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结合最新通讯技术,“十.五”前兆总体设计中提出了“IP到仪器”。本文探讨了在地震前兆仪器中实现网络通讯协议后,前兆仪器作为独立的网络节点,其工作方式和数据流向。仪器作为多种服务并存的中心,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前兆仪器的监控。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前兆仪器带来了很多益处,弥补了存在的问题,为前兆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标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标定工作,在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的研究,使用及所得数据的处理中均已成为一个不可少的环节,但缺少有关标定问题的基石性研究和讨论。本文就标定的定义、种类、目的、要求、存在的问题等做一粗线的讨论,以期今后加强这一工作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开始以北京市地震局板桥台、东三旗台、赵各庄台等7个台站为试点,逐步完成"九五"前兆仪器网络化改造,在保留原"九五"通信模式的前提下,完成其"九五"前兆仪器无缝接入到"十五"前兆数据管理系统。从各台为期半年多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运行稳定、产出资料可靠且改造方案成本低,为"九五"前兆仪器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通过验收后,面对集系统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地震数字化前兆台网技术保障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数字化前兆仪器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地震前兆设备技术保障体系的观点。利用本省数字化前兆台网建设的有利时机,有计划地培养一支技术保障队伍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数字化仪器受到强雷暴干扰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地震监测仪器设备也从模拟观测时代进入了数字观测时代。然而,自动化数字观测仪器不同于传统的手动模拟观测仪器,它对安全供电要求很高,如大的电压波动、瞬间的强雷暴干扰等都会对仪器的连续稳定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毁坏仪器。因此,在数字化观测仪器设备安装之前,一般都进行供电、通信、地线、避雷等观测环境条件的改造,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工作,取得连续、稳定、及时、可靠的观测资料,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服务。但是,根据目前人类所能掌握的科技水平,不管采取何种避雷措施,在强雷暴天气出现时,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多年前兆仪器故障的检修实例,总结工作中应熟悉掌握的故障排解方法。帮助台站人员快速排除类似故障,为台站资料的连续、可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浅谈山东“十五”地震前兆仪器的运行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十五"前兆仪器的整体运行概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故障多发于无人值守台站,且故障原因多数由于电源、通信、避雷等通用设备导致,结合形变、电磁、流体各学科在日常运行中的典型故障,提出了加强台站人员的责任心及日常性的检查、维护、经验积累是保证前兆仪器稳定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仪器嵌入TCP/IP协议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十五”总体设计方案的要求,对TCP/IP协议在地震前兆仪器上的实现进行了试验,在有关设备上进行了程序开发,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台站的观测仪器,特设计一款应用程序。文章简要介绍了前兆仪器信息管理程序设计的总体思路、系统功能、系统界面和主要特点,且投入实际运行后,实现了仪器信息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具备较高的可靠性,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WDC-D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抢救和整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抢救和整编的必要性; 介绍了前兆观测数据库的选取及特点; 系统收集了首都圈范围内(包括5省2市)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并对其进行分析、 整编并入库。 通过WDC-D项目支持, 本专题共抢救和整编了8个单位共304个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 其中专业台121个, 地方台183 个, 共计1709个测项的344M前兆综合观测数据。 同时, 通过局域网和Internet为研究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服务和数据共享。 文中分析了WDC-D项目数据共享服务的几种方式, 即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的应用、 广域网上基于B/S结构的数据下载服务及图形服务方式, 并简要分析了这几种数据服务方式的优缺点。 最后, 在总结和分析所做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During three years preceding the 1976 Friuli earthquake, a continuous southward ground tilt was recorded by a tiltmeter placed near Tolmezzo, 15 km north-west of the epicentre of the impending earthquake. The cumulative ground tilt amounted to as much as 3 minutes of arc. Since the tiltmeter was placed in the proximity of an active fault, such a tilt can be explained if the fault slipped aseismically on its shallower section during the same three year period. Aseismic slip on the fault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same mechanism which concentrated stress in the region and eventually produced the 1976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3.
姑咱台的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仪是2006年底安装的,至今仍在正常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分钟值观测数据.姑咱台的这种观测的高质量,首先体现在连续性上,除仪器本身的耐久性外,认真有效的运维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高质量观测的另一个特点是稳定性,十年来耦合系数保持稳定,说明观测系统的稳定.这种观测数据保持了良好的自洽性,作为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这是一项关键指标.所有这些指标(连续性、稳定性和自洽性),说明了观测技术和产出数据的可靠性.根据这十多年的可靠观测数据,得到两个重要认识:一个是这种仪器可以观测长期的构造应变速率,改变了过去对钻孔应变观测频响性能的认识,有助于对现今构造运动特别是地震断层现今活动性的研究;另一个是汶川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变化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个案.不仅如此,姑咱台还进行了这种钻孔应变仪的高频观测实验,采样率达到每秒100次,与摆式地震仪相同.结果表明,这种应变仪在高频端的观测表现非常好.这为地震波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说明这种钻孔应变观测是一个地球动力学的全频段观测技术.这种观测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将地震孕育以及发生的过程完整...  相似文献   

14.
The Kanto earthquake (M=7.9) that occurred along the Sagami Trough in the Sagami Bay on 1 September 1923 was one of the most disastrous earthquakes in Japanese history. The Kanto area includes Metropolitan Tokyo and Yokohama which are densely populated, and hence it has been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from the viewpoint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whether or not the 1923 Kanto earthquake was preceded by precursory seismicity. A study using the most complete lists of earthquakes catalogued recently by Utsu and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reveals that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Kanto area was appreciably higher before and after the Kanto earthquake, and that the Kanto earthquake was preceded by a sequence of anomalous seismic activity, quiescence, and foreshocks. Such higher activity before and after the Kanto earthquake is contrasted with low seismicity during the recent 30-year period. A model i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precursory seismic activity, subsequent quiescence, and foreshocks for the Kanto earthquake. In the model, the transition from precursory seismic activity to quiescence is ascribed to time-dependent fracture due to stress-aided corrosion. Foreshocks are related to an acceleration of premonitory slip shortly before the mainshock slip.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bservational system of 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 on the basis of the demands for exploring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Earth media in the fixed points of the networks, which w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The observation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 accuracy in measurement, long term stability in operation and high level of rejec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It consists of three main parts, configuration system measurement system, the calibration and inspe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6.
介绍GEPS系统应用软件开发背景,阐述系统主要模块功能特点、系统数据库结构和系统架构模式,以及系统安全策略及访问控制功能的全局实现,论述系统开发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前兆台网遥控供电仪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技术,就该遥控仪可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描述,给出了遥控仪的技术指标和应用图例。该遥控仪可以满足遥测台站供电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地震观测仪器的现场总线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当前地震观测仪器采用的现场总线技术、数据通信方式以及数据汇集方法,并论述了将来地震观测仪器即将采用的现场总线技术、数据通信方式以及数据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建设完成后的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的整体功能,以及各种前兆观测手段在全疆的分布情况,给出了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整体结构,数字地震观测仪器的基本信息、前兆观测数据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20.
对于2014-2016年山东区域地震前兆观测台网数据跟踪事件记录,分类梳理6类典型事件,总结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数据跟踪分析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更直接有效的产品,可直观反映地震前兆台网的监测效能和制约因素,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