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全弹性介质中,进行地震波射线追踪时需要确定射线的出射角;在非弹性介质中,除了确定此射线出射角之外,还需要确定另外一个角,即波前面与常振幅平面的夹角-衰减角。基于惠更斯原理,研究了确定射线出射角与衰减角的一种有效方法,进而对层状非弹性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2.
对河南省不同区域的煤系地层反射波发育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归类总结和正反演对比,建立了地震波-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有利于解释人员从时间剖面上准确分辨出新生界、煤系地层和煤系基底反射波组,确定煤层反射波及煤层赋存状况,为类似地区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适应崎岖海底、大陡坡、海底火山等复杂海底地质条件且灵活、稳定、精度高的射线追踪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详细分析复杂海底条件下各种地震波型的运动学特征,综合多种算法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快速推进迎风插值射线追踪方法。首先,采用混合网格法剖分复杂海底地质模型;其次,通过融入迎风差分思想的线性插值策略来构建精度高、无条件稳定且灵活的局部走时和射线路径计算公式;然后,综合应用这些公式和多级次快速推进法,灵活计算整个模型各种类型地震波的走时,并基于逆向追踪方法计算射线路径;最后,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发现其能够获得相对高的走时和射线路径计算精度,且反射波的计算精度远高于入射波。此外,计算实例分析显示,初至波中富含折射波和陡倾构造的反射波在很大偏移距还能被接收,崎岖海底各种波型传播路径复杂;基于此提出加大采集排列长度和采用直达波走时可提高复杂构造成像质量等复杂海底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礁相地层地震波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礁作为特殊的碳酸盐岩隆,是石油和天然气良好的储存场所。为了揭示其地震波场响应特征,采用高精度相移加插值波场延拓算子,对根据某地区生物礁相地层的地质特征所设计的模型,进行地震波场正演和偏移处理。结果表明,生物礁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了其在地震剖面上必然出现异常响应,对响应特征的分析解释能够在油气勘探中发挥作用,所做的地震数值模拟工作,对碳酸盐岩礁体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形成的烃类资源,富存于陆坡及深海区,是当今世界海洋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该文根据多年积累的东海陆坡至冲绳海槽区的高分辨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BSR的地震波特征,揭示该区具有天然气水合物的良好远景。  相似文献   

6.
多口钻井证实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区发育火成岩,火成岩主要分布在龙潭组内部,火成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存在岩下地震同相轴连续性较差、反射能量弱等现象,火成岩下屏蔽效应机理不清、岩下地震反射井震标定能量相位差异大,明确火成岩区地震波传播规律是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的基础。这里从地震波反射透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火成岩地层的反射透射能量及对下伏地层的屏蔽机理,利用波动方程地震模拟及偏移,分析了不同火成岩分布模型对下伏地层地震信号的屏蔽作用,采用低频补偿、逆时偏移等方法改善岩下成像质量。结果表明:火成岩发育会不同程度导致下伏地层地震透射能量的衰减,纵向多套火层岩发育时,下伏地层屏蔽效应明显,发育区地震表现为类似生物礁的外形隆起、内部杂乱反射特征,下部多次反射较多且能量较强。通过低频优势频带保护处理、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等方式可以改善岩下地震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岩系是在巨型克拉通盆地海陆过渡相和陆相背景中形成的,通过分析近期的一些实测地质剖面和钻井地质剖面资料对河北省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层序特征进行阐述,以沉积基准面和沉积物可容纳空间变化为理论核心,利用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及层序地层学有关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河北省晚古生代含煤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层序地层理论的应用为成煤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聚煤规律研究可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中进行.河北省聚煤盆地层序地层与成煤机理、富煤带的迁移、富煤单元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最新的测井及地震资料,制作并分析对比了20口井的合成记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的地震波组特征展开研究,识别出7个反射界面。其中,T0、T1和T3界面反射波振幅强、连续性好,有着稳定的波形特征,为中元古界主要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可作为标志层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区中元古界7套地震地层的波组特征,并结合野外露头资料,将研究区中元古界划分为7套构造层,即底部古元古界或太古界片麻岩之上的陆源碎屑沉积岩层Pt2-1(大古石组)、中基性火山岩层Pt2-2(许山组)、酸性火山岩层Pt2-3(鸡蛋坪组)、安山岩夹火山碎屑岩层Pt2-4(马家河组)、碎屑岩层Pt2-5(汝阳群)、泥岩—粉砂岩层Pt2-6(洛峪群)、碳酸盐岩层Pt2-7(蓟县系)。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古元古代末期到新元古代发生了多期裂谷活动,影响了中元古代地层及不整合面的发育。熊耳群为华北克拉通裂谷发育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震波的动力学观点出发,针对山东巨野煤田已知钻孔处煤及天然焦的反射波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对有效振幅、频谱主频带、能量百分比等多种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总结出利用反射波动力学特征区分煤与天然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2016,(Z2):642-648
