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地层叠置关系复杂,物性纵横向变化剧烈,地震反射特征差异小,给砂体识别尤其是砂体边界的识别带来了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地震信号多尺度高阶累积量的相关分析技术。在高阶统计量分析理论和小波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对地震记录进行高阶统计量变换计算,然后对该变换结果进行多尺度分解。为了使相关分析结果更加可靠,在对上述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计算时,适当地加入了计算多尺度地震记录的包络结果。对算法从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上给出了论证,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经技术处理后,使原来较模糊甚至很弱的地震记录有了清楚的显示。在平面上,原来的地震资料中几乎不能分辨的砂体及边界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渤海明化镇组下段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的储层,单期砂体厚度薄,多期砂体叠置复杂.常规的基于地震资料振幅属性仅能描述5~20 m(地震分辨率附近)的单期和多期叠置复合砂体组合厚度平面分布特征,而砂体叠置构型结构关系则预测精度有限,导致解释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难于满足海上油田开发阶段储量单元内部隔夹层解释、连通性分析以及剩余油预测等细化研究生产要求.为此,本文从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结构模式出发,系统分析了小于地震资料分辨率尺度下各构型模式地震响应特征规律和地震属性特征,建立波形结构敏感地震属性集合.通过渤海靶区M油田应用,实现了储量单元内部储层叠置分区预测,结合测井资料验证,较准确的预测了储层内部构型分布,进一步提高了基于地震资料在油田开发阶段的研究尺度,为油藏开发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地区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2004年ZT1井在山西组山1段试气荻工业气流,揭示上古生界具备良好的勘探前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表明,二叠系发育西南物源石英砂岩储集体,主要含气层系是山西组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砂体厚度相对较薄,埋深超过4000m.区内储层普遍致密,局部发育相对高渗层段,与煤系烃源岩配置良好,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有利区带.本文应用地震勘探攻关成果,建立主力砂体地震响应模式,进一步落实了山1、盒8砂体的展布,结合探井钻探效果,优选了有利钻探目标.在试气方法上引入体积压裂理念,QT1井试气获工业气流,勘探取得新突破.对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分析、主力砂体地震预测模式及试气工艺等成功经验的总结,对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越来越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如东部的老油田已经进入开发的后期,如何识别薄层砂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解决这些难题这势必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地震属性能够很好的反映砂体横向展布特征,但是单一属性无法定量预测砂体厚度,而多属性之间又存在多解性,因此有必要提炼地震属性之间的共同点,将地震属性进行信息融合,形成新的融合属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首先利用高频谐波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基于概率核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融合了几种常见的地震属性,并结合波阻抗反演方法,预测了N873区块沙三6-3小层砂体厚度.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砂体横向展布特征,避免了地震属性多解性问题,为提高砂体预测的精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东海X气田主力储层埋藏深、横向变化大,常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分辨率低,满足不了勘探开发中日益精细的地质需求。采用三船四源斜缆的采集方式获得宽频宽方位的地震资料,其具有高分辨率、高信噪比、高保真度的特征。应用宽频宽方位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各向异性的优势信息,结合叠前同时反演,求取分方位的河道砂体敏感弹性参数反演体,并且把垂直于河道走向的多个方位反演体进行叠加,从而进行河道砂体的精细预测。相比于常规地震资料,基于宽频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储层反演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为东海X气田的滚动勘探与开发开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栋  黄旭日  范廷恩  尹成  丁峰 《地球物理学报》2022,65(12):4874-4886

地震沉积学应用于油藏开发地质研究是其在新领域的发展,是以解释井间单成因砂体特征为目的,面向油藏开发的小尺度研究.以往的地震沉积学解释方法,注重于对沉积构型单元的沉积相进行刻画,少有直接对地震垂向分辨率(λ/4)以下的不连续性(构型边界)进行预测.因此,采用地震正演模拟方法讨论了沉积构型单元的地震可识别尺度,通过地质模式约束来降低解释多解性,利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构型单元的地震构型相预测,并利用地震属性进行了次级构型单元的边界预测.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相干体方法,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预测地震垂向分辨率以下沉积单元内部构型的边界具有更高的准确度,结合地震构型相预测结果可实现薄层沉积单元的内部结构识别.

  相似文献   

8.
随着渤海地区勘探程度日趋成熟,位于渤海海域南部的渤南矿区在贯彻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的同时,兼顾在成熟油田周边寻找滚动目标的勘探.滚动目标主要以浅层的构造加岩性目标为主,目标层段主要分布在明上段和明下段,其中明上段的河流-平原相为砂泥岩互层,明下段的平原-河流相为泥岩夹砂岩,储层厚度横向变化快.目前地震上的砂体厚度预测在极限分辨率内,即超过四分之一地震波长的砂体厚度预测不准确.本文首先从经典的楔状模型出发,通过正演得出砂体厚度与峰值频率的相关规律.进而以成熟油田的丰富井资料为基础,基于多口生产井的统计,研究峰值频率和砂体不同厚度间的关系,从而拟合出适合目标区的线性关系式.研究表明当储层含纯油层时会降低砂体的峰值频率,而含水时会提高砂体的峰值频率,因此在经验公式拟合时需要对井点按流体进行分类.在成熟油田周边寻找滚动目标,可以在同等地质条件下拟合一个经验公式,从而实现目标区的厚度预测.  相似文献   

