什么?怎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震空区的特征,选定了七个参量作为空区的判别标识,并发展了一套用计算机自动识别空区的程序。对于所研究的地区,程序中按一定间隔选择待分析的判别地区中心点。然后,由程序按给定的七个参数之值判定在每一点周围是否存在地震空区。如果识别出了一个空区,它的位置和形状即用一条与其拟会的二次曲线的参数来描述。对不同时段的地震目录数据作同样的扫描识别,最后确定出符合判别标识的空区出现次数、各次持续时间、空区长短轴及其取向、空区面积等参数。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内蒙博克图5.6级地震前3.5年左右在主震震中附近形成小震密集区,在密集区外围形成环带空区,在主震发生前两年,环带空区消失,同时在震中附近形成孕震空区。随时间进程,孕震空区、密集区和环带空区间的内外频次比有下降—回升—峰值发震的特点,是一个典型的空区图象震例。  相似文献   

17.
朱令人 《地震》2010,30(4):40-49
以MAPSIS为平台, 用统一目录对新疆及周边和川、 滇、 青地区17次大地震前的地震分布进行大范围、 长时间扫描, 勾画椭圆形围空区。 除1970年代初期的3次地震外, 大多有较好的围空区。 包括2008年5月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玉树7.1级地震。 结果表明, 大震震级与空区长度有一定正相关关系, 但与空区起始时长及空区成形时长没有关系。 讨论认为, 椭圆围空区的确定条件较松, 在复杂情况下用来勾画空区容易出现多维性, 使围空区的可信性下降, 导致地震虚报增加。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震空区研究的述评,介绍了地震空区研究的简况,空区及其分类,前兆性空区的动态特征,空区参数与主震有关参数的关系以及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对空区的应用,其中特别提到日本大竹政和等人根据地震活动的相对平静和现代大震的时—空分布,曾对1978年墨西哥瓦哈卡7.8级地震的破裂带和破裂类型作了成功的预报,还提到在中国地震预报实践中广泛应用了地震空区图象,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1967~1982年川西地区17次小震活动“空区”,对“空区”分布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空区”的出现与区域地震活动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0.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h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强震和中强震震例,指出通常所说的地震空区可分为两类。除了震前大范围、长时间、大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背景空区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震前较小范围、较短时间、较小震级的空区,这里称之为孕震空区.对这两类空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在孕震空区的后期,孕震空区边缘往往会发生一个或一组较为引人注目的地震,本文称之为逼近地震.文中初步归纳了逼近地震的某些特征与主震的关系,讨论了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能性.最后从断裂力学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孕震空区与逼近地震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