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克利 《气象学报》1988,46(4):412-420
基本气流的经向切变对Rossby孤立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强度的切变形成不同的孤立波流型;可变坡度地形也是形成Rossby孤立波的重要因子.弱切变基本气流和坡度变化不大的地形形成的主要是经向波数为1和2的孤立波.  相似文献   

2.
罗德海 《气象学报》1991,49(3):269-277
本文研究了基本气流具有线性弱切变的非线性Rossby波,得到了一个非线性发展方程为Kubota方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为Benjamin-Ono方程,并指出当代数Rossby孤立波的振幅越大时,代数Rossby孤立波的传播速度越小,基流切变越强,代数Rossby孤立波越慢,同时我们还指出在代数Rossby孤立波的振幅满足一定的条件下,代数Rossby孤立波才随纬度的增高(β减小)而减慢。并且代数Rossby孤立波的结构与大气中的偶极子阻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旋转正压大气中的Rossby孤立波和偶极子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德海 《气象学报》1991,49(4):548-552
大气中的阻塞动力学一直是大气动力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数学的发展,阻塞动力学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大气中的阻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非偶极子阻塞(只存在高压或低压),另一类是偶极子阻塞(高压的南侧存在闭合的低压).关于偶极子阻塞的动力学研究是在80年代以后才进行的.为了解释大气中所出现的偶极子阻塞,Mcwilliams[1](1980)提出了Equivalent Modon理论,在他的理论中,他强调了辐散效应的作用.随后Shutt[2](1983)指出通过湍涡的强迫作用在大气中可以形成偶极子阻塞,但这些理论均不能反映偶极子阻塞的形成过程,这以后Malguzzi和Malanotte-Rizzoli[3-4](1984,1985)提出T用Rossby孤立波来解释大气中偶极子阻塞的形成过程.但上面所提出的理论不能解释偶极子阻塞的崩溃过程.作者[5](1989)提出了用包花络Rossby孤立波理论来描述大气中偶极子阻塞的形成、维持和崩溃过程,由于偶极子阻塞随纬度具有不同的分布,这个问题远没解决,本文的目的在于使用旋转正压大气中的Rossby孤立波来探讨偶极子阻塞的纬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何建中  离品文 《气象科学》1993,13(3):227-235
本文从非线性正压涡度方法出发,用相角函数方法得到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应用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得到了非线性正压Rossby波的木稳定的判据,改进了以往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永中  夏友龙 《气象学报》1995,53(4):406-413
利用由两层准地转模式简化的低谱模式,得知相当正压结构Rrossby波为平衡态,讨论了具有相当正压结构的Rossby波存在所需条件;并以定常Rossby波(相当正压结构)为基态,导出反映高低层Rossby波位相变化的振荡方程,指出高低层位相差的变化与垂直切交流的扰动、平均层上流函数和热成风流函数波动部分振幅扰动(A’和B’)的关系,说明相当正压结构和斜医结构的Rossby波是相互转换的。  相似文献   

6.
从正压涡度方程出发,在弱非线性和弱其流切变条件下,导得了描述非线性大气长波活动的推广的Kdv方程,并得到了方程的孤立波解及其色散关系。取近似于实际大气运动的物理参数作数值计算,得到了振荡型Rossby孤立波的水平结构和移动特征,其结果较这建党的Kdv孤立波更接近于实际大气中的阻塞流型。  相似文献   

7.
近共振地形强迫Rossby孤立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克利  蒋后硕 《气象学报》1996,54(2):142-153
利用扰动展开和时空伸长变换导得了包括地形强迫的非齐次KdV方程,讨论了近共振地形强迫Rossbyy孤立波的产生,及其与自由孤立波的相互作用,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显示出地形对扰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局地地形在阻塞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正压Rossby波的精确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清 《气象学报》1991,49(4):411-420
本文从半地转近似下的正压大气运动方程组出发,导出了非线性正压Rossby波所精确满足的KdV方程,求得了椭圆余弦波解和孤立波解,并讨论了非线性波动的波速公式及其振幅与其它波参数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在对大气模式进行数学简化时必须尽可能保证原模式所具有的一些守恒关系,否则有可能使原问题的解受到歪曲.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缓变介质中波动的传播理论应用于Rossby波。在基流和不同走向地形假设下,计算了Rossby波射线路径及沿射线波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尺度地形对Rossby波射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吕克利 《气象学报》1986,44(3):275-281
文中讨论了地形对Rossby波稳定性的影响,指出,地形的南北坡和东西坡对Rossby波及其能量传播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s of topography on solitary Rossby waves are discussed by using a barotropic atmospheric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ograph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exciting solitary Rossby waves,and itseffects are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height scales.Two different patterns of solitary Rossby waves are obtainedby us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12.
地形对热带大气超长尺度Rossby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强 《热带气象学报》1997,13(2):140-145
应用赤道β平面近似,建立一个简单的正压大气半地转浅水线性模式,在连续方程中引入地形的作用,讨论地形对热带大气超长尺度Rossby波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起伏不平的于形动力抬升作用导致热带大气超长尺度Rossby波动不稳定并且影响波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纬向切变基流中的非线性正压Rossby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建中 《气象学报》1994,52(4):433-441
在半地转近似下,用相角函数方法得到了包含纬向基流及其切变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利用常微分方程解的拓扑性质的定性理论,直接得到该方程存在有限振幅的周期波解与孤立波解即非线性正压Rossby波解存在的条件,由此分析了纬向切变基流对波解存在的影响。最后利用函数逼近法求得了非线性正压Rossby波解的显式表达式。结果表明,纬向切变基流对波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波的存在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波的形态方面,反映了波的非线性特点和基流对波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y utilizing the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 including effects of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the linearized equations describing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motions and their analytic solutions are pre-sented.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solutions tha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otion may be,each solution consistsof three waves,namely,Rossby wave related to initial values,marching wave propagating at Rossby wavevelocity and stationary wave.The latter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However,if the motion is symmetric at the initial instant,then the antisymmetric components of orographyand of horizontal diffusion are likely to lead to the generation of antisymmetric motion.In the steady state,the symmetric flow is connected with symmetric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 and the antisymmetricflow with antisymmetric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Further,in order to verify the above analysis,three numeric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symmetric orography can produceantisymmetric motion.Finally,the atmospheric interaction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卢佩生 《气象学报》1981,39(2):141-149
本文研究正压大气中非均匀气流(特别是非平直基流)上扰动的演变过程,对[1]进行了推广,对迭加于超长波基流之上的长波扰动和迭加于超长波或长波基流之上的中、短波的扰动的演变特性进行了统一的处理.结果表明:当小槽、小脊的波长变长时,其振幅(能量)增大,扰动发展;波长变短时,振幅变小,扰动衰减.当小扰动已经发展成长波的时候,或者当我们一般地研究长波的演变过程的时候,则上述规律更为明显,即长波发展时,波长变长更为明显;长波衰减时,波长变短也更为明显.利用这些结果,可以解释大气中槽、脊发展时总是伴随着扰动加宽,而槽、脊收缩时,波长很快减小.其次,扰动发展与否完全由扰动的结构所决定,其中主要是由扰动轴线的方向及其与基流的相对位置所决定.北半球发展型扰动的轴线是:在急流以北呈东北—西南向,急流南呈西北—东南向;而衰减型的轴线是:急流北呈西北—东南向,急流南呈东北—西南向.这些结论和角动量传送理论结果以及天气实际都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