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沉积学理论重大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沉积学重大进展要表现在各种边缘,分支、交叉,横断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其中,层序地层学的进展表现在层序生物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层序地层学、定量层地层学等理论的涌现和发展;资源沉积学从过去的矿产型资源沉积学研究转向了资源的有限性稀有性、资源的永续利用与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环境沉积学从单一的环境科学研究关系转向了对不同板发、规划、管理、保护、防治等相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概述了确定剥蚀厚度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法。该方法从钻井地层厚度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的研究,恢复地层的原始沉积厚度,结合各组段地层年代框架的标定,计算出各组段的沉积速率,引入数理方法建立盆地演化的波动方程。并进行剖面和平面上的分析对比,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概述了确定剥蚀厚度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过程分析法。该方法从钻井地层厚度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的研究,恢复地层的原始沉积厚度,结合各组段地层年代框架的标定,计算出各组段的沉积速率,引入数理方法建立盆地演化的波动方程。并进行剖面和平面上的分析对比,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4.
徐怀民 《地质论评》1993,39(7):22-28
把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于陆相湖盆地层的研究中, 对渤西地区第三系进行环境分析和沉积体系分析。渤西海域第三系地层 分为五个层序,每个层序中,又进一步识别划分了沉积相、沉积体系及体 系域。每一层序的沉积韵律代表了湖盆水体的深浅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 的根本原因是构造沉降速率与沉积速率相对大小的变化。三大沉积体系 受构造演化阶段的控制,每一沉积体系、体系域包括了多种沉积相类型, 其中许多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必须与高分辨率手段相结合蔡雄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手段,沉积学90年代盆地分析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层序地层学参与对沉积盆地的研究,强烈冲击了传统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的区域格架形式研究工作。由于...  相似文献   

6.
层序地层研究业已成为沉积地质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前人主要集中研究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条件的层序发育特点,而较少涉猎海相火山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探讨。新疆阿舍勒、冲乎尔地区泥盆纪火山沉积盆地是以火山岩为主,伴有陆源和内源沉积物的堆积场所,对其地层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后发现,其沉积层序成的主控因素、发育特点以及层序界线的识别标志均有其独特之处,不公与海平面变化相关,而且与构造作用,火山喷发旋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露头层序地层及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永清  李寅 《地球学报》2001,22(1):49-54
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成因地层学和河流沉积体系构成单元等级界面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准噶尔侏罗系陆相盆地露头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的实际调查和综合研究,依据研究区沉积地层特征、层序和界面识别与划分、凝缩沉积、体系域和层序格架发育特点等,提出了陆相环境中层序地层研究以及层序界面、层序及凝缩层、体系域和层序格架识别与划分的若干标志及实际操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沉积盆地的层序和沉积充填结构及过程响应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林畅松 《沉积学报》2009,27(5):849-862
现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发展,把沉积过程纳入到地质演化的时空框架中并与地球的多旋回或节律演化结合研究,形成了一套带有革命性的、在等时地层格架中研究沉积作用的新方法,成为了油气资源等沉积矿产预测勘探的重要工具。沉积盆地的沉积充填可划分出与各级沉积旋回相对应的层序地层单元。追踪对比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高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建立的区域性等时地层格架,对盆地构造古地理再造和油气勘探战略性研究至关重要;追踪四、五级等低级别层序地层单元和体系域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为重点区域或区带的沉积体系和储集体的沉积构成和分布等的解剖提供精细的地层对比基础。依据沉积基准面的变化,从层序内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中可划分出正常水退沉积、强制性水退沉积、水进沉积及垂向加积等成因沉积类型。