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密肋壁板结构计算模型及Pushove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密肋壁板结构中的密肋复合墙板等效为整体斜撑,提出结构的刚架 - 等效斜撑力学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确立了该模型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塑性铰的设定.采用该模型对一实际密肋壁板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并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是实现密肋壁板结构Pushover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密肋壁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对密肋壁板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结果的分析,验证了密肋壁板结构弹性等效模型的可行性;利用试验结果,重构结构动力完备信息,对密肋壁板结构进行动力复合反演分析,从而建立密肋壁板结构弹性层间刚度换算公式.为密肋壁板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评价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差的缺点,提出采用型钢混凝土(SRC)梁柱框支剪力墙,试验结果表明了其良好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框支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简化分析模型,将结构简化为由墙单元和框支单元组成的弹簧体系,墙单元采用二元件模型。推导了框支单元刚度矩阵,基于理论公式和试验结果给出了框支单元恢复力模型。根据提出的简化模型,编制了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程序。程序计算结果与ETABS分析结果及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进一步对SRC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经常被采用,震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差,本文提出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对此加以改进。作者进行了4个1/4缩尺模型在竖向荷载和单调及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其中3个试件采用型钢混凝土转换梁、型钢混凝土框支柱,1个试件采用钢筋混凝土转换梁、钢筋混凝土框支柱。我们分析其承载力、刚度、变形、延性和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梁柱框支剪力墙结构承载力高、延性好、滞回曲线丰满,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剪跨比1/2缩尺模型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的拟静力试验为基础,利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分析,重点研究墙体的滞回性能以及最终破坏结果,并验证有限元模型准确性。通过改变模型轴压比取值,了解轴压比对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BAQUS软件分析得到的模拟曲线与试验曲线整体吻合较好,且模拟得到的破坏结果同试验得到的破坏结果也相接近;轴压比对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抗震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轴压比较高的模型,其破坏现象也较严重;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的初始刚度、承载能力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随着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不同轴压比参数下墙体的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3.0,表明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复合墙体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中高层结构。为研究这种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本文设计了高宽比为1:1、模型比例为1/2及高宽比分别为2:1与3:1、模型比例为1/3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型钢混凝土边框柱密肋复合墙体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延性、耗能以及变形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边框柱的破坏过程与普通密肋复合墙体相似;相同条件下,其承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都明显好于普通复合墙体;边框柱中加入型钢后,该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得到明显提高;随着高宽比的增加,该结构的承载力减小,但延性、耗能增加,型钢的有利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承载构件,本文根据32块密肋复合墙体在单调及低周往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结合我国现行规范的目标性能,提出了针对密肋复合墙体的三个损伤性能水平及相应的量化参数,研究了这种新型墙体的损伤模型及各性能水平的允许极限破坏指标的概率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四种地震损伤模型计算的墙体屈服、极限、破坏状态的损伤指数,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分别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或极值Ⅰ型分布,并得到了分布的统计参数,可为该类墙体基于损伤性能的可靠度分析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SAP程序中的Link单元进行了密肋壁板结构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推导了Link单元的刚度矩阵,确定了相对转动中心高度。并结合钢筋混凝土柱轴向恢复力模型和密肋复合墙体水平抗侧恢复力模型,给出了Link单元竖向和水平连接弹簧非线性力-位移关系的计算公式。采用Link单元建立了密肋壁板结构宏观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1/10比例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这说明采用Link单元可以较好的模拟密肋壁板结构的动力非线性行为。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1榀开窗洞1:2比例的加强肋复合墙体模型的伪静力试验,通过对墙体中钢筋应变进行分析,研究墙体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探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带窗洞加强肋复合墙体的承载力、滞回及耗能能力、延性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并与不开洞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不同窗洞参数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探究窗洞位置、大小、肋柱截面及肋柱配筋率的改变对加强肋复合墙体抗侧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窗洞加强肋复合墙体按照砌块-外框-肋梁的顺序依次破坏,破坏模式以弯剪型破坏为主;相比不开洞加强肋复合墙体,带窗洞墙体的抗侧刚度等抗震性能明显较差;相同窗洞尺寸情况下,窗洞居中时加强肋复合墙体的抗侧刚度相对较大;窗洞开洞率小于12.9%的墙体洞边可不设肋柱;洞边加强肋柱对开窗洞墙体的抗侧刚度提升作用显著,但其提升作用随着窗洞肋柱截面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增大加强肋柱配筋率对墙体抗侧刚度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大跨度公共建筑提出一种新型钢结构承重外墙,按实际工程中的一榀墙架进行1∶1仿真建模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墙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模式,并对构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试验中梁端及柱端截面处的应变值、整榀框架墙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与有限元分析的数值吻合的均较好。试验表明此种新型钢结构承重外墙在往复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以及变形恢复能力,抗震性能良好,破坏形式表现为墙架顶部T形梁出现面外屈曲而引起的局部破坏。有限元分析中分别改变墙顶T型梁和层间H型梁的截面考虑了两者刚度的变化对墙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墙顶T型梁截面刚度的提高对改善墙架的抗震性能效果明显,层间H型梁的刚度提高对改善墙架抗震性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西方嵩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超元法,即将每榀框支墙中的上部剪力墙和落地墙简化处理成等效柱,底部框架简化处理成等代柱,楼板视为深梁,将连续分布的质量离散化,建立二维空间结构的“串并联质点系”振动模型,采用超级单元进行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及内力分析,此法计算简便并适用于结构竖向变刚度和考虑楼板变形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连梁跨高比带暗支撑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连梁跨高比带暗支撑双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2组连梁跨高比分别为1.0和1.5的4个4层双肢剪力墙1/4缩尺模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结构的刚度及其退化过程以及承载力、延性、耗能、破坏机制和破坏特征等。