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农业创新网络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88-2015年上海农业技术领域合著论文和共同申请专利的信息为原始数据,分别表征科学知识网络与技术知识网络。运用复杂网络与空间分析方法,基于城市、区域和国家等3个层面,从网络整体结构、关键节点的比较及其空间结构等方面刻画上海农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上海农业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地理邻近的重要性尚未减弱;科学网络中研究机构的中心性明显均高于企业,科研院所占据创新网络的核心位置;技术网络的结构较为松散并呈链状结构,处于发展初期。研究结论为创新网络时空演化过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农业创新系统良性运转和创新节点的培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区支持农业(CSA)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被认为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构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文章首先使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对收集到的147篇英文、248篇中文文献绘制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CSA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作了展望。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CSA的发展机制、运作方式、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特征与关系、食品信任、社区构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研究内容呈现出宏观层面的"外扩"与微观层面的"内敛"趋势。研究方法上,基于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及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采用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多种方法论范式是目前CSA研究的一大特点,随着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定性研究与综合性多元分析方法将被更广泛地运用到CSA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企业创新网络演化是分析企业创新能力变化的重要依据。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东道国企业创新网络的演化既受外商研发投资的影响,也受本土企业海外研发投资的驱动。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结合企业创新网络的内涵及要素,首先分析企业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并将其划分为萌芽、扩展、成熟和更替等四个阶段;其次,探索演化过程中企业创新网络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最后,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全球化视角下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网络演化历程,揭示我国本土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的特征及规律,并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业在中国与东盟对外贸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土地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长期存在贸易逆差、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中国—东盟农业经贸合作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的层次从产品分工深入到生产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东盟农业生产与贸易也要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对东盟农业经贸合作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问题,最终提出通过五个方面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现中国-东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孵化器是促进初创企业发展和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举措之一。本文运用Arc GIS工具刻画了上海企业孵化器的空间布局及其演化特征,并以上海各区县为单元分析了企业孵化器区位分布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企业孵化器空间分布极不均衡,多数集中于杨浦区,徐汇区等中心城区和浦东新区,外围区县数量较少;发展阶段差异明显,经历了政府主导,高校科研机构主导以及民营企业主导这三个主要阶段;空间布局经历了单个"弱中心",多个"弱中心",两个"强中心"和多个"弱中心"的演化特征;多数企业孵化器集聚于大学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附近。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显著影响企业孵化器的区位分布。  相似文献   

6.
用可持续发展思想重新审视了上海郊区农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上海持续农业发展及其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WIPO数据库中全球专利合作数据,构建2010—2019年上海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以及2019年全球32个第一等级科技型城市间的科技创新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功能多中心迭代分析,探究上海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的地位。研究发现:10年间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已经扮演了相对重要的角色,但并未明显提升自身在科技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上海在全球32个城市创新联系强度排名第六,在创新联系广度上排名第一,上海现阶段与其他城市间的科技创新联系表现为广泛多元而不深入的特点。通过功能多中心迭代分析对32个城市进行分级,可以发现网络中各城市的创新地位表现为多中心高低分布特点;上海与伦敦、鹿特丹的地位相当,位于第三等级;在创新联系强度排名前6名的城市中已属于“边缘型”,与前5名城市的科技创新联系强度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段德忠  杜德斌  刘承良 《地理学报》2015,70(12):1911-1925
基于城市邮编区划空间数据库,从创新产出的视角建构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1991-2014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的空间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① 邮政区划为研究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生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基于随机边缘点连线以及泰森多边形法构建的城市邮编空间数据库评价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结果较为理想,因此具有推广价值;② 25年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生长体现出了诸多的共性特征:随着参与创新的城市空间单元逐年增加,区域创新产出虽总体差距在缩小,但空间集聚趋势在加剧;③ 25年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生长也体现出了共性上的差异性,其中上海市创新空间结构在创新资源郊区化转移的趋势下,呈现出由单核驱动向多核共振演进,以交通干道为空间扩散廊道的辐射效应凸显,相应的,其创新产出空间关联效应也显现出了市中心空心化现象;而北京市创新空间结构始终为市中心单核主导型,并在创新资源不断向中心集聚趋势下,其创新产出空间关联效应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演化特征;④ 上海市和北京市创新空间结构与其所在的区域创新空间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表明城内尺度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均衡与非均衡规律与其所处的区域创新格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时代不同形式创新的集中组织和整合,其内部联系及空间组织反映了区域创新网络的格局和特征。