海相或湖相盆地中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内均可较好地划分出低位、水进、高位及下降体系域。盆地构造作用、气候变化、海、湖平面升降过程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作用及沉积响应研究,一直是层序地层学或沉积地质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演化是盆地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总体响应。层序地层学把盆地古构造、古地理的变迁纳入到统一的地球演化系统中研究,形成了与区域地球演化史或盆地动力学演化相结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多旋回盆地或叠合盆地中多期次的构造变革导致了多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所分隔的多个构造层序的叠加。注重构造—层序地层的结合分析,揭示盆地的层序地层序列与多期盆地构造作用的成因联系,是构造活动盆地或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地质演化和油气聚集规律研究的关键。盆地构造作用,如前陆盆地多期次的逆冲挠曲沉降和回弹隆起的构造作用、多幕裂陷过程、多期构造反转等与重要不整合及区域性沉积旋回或层序的形成密切相关;而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或湖平面变化是控制高频沉积旋回或低级别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构造活动盆地中,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域和沉积相的发育分布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海囊谦第三纪盆地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谦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研究程度较低,倘处于地层格架建立阶段。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叙述了地层的岩相特征、沉积体系、古流向等。指出盆地沉积环境为近源、快速堆积环境,沉积体系不对称分布且相变迅速,物源区单一性,古流向的变化表明了盆地的不断加大及控制盆地的扎曲断裂的持续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湖南早震旦世沉积建造浊流沉积及锰矿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沉积建造角度讨论了各种不同构造古地理、古生物、古环境、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对早震旦世锰矿成矿的控制。并且把湖南早震旦世地层划分出五个沉积建造系列;恢复了湖南省早震旦世大地构造-沉积建造理想剖面,另一方面,对早震旦世地层的形成,提出了"浊流成因"的新认识,初步阐述了浊流产生的动力条件。最后提出了"多源、生物-浊流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洪泽凹陷低熟原油的饱和烃化合物组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洪泽凹陷低熟原油中饱和烃化合物组合研究表明,它们能够较为有效和准确定低熟原油的生烃母质和沉积环境。在洪泽凹陷原油中,存在着着典型半咸水-咸水环境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如Pr/Ph〈1,丰富的伽玛蜡烷,相对较高含量的C294-甲基甾烷,C26甾烷,甲藻甾烷等。  相似文献   

12.
陕南川北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宁强组的生物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越  陈旭 《沉积学报》1998,16(3):124-131
志留纪兰多维列世(Llandovery)扬子地台持续上升。特列奇期(Telychian)griestoniensis笔石带上部至spiralis-grandis带代表的时限内,地处扬子地台西北缘的宁强湾,在温暖浅海的环境中沉积了宁强组巨厚的泥页岩,其中夹含8套碳酸盐岩。在与之对应的8期小型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的不同部位建造了生物礁和生物滩。生物礁的类型包括骨架礁、生物层和灰泥丘。生物礁群落由底栖固着的造礁珊瑚、苔藓虫、海百合、藻类、层孔虫,以及非固着的附礁生物腕足类、鹦鹉螺、三叶虫等组成。通过宁强广元地区不同地点和层位的生物礁组合分析,论述它们在生态组合、生长形状和发育过程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青海油砂山油田第68层分流河道砂体解剖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青海油砂山剖面第68层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可识别出来Gpr、Glt、Ge、Slt、Smt、Spr、Sla、Sbm、SIcr、SIh和Mri等12种岩石相,它们构成了6种岩石相组合,即:Ge-Gpr-Glt组合,Glt-Slt组合,Slt-Smt组合,Glt-Sbm组合,Sst-Mrl组合,Gpr(Spr)-Mrl-Sst-Mrl-SIcr-Mrl组合。按照沉积界面之间的切割关系,建立一个包括7级界面的界面层次,第一级为砂体的上下边界,第七级为纹层边界,沉积界面将砂体分隔为三个沉积幕,它们由六个沉积亚幕组成。砂体建筑结构要素包括侧积体(LA),纵向砂坝(LB),横向砂坝(TB),简单砾质充填(GF),简单砂质充填(SF)和堤岸砂坪(LF)等六种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宽度和厚度比。通过露头密网格采样和沉积学分析建立了砂体渗透率原型模型,均质模型,幕式模型以及建筑结构要素模型,其中建筑结构模型与原型模型相似性最好,证明了利用建筑结构分析可以建立符合砂体客观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4.