结果表明,连梁跨高比相对小的带暗支撑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好。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性态水平及性能指标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标准并根据核心筒结构破坏特征及抗震性能要求,文中在现行规范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将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性能水准划分为良好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4个水平;基于混凝土连梁及剪力墙构件的受力、变形及破坏特点,分别提出了连梁及剪力墙构件对应于4个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标准和变形限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基本单元的数量m,本文提出的改进框架支撑模型不仅适用于不同层高宽比和材料的剪力墙结构,而且适用于框支、开洞等不同形式的剪力墙结构。通过对框支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KZW-2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模拟结果表明,改进框架支撑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严格按照中国规范设计出典型的带转换层部分框支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弹塑性分析程序IDARC2D对该结构进行多个地震动作用下的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结构及各个构件的反应量的统计特征,再参照美国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规范ASCE-41-06的结构与构件变形限值作为性能指标,计算出结构和各个构件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作为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标准,总结归纳出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思路.最后运用该方法,对7、8度烈度区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考虑内力增强措施、层间位移角控制条件、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制条件、层刚比控制准则和竖向构件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对不同抗震烈度区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可靠性的影响,从而评价中国规范抗震措施和构造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免蒸压免烧结粉煤灰多孔砖是一种新型承重墙体材料。本文通过三片墙体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研究了粉煤灰多孔砖墙体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包括墙体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刚度、延性、骨架曲线及受剪承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免蒸压免烧结粉煤灰多孔砖墙体的破坏形态与普通黏土砖墙体相似,主要呈剪切破坏;墙体具有较高的受剪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适宜在地震区村镇建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The Hybrid A-Frame Micropile/MSE(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Wall suitable for mountain roadways is put forward in this study: a pair of vertical and inclined micropiles goes through the backfill region of a highway MSE Wall from the road surface and are then anchored into the foundation. The pile cap and grade beam are placed on the pile tops, and then a road barrier is connected to the grade beam by connecting pieces. The MSE wall's global stability, local stability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road barrier can be enhanced simultaneously by this design.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serviceability of the hybrid A-frame micropile/MSE wall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method, scale model tests and a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ere conducted. The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MSE walls before and after reinforcement with micropiles was studied comparatively through numer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brid A-frame micropile/MSE wall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earthquake-induced deformation,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t the road surface, bearing pressure on the bottom and acceleration by means of a rigid-soft combination of micropiles and MSE. The accumulated displacement under earthquakes with amplitude of 0.1-0.5g is reduced by 36.3%-46.5%, and th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on the top of the wall is reduced by 13.4%, 15.7% and 19.3% based on 0.1, 0.3 and 0.5g input earthquake loading, respectively.In addition, the earthquake-induced failure mode of the MSE wall in steep terrain is the sliding of the MSE region along the backslope, while the micropiles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liding trend. The maximum earthquake-induced pile bending moment is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MSE and slope found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pile body in the interface. Hence, it is proven that the hybrid A-frame micropile/MSE wall system has good seis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地震时砌体结构窗间墙易发生破坏,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对高宽比为1的2组共4片墙体,其中:2片为双层打包带加固墙体,2片为原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墙体的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滞回曲线和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发现原墙发生剪切破坏,加固后墙体发生摇摆破坏,加固改变了墙体破坏模式,加固后墙体滞回曲线饱满但有捏笼,破坏荷载、延性和耗能能力都有提高,破坏时未发生剥离,表明双层打包带加固法有效地提高了窗间墙体抗震性能,对承受较大竖向应力墙体效果更好,建议加固时要加强加固层与窗下和窗上墙体的连接。  相似文献   

19.
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第一道防线,其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在连梁中附设粘滞阻尼器,利用阻尼器发生竖向剪切变形而耗能。结合实际工程研究粘滞阻尼耗能连梁的性能,采用ETABS和PERFORM-3D软件对粘滞阻尼耗能连梁结构与传统连梁结构进行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并对粘滞阻尼耗能连梁的各项最优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粘滞阻尼耗能连梁充分发挥耗能作用,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与传统连梁结构相比,主体结构的弹性耗能得到明显降低。平面布置方式、竖向布置方式、阻尼器参数的选取对附设粘滞阻尼耗能连梁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减震效果影响较大,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使耗能结构减震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