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绍钦 《气象》1986,12(9):13-13
第九次全国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8月11—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协、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空军第七研究所、北京气象学院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气象部门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干部共129人。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气象学会、广东气象学会与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羊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气象、水文部门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新疆有两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4年一次的中期预报会议。它主要反映近年来对大气环流的研究以及中期预报的进展。通过交流,促进中期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仇永炎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了会议总结。会议期间,应广大中期预报员的要求,还专门组织了中期预报员座谈会,就中期天气预报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中期天气预报应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更好地进行检验、订正;中期天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学首次举行了“全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现象动力学研讨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专业委员会发起,并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数值模拟开放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和南京气象学院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会议邀请国内知名的大尺度动力学专家以及在这领域中颇有成就的一些中青年气象学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气象学会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日在西安召开了恢复后的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议。李世臣理事长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研究了今年十二月份召开年会的问题和明年学会工作安排,确定了下届学会理事名额。会上,学会付理事长、西北大学付教授张继书同志,学会付理事长、省气象台台长付勇泉同志,分别传达了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和省科协召开的秘书长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5年6月25日在京隆重举行庆祝《气象学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副理事长章基嘉同志主持,会上气象界新老专家、学者和各方来宾代表发言祝贺。会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RADIOPEKING)分别对国内、外宣传报导了这次会议。本文根据会议上部分发言摘录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6.
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国家气象局联合召开的“第5次WMO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于5月8日——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美国气象学会(AMS)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参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的200多位学者,报告和交流了他们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气象学会首届县域气象科学技术交流会于 2 0 0 4年 1 1月 2 7日至 2 8日在义乌举行。会议由县 (市 )区级气象事业发展技术委员会主持召开。浙江省气象局薛根元副局长、朱青巡视员、省气象学会俞善贤秘书长以及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省局、萧山等 2 1个县 (市 )区气象局领导与技术专家共计 4 2人参加了会议。省局薛根元副局长作了讲话 ,指出这次会议加强了科技交流 ,符合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路 ,为全面推进全省县 (市 )区级气象科技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会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邱新法教授和《浙江气象》编辑部侯…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学会于今年七月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议。 会议收到的论文有二百篇左右,内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预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学委二_、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分会及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全国第12届天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讨论会”于1996年10月21~2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邹竞蒙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影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有关气象院校共20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新疆共派出5石代表(其中含兵团2名)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32篇,其中包括:(1)云水资源和人工降水;(2)雹云结构和防雹…  相似文献   

10.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气象学会在世界气象日(三月二十三日)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桂林市胜利闭幕。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外气象专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及部队系统的气象工作者一百八十多人。  相似文献   

12.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红  薛峰 《大气科学》2013,37(5):1143-115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1970年代末东亚夏季风和相关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观测海温强迫下,模式能模拟出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减弱及 相关的环流场变化,包括东亚沿海的偏北风异常以及西太平洋副高的形态变化,模式还较好再现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雨型变化,即长江流域降水偏多,而华北和华南偏少,但位置略偏南。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分析表明,热带海洋变暖是这次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减弱的主要因素,这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在1970年代末期的位相转变有关。此外,模式还较好模拟了长江流域的变冷趋势,进而减弱了海陆温差,使东亚夏季风减弱。  相似文献   

13.
国际生物气象学会(ISB)和美国气象学会(AMS)于1987年9月13-18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召开"第十一届国际生物气象及大气生物学术会议"暨"美国第十八届农业及森林气象学术会议",作者应国际生物气象学会主席J.E.Newman教授的邀请出席了这次会议,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动态模拟——以中国黄淮平原为例"的论文.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东 《气象》1991,17(2):65-65
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新疆及广东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广州召开。会议还得到江苏、河北、内蒙气象学会的资助。来自有关省、市、区气象台,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7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会议采用大会和分组两种形式进行报告和讨论,学术气氛浓厚。 会议论文集中地反映了低频振荡活动的规律,地域分布,可能的机制及低频振荡同大范围天气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大气环流对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云物理和人工降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2月12日至15日在贵阳市举行.来自南方七省(区)气象局以及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科研所等十四个单位的三十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还邀请北方的新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全国热带环流和系统学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五年元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福建省夏门市举行。来自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山东海洋学院和广西、福建、湖南等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正式代表41人,福建省气象局组织省内有关台站的列席代表32人,交流了近二年来的研究成果。会议还邀请南京大学黄士松教授、北京大学陈秋士副教授和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崇银同志分别作了题为“厄·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热带  相似文献   

17.
大气棕色云项目科学组会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4月4-6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大气棕色云(Atmospheric Brown Cloud,简称: ABC)项目科学组会议(Science Team Meeting of the Project Atmospheric Brown Clouds)。会议由ABC科学委员会主持召开,科学委员会中方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石广玉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意大利、马尔代夫、尼泊尔、瑞典、泰国等大约40余位科学家,其中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 J.Crutzen。会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资助。  相似文献   

18.
1985年3月23—29日,中国气象学会委托动力气象和数值天气予报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59年和1963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气环流学术讨论会,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动力气象专业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系统的气象科学工作者共180人,其中教授级的气象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记者陈晓梅报道: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福建省气象局联合组织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于1997年9月18~22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福建省气象局李修池局长、省气象学会叶榕生理事长等专程前往武夷山参加了大会开幕式。有”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既有来自科研和教学单位的教授、学者,也有来自内蒙、新疆、福建、云南等省区业务第一线的专家;有年逾70岁的老教授,也有不少20多岁的青年学者。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丑纪范和黄荣辉两位院士外,还有…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持的“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讨会”于卫996年8月12~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海峡两岸气象专家、学者和气象工作者共60.\。会议主要议题为:审议、修改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