陈中原 《沉积学报》1996,14(4):129-133
利用87个深为10-60m的钻孔,并结合大量样品分析,对尼罗河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硬土的分布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共发现14个由硬土组成的洪积盆地和四种硬土亚相:Ⅰ)含钙质结核硬土亚相;Ⅱ)含石膏结核硬土亚相;Ⅲ)含贝壳硬土亚相和Ⅳ)含泥炭硬土亚相。亚相Ⅰ)基本上分布在盆地的外缘,亚相Ⅱ)总是出现在盆地中央;它们与亚相Ⅲ)和Ⅳ)一起,总体反映了晚更新世末期尼罗河三角洲干旱气候条件控制下的蒸发性古洪积盆地群的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5.
胡受权 《沉积学报》1998,16(3):102-108
泌阳断陷湖盆基底呈“反铰链式”构造沉降。在湖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共同作用下,泌阳断陷湖盆陡坡带的可容空间变化仅有三种可能性:a.南缘及北缘减小,中央带增加;b.南缘不变,中央带及北缘增加;c.南缘、中央带及北缘均增加。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别在不同的物源供给速率条件下,分析了断陷湖盆陡坡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剩余可容空间变化规律及沉积响应特征。文中探讨了参照井选择的可容空间机理;以泌207井作为参照井,对下第三系核三上段的陆相层序进行了划分;并采用Fischer图解法,作出了其实际可容空间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6.
四川北川埃洛石矿物学特征及工业利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四川北川埃洛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埃洛石呈管状,其TFe2O3,TiO2,MnO等杂质含量低,其化学成分接近理论值,XRD,IR,DTA等分析均表明其为埃洛石矿物。对埃洛石的主要工艺性能测试研究表明,北川埃洛石型粘土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都江堰地区五龙沟砾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苟宗海  吴山  赵兵 《矿物岩石》1999,19(4):29-34
四川汶川县水磨镇及都江堰市青城后山五龙沟、泰安寺一带的侏罗系,为一套厚度巨大的砾、砂岩沉积,并组成NE—SW 向的向斜构造。在1997年~1999 年1∶5×104《三江幅》区调期间,测制了该区多条侏罗纪地层剖面,并命名为一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元-五龙沟砾岩,划分为一组、二组、三组。本文概述了它的岩石组合面貌、地层划分对比、年代地层归属,并讨论了五龙沟砾岩冲积扇相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上扬子区志留纪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稳定的上扬子地区,对志留系(439~409Ma)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建立了2个二级层序(不完整)和9个三级层序(OS1- OS9),每个三级层序的时限约3.3Ma, OS1由龙马溪组和香树园组构成。雷家屯组包括2个三级层序。OS4由马脚冲组和溶溪组构成。秀山组和回星哨组构成OS5和OS6层序。OS7位于关底组下部。由关底组上部和妙高组下部组成OS8。OS9由妙高组上部和玉龙寺组构成。OS1和OS7为Ⅰ型层序,其余为Ⅱ型层序。三级层序均发育TST和HST,而缺乏LST和SMST。层序的发育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密切关系。加里东运动造成的扬子地台持续上升及差异升降对二级层序的组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某个地区的构造、沉积及成岩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准确地寻找新的勘探靶区或油田。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各自独立的进行,这对新的勘探地区进行综合评价与预测,尤其是精确布井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则是当前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法与内容。作者以松辽盆地南部梨树坳陷后五家户气田为例。从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分布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该区的主要产气层位的成岩特征及成岩演化机理,建立了构造、沉积与成岩三者的综合一体化模式,进而对该区的储层发育、成因与展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一研究思路与方法或许是今后油气勘探研究的方向与主体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分流水道类型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宇  路秀琴 《沉积学报》1996,14(3):162-168
研究总结了三角洲平原中五种主要类型的分流水道沉积特征、分形几何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所度量的河控、潮控和波控三角洲的五种主要分流水道体系的分维值变化范围为1.046至1.763。以分流水道类型或分流格式为基础,划分了相应五种常见的三角洲平原类型,并阐述了分流水道组合式及其演化与三角洲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