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市域城镇发展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市是福建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市域内城镇建设与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在考察泉州市域城市化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城镇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布局,并提出一些有实践意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代新疆城镇形态与布局模式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清代以来,新疆城镇体系开始了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以喀什噶尔、伊犁和迪化为中心的3大城镇群落,为奠定了今天新疆城镇体系的主要框架。其城镇的特点为规模大、密度高。清代早期的城镇功能以军事和政治功能为主,以后逐渐具备了经济、文化、交通等综合功能。城镇形态的演变模式为块状-条形状-块状的发展过程,且多具有双城形态,区分为满、汉两城,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分离,平原地带的城镇多呈出矩形;山麓城镇依地形而建,呈现出不规则的城镇形态。城镇布局模式主要为天山为界,南疆呈环状结构,偏重与以喀什为中心的西半部;北疆呈现出“工”字型结构,以天山北麓的城镇为主。 相似文献
3.
4.
5.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大平原南部,是我国东西往来,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的过渡地带。河南今后将在全国战略重点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和区域经济开发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研究河南城镇体系布局具有现实意义。 一、河南城镇体系的形成演变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夏商时期就产生了城镇,但在战国以前,城镇发展极为缓慢,所谓的城镇只是少数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 相似文献
6.
7.
在分析济源市区位条件和区域布局状况的基础上,对未来济源市产业布局和城镇体系进行了战略探讨。提出将全市划分为以市区和周围工业小区构成的核心区,南部农业、工业、环保外围区,北部农业、工贸、旅游外围区,市区边缘农业、工贸外围区;并构想了以市区为中心的三级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8.
9.
广西沿海地区城镇体系发展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地带的经济低谷区。90年代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为这一区域发挥多种优势,争取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加大开放政策力度,以大港口、大交通、大经济、大中城市作为区域开发与产业布局的基本战略。从核心到组团,从轴线到区域,分层次推进,城镇体系格局将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平川区乡镇企业发展条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乡镇企业今后发展方向、重点,空间布局与项目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平川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入手,剖析两者的关系及主要差异,分析了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在空间上表现为政策区概念,面向封闭的均质区域,区内具有普适性,其实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过程,不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不具有排他性;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则表现为开放性特征,以"点、线、网络"等结构化语言为基本要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发展的规律性,且同一尺度的不同城镇群体在空间上一般不应交叉。当前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表述中存在过于依赖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叠过多的问题,并对省域城镇空间结构进一步发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区域城镇土地价格体系研究——南京市域城镇案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建立了区域城镇土地类(型)、等(级)、级(别)和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商业路线价的城镇土地价格体系,为区域城镇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南京市域城镇土地定级估价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疆城镇发展与交通可达性相互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镇发展与交通可达性密切相关,探讨二者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区域发展状况.本文根据新疆1979-2008年间城镇及交通发展数据,利用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建立回归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镇发展与城镇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特征及二者相互作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其中北疆好于南疆,东部优于西部;城镇交通可达性在时间尺度上以1997年为分界点,前20年增长缓慢,后10年急剧提高;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以天山南北坡中段最高,向外围呈递减趋势.城镇发展与城镇交通可达性关系方面,城镇交通可达性水平对城镇发展制约严重,其变化对城镇发展边际影响递减;城镇发展对城镇交通可达性正向影响明显,城镇发展水平越高或城镇发展速度越快,城镇交通可达性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新疆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它分布的5个指向性特点,并以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和主体经济成份——乡村工业为对象,集中分析了乡村纺织、煤炭、建材、食品、化工五大工业的地区分布、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以及全疆109个乡镇骨干企业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新疆乡镇企业存在的同题,对今后的发展布局划分了新疆北部、中部、南部3个乡镇企业经济区,提出了各区的资源优势、薄弱环节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践的基础上,侧重分析影响城镇发展的地理背景和经济因素,应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分工系统及空间分布网络,并强调要发挥各级中心城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青藏地区城镇开发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青藏地区域镇发展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对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自然条件、交通条件、资源开发条什、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提出符合青藏高原地区发展条件与环境的城镇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城镇发展的理论探讨: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意见咨询与定量方法的结合,探讨了干旱区城镇发展的一般规律:a.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干旱区城镇发展的渊源;b.水资源是干旱区域镇发展的限制性因子,但并不能解释干旱区城镇发展一般的规律性;c.应重视科技水平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棉花基地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棉区是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优质棉花基地。本文阐述了新疆棉区在我国的战略地位,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诸因素分析评价了新疆棉花生产的利弊条件,探讨了新疆棉花基地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规模,划分了新疆棉花生产的适宜区和经济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棉花基地区域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