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于2013年7月在天津召开了以“海岸带地质学基础理论与关键方法”为主题的学术讨论及培训会议,邀请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 Dr. W. A. Marshall、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院(比利时地质调查所)的Dr. C. Baeteman和北京大学的周力平教授分别讲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1)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细分、地层单元、分类系统和海面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建芬 《华北地质》2013,(3):193-193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于2013年7月在天津召开了以“海岸带地质学基础理论与关键方法”为主题的学术讨论及培训会议,邀请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 Dr. W. A. Marshall、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院(比利时地质调查所)的Dr. C. Baeteman和北京大学的周力平教授分别讲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1)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细分、地层单元、分类系统和海面变化的关系。(2)泥质海岸带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以实例展示了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及特征、野外描述方法和内容,地层垂直序列的连续性及与岩相的相关性。(3)相对海面变化研究历史和基础理论,涉及众多方面,包括气候与海面变化的关系、影响相对海面变化的各种因素(构造、绝对海面升降、均衡、温度、沉积物压实、海洋虹吸作用和大陆杠杆作用等)、21世纪高分辨率测量和预测对海面变化研究的意义等。(4)海面研究的关键技术方法。盐沼沉积物中获取高精度的海面代用指标--盐沼有孔虫与海面高度的转换函数,精度可达厘米级;获得全新世沉积物高分辨率年龄的方法--14C、210Pb/137Cs/241Am、OSL测年、天然剩磁等方法和其它多种年龄替代指标(人类活动造成的Pb富集历史、孢粉标志层、火山碎屑层、球状碳质颗粒等)的应用,以及对14C年龄数据的“wiggle matching”和“bomb spike”校正等。(5)海岸带变化进程与驱动机制:介绍了比利时海岸带全新世海面上升过程(控制因素、上升速率变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重建了比利时西部沿海平原的形成演化过程(海岸进积、潮道发育过程)。(6)人类活动和湿地发展:海岸带三角洲的环境极为脆弱,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在基础地质研究及对工程地质特征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展示,指出IPCC的预测只考虑了由于冰融化和热膨胀导致的海洋水体增加而引起的海面上升,而不同地区的预测模型要考虑各种因素对海面变化影响的贡献量,未来的海面上升预测应考虑在振幅和时间上的变异性,区域海面上升预测比全球上升预测更有应用价值。会议期间,两位国外学者还参与了我们的钻孔岩心编录及分样,并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了解了英国和比利时泥质海岸带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的基本情况、研究方法与现状,交流了钻孔岩心编录方法与经验、当前海岸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海面标志点和海面变化研究的进展以及光释光研究的复杂性和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3.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03,38(1):73-73,84,96
“超高压变质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0至 2 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讨论会由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持 ,由国际岩石圈计划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资助。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 8任务组主席从柏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主任柴育成博士、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清晨博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 ,向来自 9个国家和地区的 75名科学家表示欢迎 ,并祝学术讨论会圆满成功。讨论会围绕“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地球物理调查”、“超高压…  相似文献   

4.
张进江  张波 《地质通报》2006,25(1):250-250
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目至15目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发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来自国内外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含盖了国内具有地质研究机构的科学院、研究所和高校等,共30多家单位。会议云集了国内构造地质学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代表了国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任纪舜、肖序常、马宗晋、张国伟、钟大赉等院士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12月11日~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有5位院士分别作了大会报告,李廷栋院士的报告为“南北极地理地质基本特点和领土权益之争”;陈毓川院士的报告为“我国矿产资源与对策”;翟裕生院士的报告为“成矿系统时空演变与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质》2011,34(3):209-209
2011年9月15~18日,由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组织承办的"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与海平面变化研T天or津讨bj地会?rn震"在E局.天T及?津r中n召q国v开is地t。教质此授大次来学会(津北议进京,行邀)学等请术单了讲位丹座都麦与派哥交代本流表哈,参根中加大国了学地本地质次理调小与查型地局国质沈际研阳研究、讨所南会的京。和Th武orb汉j?地ern质J.调A查nd中ers心en,教青授岛与海美洋国地杜质兰研大究学所的,  相似文献   