论文基于独角兽企业内部联系,通过总部—分支机构联系模型构建中国城市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层级、关联模式、网络节点3个层面探究新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和特征。研究表明:① 独角兽企业内部联系视角下中国城市创新网络呈现“1+3+N”的核心城市驱动发展格局,“北上杭深”组合领跑全局,空间极化现象明显;②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整体呈菱形结构,且明显呈东强西弱的格局;强联系主要发生在核心节点城市之间,其他城市通过与重要节点城市连接进入网络,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突出;③ 重要的节点城市在城市创新网络中展示出较强的权力和威望,但在网络中发挥的作用有一定差异。研究可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文中构建的独角兽指数亦可为城市创新综合实力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网络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全球城市是世界投资网络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加强对外投资网络建设有助于上海落实2035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论文挖掘A股上市公司年报合并财务报表等信息,基于城市尺度建立上海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数据库(2005、2010、2017年),利用位序-规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负二项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上海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网络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上海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网络集中于西欧、北美、东南亚、东亚等地,2005—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吸引的上海上市公司子公司增加了155家。② 上海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网络呈现出先向国外中心城市等级扩散,再向其周边城市邻近扩散的态势。③ 上海对外投资的上市公司主要来自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其中制造业投资网络覆盖的国外城市最多。2005—2017年,上海制造业领域的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网络涉及的国外城市数量增长了102个。④ 社会邻近性、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等级、离岸金融中心以及方便旗国、海港对上海上市公司对外投资网络的演变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发奶网络空间结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柏林 《地理科学》1993,13(2):113-12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创新理论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理论的回顾,指出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创新中心以及创新网络的生命周期特征.集群能够促进创新行为的出现,但在集群成长的不同阶段,创新的内容和主体有所不同.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中软件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软件产业创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软件园区中集群创新网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形成了以国外大型企业、国内大型企业和国内独立自主型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初级网络模式,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华晟  吴骏毅  魏佳丽  李伟  付晶 《地理学报》2010,65(10):1241-1252
内城新经济研究认为创意企业对网络组织更有依赖,但是对于网络的关键动力则众说纷纭。中国发达地区创意产业网络是否存在,其驱动机理在哪里?这正是研究初衷。以上海9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域,以创意设计业为研究对象,利用74 份企业问卷和16 家企业深度访谈采集数据,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链分工协作仍然是网络驱动的重要逻辑,以人才、信息与知识流为核心的创意链正在形成。上下游企业协作有利于集体学习,它们之间的强联结对提高企业创意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从影响方式来看,关系内容远比关系强度更重要。“客户”和“高校”是地方网络的重要驱动主体,并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区位和创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产学合作网络是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方面,而当前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集中在“本地/全球”二元尺度讨论上,缺乏多尺度产学合作效应的比较分析。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本文从尺度和效应视角探讨了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①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的空间格局呈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星芒状结构,核心城市占据的网络优势地位能够助力其在网络中获取创新资源,并且高校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特征进一步巩固了省会城市的优势地位,使得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格局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②本省与长三角区域尺度创新产学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其他尺度。从区域尺度客观看待高校在空间创新进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③长三角创新产学合作的平均距离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工科院校产学合作的作用和极值点均要大于综合院校和其他院校。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应该加快推进以区域尺度创新产学合作为重点的产学合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应当强化薄弱地区产学合作的多尺度耦合网络建设,着力提升薄弱地区的网络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发现与经典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同 ,上海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复杂性。这些复杂性包括商业重心与 CBD分离 ;城市产业带存在多重结构 ;城市出现递阶行为上的边缘城市 ,它们的分布具有类似混沌的特点。本文对伯吉斯 (Brugess)以来的城市标准模式提出修正。  相似文献   

16.