地裂缝是黄土地区的一种典型地质灾害,地震波在地裂缝场地中的传播规律是工程界比较关心的一类问题。为了研究地震波在地裂缝处的传播规律,引用西安地区地裂缝界面的等效刚度系数和裂缝面的接触面连续条件,基于运动方程的基本解答,在考虑转换波产生的前提下得出了求解西安地裂缝处地震波透反射系数的频域方程组。对入射角、入射波频率和地裂缝介质等效力学参数的变化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裂缝对地震波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高频滤波作用,当入射波频率较低时波动的传播主要以透射波为主;等效法向刚度只影响P波的传播,等效切向刚度对P波和SV波都有影响;相对于法向刚度,切向刚度的变化对的透反射系数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地震资料处理的时间剖面出发,通过反射波特征分析,确定目的层反射波,进而对反射波进行追踪对比,研究时深转换速度,得到各地层的等值线平面图,为地质及钻探提供有效地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震体的时深转换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及储层解释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而常规时深转换方法精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勘探井位布置及开发方案的制定。采用时深一体化网格方法,即顶底界面以多井合成记录标定求取的平面时深关系为准,顶底之间利用时间域和深度域网格一一对应关系进行“物理”搬运的方法,从而减小转换前后的累计误差,使地震体及地震反演体时深转换前后的波形与砂体形态保持一致。利用该方法将喇嘛甸油田北部区块反演结果转换到深度域,精细刻画了断层附近砂体的分布特征,指导了L213等3口水平井的部署,砂体预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年增油17 000 t,展现了新的时深转换方法的精度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反演根据数据来源、信息类型、反演结果及实现方法可划分不同种类,地震反演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基于波动方程的反演和以地震褶积模型为基础的反演二大类。目前国内建立在地震记录褶积模型基础的主要反演软件有STRATA、JASON、ISIS。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阳泉二矿7个钻孔中.应用STRATA和JASON软件对其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其结果不仅可提高纵向分辨率,准确界定煤层顶、底板,提高下组弱反射煤层的连续性,而且通过波阻抗切片,可获得煤层及顶板的岩性信息。另外通过对比STRATA和JASON软件,发现前者的分辨率较高,而后者在波形连续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山阴北周—怀仁鹅毛口页岩气煤层气二维地震勘查区,位于大同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北部,断裂构造复杂。勘查区仅有2个钻孔可用于资料分析与研究,可借鉴的地质成果十分有限。在资料处理过程中运用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处理获得速度谱信息,结合已有测井速度资料对地震速度进行校正与标定,获得高精度的速度场,保证了构造解释及构造成图精度。经后期钻探验证,目的层位及深度预测精度较高,地质勘探效果明显,二维地震资料精细速度分析结合井控速度约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可以大大提高三维地震资料对地下地质情况的研究程度。以山西常村矿为例,介绍了波阻抗反演在目的层位追踪、薄层辨别、断点断距的确定、陷落柱的解释以及冲刷无煤带的圈定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表明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比常规地震剖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薄层的分辨率能力上,波阻抗反演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在该区波阻抗反演剖面上,不仅能够分辨15#煤层的三个分层,同时对6#、9#、12#薄煤层也有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煤炭三维地震勘探对煤层作时深转换时常用的方法是:首先利用钻孔处的目的层铅垂深度除以钻孔处目的层的反射时间值的一半,算出各个钻孔处煤层的大平均速度,然后利用内插法绘制测区速度分布平面图。之后,把速度平面上各点的速度乘以时间平面图上反射时间的一半,得出深度平面图。该时深转换易产生误差,有些情况其误差甚至超过了规范要求。针对测区的实际情况,列举了在二层速度情况下用大平均速度作时深转换时误差分析的一些例子,并提出了如何消除误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地震层位的标定是地震勘探构造解释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对比是层位标定的一个主要方法。层位标定精度除了受地震资料本身的质量及测井资料质量影响之外,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准确性取决于地震剖面极性、反射系数、平均速度、地震子波等关键因素的精度。通过介绍确定各种参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在标定地震发射层位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标准,如利用相关系数对比时相关系数应大于0.6;利用平均速度对比确定的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剖面形态差异较小;时深调整前后测井曲线在形态上不应存在差异等。另外为提高对比精度,对目的层段时深关系进行调整时,应结合其他资料,如电性曲线、岩性剖面及钻井地质分层等信息,使之符合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今后应重点关注及开展研究的几个问题.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首先要提高地震勘探反射波的频率,其次可考虑激发和利用低速波.采用小网格采集技术有利于小构造识别,使用该技术要考虑:一是目标地质体的大小尺度,二是针对倾斜层的最高无混叠频率,三是横向分辨率.利用多次覆盖技术提高地震波信噪比,针对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地区,应使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为提高矿藏及其构造的精细刻画与描述,改善成像质量,应加强开展单点地震勘探高密度采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陷落柱与周围煤体之间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特点,建立巷道内地震波超前探测陷落柱数值模型。采用波场正演模拟方法,分析巷道前方存在陷落柱时的地震波场特征,总结出基于绕射偏移的陷落柱边界探测方法。在新元矿南二正巷实际超前探测中,该方法准确圈定了巷道前方陷落柱的范围。探测结果和实际揭露情况对比表明:地震波超前探测技术可以对巷道前方120m范围内的陷落柱构造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20.
时深转换是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时深转换方法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地质成果的准确程度。针对山西某勘探区黄土覆盖厚度大且变化剧烈的实际情况,在比较大平均速度和分层速度两种时深转换方法的适应性和误差特点的基础上,优选分层速度计算方法作为本区时深转换方法。具体步骤为:根据地层沉积相和地质构造特点,结合由速度谱数据库和声波测井速度数据库确定的岩性分布规律,以单斜为基本单元进行区块划分;计算出各区块的新生界、煤系地层的厚度和速度后,从而求出较为准确的煤层埋深。实例表明,采用分区块、分层计算的煤层底板深度不仅准确程度高,而且还能克服由大平均速度时深转换方法造成的煤层假构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