7.
《地质力学学报》2006,12(2):126-126
2006年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也是地质力学和地质力学研究所奠基人李四光教授的开山之作“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发表80周年。这是我国学者最早对大陆构造进行探讨的论文。50年来,几代地质力学人和全国的同行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地探索,为解决国家的资源环境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同铸就了地质力学所辉煌的历史,并正在创造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相似文献   

8.
2011年9月29日,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北京举办“庆李家熙先生80华诞暨学术报告会”,庆祝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地球化学家、地质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原主任李家熙研究员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58周年。  相似文献   

9.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11,(4):360+466-46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建所60周年庆典活动时举办了"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前沿学术讨论会",报告人与报告题目如下:沈树忠:精确定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袁训来:蓝田生物群;詹仁斌:华南奥陶纪腕足动物大辐射;张元动:笔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王永栋:  相似文献   

10.
杨树庄 《地质论评》2005,51(2):173,180,218-173180218
“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04年12月5~1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边沿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南京大学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主办。《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4年增刊刊出会议论文摘要160篇,参会单位46个,代表155人,其中科研单位91人,教学单位48人,地勘单位8人,其余8人来自期刊,学会、协会。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等23家单位发起、由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成都理工大学具体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9年12月17—22在成都召开。会议由陈毓川院士任指导委员会主任,胡瑞忠研究员任组委会主任,倪师军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高等院校、有色系统、核工业系统、国家海洋局和矿业公司等部门的6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自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在海口召开两年以来,我国在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中又取得了不少高水平和值得推广的成果,而且在国际交流和年青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可喜成绩.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和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严峻现实,有必要通过学术会议来促进新成果的推广和共享.由我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拟定于2009年12月17-20日在成都召开.热情期待各相关科研院所、大学、地质和矿业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让全国同行展示和交流成果、探讨合作,协力推动我国矿床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在成矿理论、找矿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新成果,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进展。为了促进交流,推动发展,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资环局等单位发起,于2007年12月10~13日在海口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来自各系统的75个单位近4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张进江  张波 《地质科学》2006,41(2):194-194,286
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主办的全国构造地质学年会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30多家研究院所和高校的近200位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了国内构造地质学及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北京大学有关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立飞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任纪舜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15.
孟庆伟 《地质论评》2011,57(4):548-548
2011年6月22~23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联合地勘行业产学研各部门、各单位共同召开的十一五地质科技与找矿成果暨十二五规划学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地质找矿两面旗帜,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工作,发现典型,提炼经验,推广成果,进一步凝聚我国地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环境总署、教科文组织及苏联国际科学协作中心,关于“地质与环境”专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苏联地质部于1986年6月18—26日,在塔林及列宁格勒组织召开了“探矿与环境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爱尔兰、西班牙、中国,古巴、厄瓜多尔、波兰、苏联、法国、联邦德国、捷克、芬兰等十一个国家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环境总署与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共四十余人。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和制约。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发现新的矿产资源基地,提高资源保障程度,是一项迫在眉捷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中国大陆的地  相似文献   

18.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5,29(4):404-404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现称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506项目于2005年11月1日-4日在南京召开项目正式启动会议暨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侏罗系界线及地质事件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Jurassic Boundary Events),来自美、英、德、法、日、澳、俄罗斯、阿根廷、加拿大、罗马尼亚、波兰、印度、匈牙利、泰国及国内的7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共同研讨国际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界线事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举行IGCP 506项目的首次国际工作组会议。研讨会的召开将有力推动“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对比及地质事件”这一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外科学家的密切合作并展示中国非海相侏罗系研究的新进展,为解决我国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的对比及建立非海相侏罗纪地层学统做出贡献,使中国侏罗纪研究立足于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18-3月27日,海峡两岸“亚洲大陆增生与造山作用”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成功举行。来自大陆14个单位的29位学、25位台湾学和2位海外华人学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就有关亚洲大陆增生和地壳生长问题展开了2天的热烈讨论;之后,进行了5天的环岛的地质考察,两岸学一同绕有兴趣地考察了世界上最新的台湾东海岸增生造山带。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GIS协会、贵州省地质学会主办,贵州省地质学会地质测绘专业委员会承办的GIS新技术学术报告会于2012年4月1日下午在贵阳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GIS协会的有关专家讲解了GIS新技术新方法。来自省有色金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