多维邻近下浙江城市创新网络演化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喜  胡志学 《地理科学》2021,41(8):1380-1388
以浙江90个县级城市(城区)为对象,基于大数据专利文本挖掘析取城市间合作申请专利数,构建创新网络,采用空间网络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2007—2017年浙江城市创新网络的网络结构、时空演化及创新合作强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 浙江城市创新网络规模逐渐扩张,“小世界性”显著,通达性较好,整体呈以杭州湾区为核心的“网络局部化、辐射中心化”特征,等级层次性清晰;② 浙江城市创新合作强度与经济规模、教育水平、政策支持、技术势差、城市行政等级、技术邻近性、边界相邻效应显著正相关且受地理距离约束,认知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与创新合作间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网络效应更多在整体网层面上促进了创新合作。在特定省份县级城市层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城市创新网络协同效应,以促进地方城市间的创新联系。  相似文献   

17.
邓羽  司月芳 《地理研究》2016,(11):2041-2052
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地理研究得到了西方地理学界的重视。追溯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从创新的空间特征描述,经区域创新集聚机制探索,到跨区域知识传播和创新网络演化机理的研究;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代表人物、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西方创新地理研究存在以下缺憾:重视创新组织,忽略了创新个体和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重视理论反思,缺乏对实证研究的重视和方法的突破;欧美研究占绝对主流,缺乏基于发展中国家实证的反思。因此,未来应围绕着创新主体,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基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践的新型创新地理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对黄土沟谷形态结构和发育演化起核心控制与标定作用的,是一系列具有自组织结构的特征点集。针对该特征点集,提出黄土沟谷特征点簇的概念,对其组织要素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创建一种采用非结构化、且能够有效表达拓扑结构与空间信息的黄土沟谷特征点簇空间结构模型;对基于DEM数据获取的一个典型黄土小流域沟谷特征点,运用创建的点簇模型建立了具体的黄土沟谷特征点簇;最后,以点簇中的特征点追溯查找为例,验证了所创建的黄土沟谷特征点簇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案例,基于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hina Smart Logistic Network,CSN)关系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随机森林分类算法、QAP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县区尺度上探索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 三大城市群电商快递物流网络密度较高,已形成典型的网络式空间结构。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呈圈层蛛网式结构,县区间联系强度以环杭州湾为中心向外围梯度衰减;京津冀城市群网络受制于行政藩篱,形成“北京?天津”双核心网络结构;珠三角城市群网络联系强度自区域外围由弱到强逐渐向珠江口东岸方向变化,形成“穗(广州)?莞(东莞)?深(深圳)”快递物流廊道。② 三大城市群中物流输出型县区多集中在区域中部,依托中心城市向外物流辐散,而物流输入型县区多分散于外围。③ 城市群电商快递物流网络形成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常住人口和距离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城市网络理论,促进城市群快递物流协调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和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信息数据,借助Ucinet、ArcGIS、Stata等分析工具,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特征、结构、演化、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重要的科学知识源和技术知识源,也是创新合作优先连接主体,与美国跨国公司、西欧中小企业是创新网络科技知识源的特点不同;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模式,创新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网络”特征越来越明显;本市、境外是创新合作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地理邻近有助于隐性知识交流,在国内合作创新网络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邻近是促成境外合作创新的重要基础,进一步验证了Bathelt等学者倡导的关系经济地理学假说;提高网络地位、占据结构洞位置能够提升主体创新绩效;创新网络内部作用机理的地域差异明显,网络结构根植性对发达地区创新一般有负面影响,地理邻近对发达地区创新主体的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但地理邻近却有利于欠发达中西部地区创新主体间的隐性知识交流,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高。因而,应引入“网络资本”来分析网络主体的创新绩效,弥补中心地理论中基于规模等级分析主体创新能力的传统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