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地震工程勘探中弹性波现场测试分析技术的新一代仪器系统-微机记录与分析系统及其优越性,分析了它的硬件和软件构成,简述了使用该系统进行弹性剪切波速测试与分析 过程,并指出了其有待开发的其他功能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抗震研究中模型试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相似理论对超大冷却塔进行了欠质量试验模型设计,介绍了缩尺模型的特殊施工工艺,根据地震动三要素确定12条地震动用于冷却塔试验模型地震动输入,对超大冷却塔1∶30的模型在5m×5m的震动台上进行了试验。试验测试了超大冷却塔的自振频率,利用振动台模拟7度、8度设防烈度对超大冷塔模型进行了动力试验。应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冷却塔试验模型的地震效应,对比了试验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冷却塔有较宽的频率带宽。时程分析解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取梁柱模型分析超大冷却塔能很好地模拟冷却塔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3.
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作者研制的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软件的研制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结合实例将该软件的分析结果与SAP2000N软件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软件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扩展中引入有关震源参数的先验信息。特别是将破裂形式与理论修正系数一起考虑应用于衰减定律。通过与实测资料、修正或未修正的衰减定律以及包括破裂方式参数的衰减定律结果的比较,评定了这一修正的有效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特性得到保存,将描述与每个震源区有关的最可能的震源机制二维概率密度函数引入经典的危险性分析公式。这一新的表述方法也可用于离散分析的框架中。因此,根据离散分析设计的地震就以震源机制为特征。本文给出了在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南部运用的实例。与这一地区正断层作用的地震活动相比较,分析结果强调了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走滑事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震动态》2012,(8):39-40
本专题紧紧围绕着大震预测的方法与技术这个主题,首先就当前的大震预测技术与方法对新疆的大震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随后回顾了大震预测方法进展,分析了大震预测面临的困难与科学问题,提出了大震预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与大震预测相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IDA)方法的两个方面作了改进:(1)以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以快速非线性时程分析(FNA)方法为计算工具,形成快速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FIDA)方法。(2)仅以IDA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地震易损性曲线及地震破坏概率计算的离散型式。为了校验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应用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模态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与快速增量动力弹塑性分析计算一个14层筒中筒结构试验模型,比较了用上述三种方法的计算误差与计算效率,比较了传统方法与本文方法计算该模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的原理、计算步骤和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例比较了pushover分析结果与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果,分析了高度、荷载分布模式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断层滑动速率与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地区选择了18个震例(M≥6.0),以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断层走向为因子对震级作了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又作了震级与滑动速率之间的一元分析,并将这两种分析作了对比。结果表明:(1)二元回归分析优于一元分析;(2)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与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α是决定震级大小的两个主要因素,(3)M≥3.5级的地震与断层活动与否无关;(4)运用二元分析公式可以进行震级预测,并可以对历史  相似文献   

9.
2002年对兰州观象台FSQ与SSY-Ⅱ两套仪器同时进行模拟与数字记录发现,模拟记录与数字记录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为了对比模拟记录与数字记录的优劣,对FSQ的两套观测资料进行了年趋势变化、调和分析、日均值的相对噪声水平等的对比分析,对SSY-Ⅱ的资料进行了年趋势变化、调和分析、Nakai检验等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模拟记录与数字记录的差异,是由于对这两种资料的处理不一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近场地震动下偏心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用远场宽频地震Kanai-Tajimi模型与近场地震He-Agrawal速度脉冲模型,对现有的典型近场地震记录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拟合。通过调整脉冲分量与宽频分量的比值,得到了不同脉冲分量的地震波,分析了在合成近场地震波作用下,设置粘滞阻尼器时偏心结构的动力反应,并与未设置阻尼器时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对比,同时也对能反映结构偏心特性的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实际工程设计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使用时间序列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华北北部地区1970~2006年地震与太阳黑子、耀斑的相关性,得到的结论是,太阳活动与以中小地震为主的地震样本不存在统计关系。这个结论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对此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座空旷砖混厂房结构的隔震加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栋砖混单层厂房的隔震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结构与原结构的地震反应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加固大大提高了原结构的抗震性能。对加固所用的隔震支座性能作了具体分析,提供了支座的设计与试验对比结果,并对砌体结构隔震加固中采用的“夹梁托墙”技术的可行性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座的设计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夹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平面不规则混凝土框架结构,考虑地震作用对其产生的附加扭转振动效应,提出了两种计算侧向力分布的方法。通过对一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进行推覆分析,得到各楼层侧移、层间问侧移角和塑性铰分布情况,并与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推覆分析得到的塑性铰分布情况与时程分析得到的情况相符合,楼层侧移和层间位移角与时程分析结果吻合也较好,并且从结果精度上看,分层法的误差要小一些。  相似文献   

14.
根据跃廊式户型,提出悬挂式巨型钢框架住宅。为研究该住宅体系的结构性能,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几何非线性,分别进行了竖向静载分析、水平风载分析、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和地震动时程分析,并着重考察了时程分析与反应谱分析的比较,以及不同场地类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挂式巨型钢框架侧移曲线总体呈剪切型;地震动作用下,悬挂结构与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存在时间差;时程分析结果的统计值与反应谱分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地震综合观测与综合分析预报的工作概况,首先对日、苏、美、中等四国的这方面状况进行了回顾,并列表作了比较,继而论述了地震预报的探索与实用化问题,文章最后作了某些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地震预测问题的8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预测的能力和水平,地震预测的任务性与探索性的关系,单科预测与综合预测的关系,测震学科与前兆学科的差异性,地震前兆监测技术发展与地震预测需求的关系,提出了地震预测探索的科学思路及地震分析预报人员的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既有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估涉及桥梁状态评定、养护与管理、维修与加固等,不仅是桥梁工程师的基本职责,也是广大业主所非常关心的。本文指出了桥梁评估与设计的基本区别,介绍了桥梁承载力评估的静力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桥梁评估规范的异同。接着提出了一套既有桥梁结构承载能力评估的动力方法,该方法结合现场环境振动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具有显著的优点。文中采用2个典型桥例,分析了不同评估方法的结果与结论。最后依据发展要求,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MT时间序列的小波去噪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质上说 ,MT时间序列中噪声的强度与类型是能否取得MT响应参数无偏估计的决定性因素。当MT时间序列中磁场和电场中都含有相关噪声时 ,传统的去噪方法已无能为力。结合小波分析与MT时间序列的特征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的MT时间序列去噪方法 ,讨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噪声识别 ,分析了理论数据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实现的去噪处理 ,探讨了对实测时间序列的固定源和随机干扰的去噪处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MIS的不足之处,叙述了一种开发MIS的新方法,即把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方法运用在MIS的分析与设计中,通过具体的测震分析预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讨论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具体应用;提出了一个通用的面向对象的测震分析预报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20.
谢灿东 《华南地震》2014,(Z1):168-172
分别考虑了钢材和混凝土的非线性性能,在开源软件OpenSees的平台上,采用纤维截面模型对钢骨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纤维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在OpenSees的平台上,选择合理的本构及计算参数的纤维模型分析钢骨混凝土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