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福建省宁德福安市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选取了坡度、坡向、曲率、高程、降水、植被、道路、河流、地质、断裂带及人类工程活动等10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地理空间分析评价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了5类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在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处理方法的选择影响评价结果可靠性与评价工作的效率。文中论述了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原理及其在九龙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基于GIS的信息量法综合应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信息量法的定量评价功能,通过评价因子图层内地质灾害分布密度的统计实现信息值的计算,完成危险性评价。数据易采集,评价工作易操作,效率高,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陕西省略阳县地质灾害增加,为了评估震后略阳县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和范围,利用GIS、RS技术结合信息量模型在ArcGIS中对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76.50%的地质灾害发生在坡度15°~40°范围内;从地质岩组的角度分析,松散岩组地区是灾害发生的集中地区,占比达33.03%;从地形起伏度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贵州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贵州省的地质条件,确定地质灾害分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流水系、年均降雨量作为评价因子,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GIS技术和数学模型对贵州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得到贵州省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从图中分析得知贵州省区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主要处于中度危险区,其次是低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处于极高危险区的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常需要跨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为了保证电力的正常、安全输送,对输电线路通道所经区域进行滑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及潜在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GIS和AHP方法进行了某输电线通道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人为活动条件、植被条件、地质岩组条件等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地理空间分析评价了输电线路通道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了5类区域: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较低危险区。危险性评价结果可为输电线路电力设施通道滑坡灾害防治、安全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天山公路实际,引入模糊理论中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对天山公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并以专题图的形式显示评价结果。通过对结果分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中的危险等级分布,大致与野外调查一致,表明该系统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综合不同的泥石流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来计算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域。选取虹口乡高原村与庙坝村共处坡面为研究区域,在ArcGIS中生成研究区域的坡面立体图。选取适当的评级指标,确定了流域内主要的泥石流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主要因子的权重值,将各因子划分为五个不同等级,并分别对各个因子进行数值化和归一化处理。利用ArcGIS形成各评价因子专题层,再分别给不同评价栅格赋权重值,最终运用叠置分析与插值分析得出研究坡面的不同色带所表示的危险等级区划图,从而实现单坡面泥石流危险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选用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方法,结合GIS技术进行动态地质灾害评估研究。并以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为实例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对地质灾害的防护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种地质灾害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汶川县2014年landsat8遥感影像解译并提取了地质灾害信息,利用DEM数据对20014年地质灾害的面积在高程、坡度、坡向等致灾因子进行了统计。采用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加权信息量对汶川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评价。通过这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对比表明:采用单一的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做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时各有优势和不足,将多种易发性评价方法进行合理的综合应用是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朱以洲  李歆 《四川测绘》2011,(3):122-124
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概述了滑坡危险性评价的主要流程以及步骤。根据影响区域滑坡灾害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因子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图们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这些地质灾害具有密集性、易发性、群发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更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以2005年SPOT-5影像、2015年GF-2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灾害点密度、地质构造、森林覆盖率、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7个评价因子,采用网格分析法获取各因子的量化分级图。通过Arc GIS的栅格计算功能,将各因子加权叠加获取危险性指数分布图,再通过surfer重分类生成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研究表明,图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以轻度和微度为主,重度和中度区主要集中在重要交通干线和居民集中生活区,应加强危险性重度和中度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和排查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宁波是地质灾害较频繁的城市,其发生几率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建立宁波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GIS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输入、数据加工、数据空间分布与模型分析,建立对灾害防治起到直接辅助决策作用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应急能力和灾后处理事故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多源信息综合分析的过程,借助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和显示直观的ArcGIS作为开发平台,开发了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系统,实现了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可视化,发挥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管理和分析功能,为台风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和防止地质灾害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的损失,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近日,秦皇岛市地矿局与市土地局联合发决定,对全市建设用地实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今后,凡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各县区具体安排的建设项目;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部有关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简化有关审批环节,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求如下,请严格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7.
移动GIS地质灾害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无线网络、定位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野外采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传统的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中存在问题出发,介绍了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移动GIS在地灾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系统的需求,对系统架构、终端设备、通信方式、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并提出了系统实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为地质灾害信息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总结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GIS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优势与不足,结合3S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多级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西省地质灾害频发而灾前防治、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又不足的现象,该文提出了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以地质灾害与环境的关系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计算地灾点的危险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结论。该文首次将地质灾害与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综合客观地展示了灾害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对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静态的,而实际上地质灾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应进行动态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首次探讨用事件树分析和模糊多层次综合评判结合GIS,进行动态地质灾害评估的研究,选择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浔中镇为实例,通过选用201208台风“苏拉”,0802:15:00、0803:10:00与0803:23:00等3个时刻的地质灾害情况,分别作出评价风险图,预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范的措施。其研究结果对地质灾害的防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减少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