9.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东部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之一,从原始地震资料分析入手,利用研究区波阻抗、道积分、瞬时振幅、瞬时频率等多种地震资料特殊处理方法及AVO油气检测技术,并结合沉积相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北黄海中部坳陷A构造的储盖层分布、含油气性等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预测,认为研究区A构造中新生带地层纵向上主要有两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且构造中部和翼部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王绳祖  张流 《地震地质》2002,24(3):324-334
川滇地区位于中东亚塑性流动网络系统东南部 ,研究区内岩石圈下层含右向网带 6条和左向网带 16条 ,受其控制在多震层内形成相应的地震带。多震层和岩石圈下层的构造应力场在总趋势上基本一致 ,进一步证明了下层网状流动对上层的控制。沿网带以不同交角展布的发震断裂组成地震构造带 ,其中多数右向地震构造带已发育成熟 (视成熟度Λ≥ 0 .8) ,而左向带除大理 -通海和腾冲 -景洪两带接近成熟外 ,多数的Λ值显著小于 0 .8。“川滇菱形块体”因塑性流动网络的存在和块体边界的变迁 ,其现今构造和动力学涵义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低幅度构造油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接替领域,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探索了一种利用地震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新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多窗口倾角扫描,然后对倾角数据体进行多种曲率属性计算从而得到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将得到的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沿目的 层进行数值提取从而获得目的 层的曲率形态指数结果,形态指数高值区为低幅度构造高部位.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不用解释层位、受人为因素影响小,能够预测更小尺度的低幅度构造,并且预测结果准确率高.此方法在厄瓜多尔T区目的 层进行应用,可以预测0.01 m2的小尺度低幅度构造,预测结果与钻井稳合率高,后续部署的2口钻井均获得工业油流,对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天津双桥咸水层井水位动态映震敏感条件与监视预报效能剖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较恰当的数学处理及合适的异常指标,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出了1977年以来的18次异常。 根据异常—发震时间、井—震距、异常性质作了统计计算,得出了最佳发震时间为异常出现后87天至117天,最佳发震距离为井震距66公里至86公里。由异常幅度、面积、陡度特征及其与地震发生地点的关系,广泛地模拟专家依据本统计之外的地下水异常特征、异常井点位及其与断层的关系,给出了地点加议统计发震概率。正演检验表明,预测发震时间、地点、震级与实际发生的地震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频率域峰值属性的河道砂体定量预测及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道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最重要的储集类型之一,其边界识别和厚度定量预测是储层预测的热点难题。本文在总结现有方法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频率域峰值属性进行河道砂体边界识别和厚度定量预测的新方法。对典型河道薄砂体地震反射进行了正演模拟,构造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峰值频率-振幅比,研究表明:峰值频率属性对地层厚度变化敏感,振幅属性对地层岩性变化敏感,两者比值突出河道砂体的边界,同时,借助峰值频率与薄层厚度间存在的定量关系进行薄砂体厚度计算。实际数据应用表明,地震峰值频率属性可以较好的刻画河道的平面展布特征;峰值频率-振幅比属性可以提高对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能力;利用频率域地震属性进行砂体边界识别及厚度定量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渤海A油田的东营组储层受局部上覆馆陶组砾岩的影响,致其地震响应变弱,严重影响储层真实范围的识别.为此,本文首先从地震波传播理论出发,对上覆砾岩的透射、散射及干涉的影响分析,并形成影响程度定量分析量板.其次基于正演模拟,开展储层地震反射的影响机理及程度分析,分析不同组合结构的砾岩即单层砾岩和多层砾岩,对储层的振幅影响程度,描述砾岩及振幅发生畸变的储层的平面展布形态;分析认为砾岩的厚度对振幅的屏蔽影响程度小于层数的.然后提出基于相控的透射恢复技术,即利用量板分别计算出单层砾岩和多层砾岩所造成的振幅损失程度,据此建立差异化的振幅补偿因子,定量消除上覆砾岩对储层地震响应的影响,完成储层振幅的定量恢复,刻画储层的真实平面范围.最终获得钻井成功,充分证明了本次研究的有效性,实现精确预测潜力区域,以达到储量增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地震沉积学主要应用地震资料的平面属性特征来研究沉积模式、沉积历史,弥补了资料纵向分辨率不足带来的研究限制,是目前薄层、薄互层砂体平面展布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L87井区地震资料分辨率低,薄互层水下扇体埋深大、扇体形态识别困难的问题,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分频处理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90°相位旋转后沿层切片定性描述扇体形态,同时结合波阻抗反演定量预测扇体展布,最终总结形成了基于地震沉积学的适合L87井区水下扇体识别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7.
高福旺  李丽  韩凤银 《地震》2004,24(1):88-95
通过对首都圈体应变台网观测资料及首都圈多个显著地震前临震异常的分析, 结合岩石实验结果, 将体应变临震异常划分为阶跃型、 脉冲型、 波动型三种类型。 通过在首都圈地区体应变临震异常的识别实例, 总结了在首都圈及北京地区识别体应变临震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了MW6.6地震.本文利用Sentinel-1A宽幅数据和ALOS2精细数据获得了同震形变场,干涉形变场沿木吉断裂展布,显示本次地震破裂长度可达70 km,在地表形成两个形变中心,且震中东部形变场条纹密集而西部稀疏、影响范围广,跨断层剖面显示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可达12 cm.利用一种结合先验知识的多视角最小二乘迭代分解法求解出地表的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东部形变中心垂向向下运动最大可达20 cm,木吉断裂南侧西向运动可达10 cm,断层表现为右旋走滑兼具正断作用.采用前向模拟的方法确定二段式分段断层模型能够较好地恢复观测形变场,进而以InSAR观测数据为约束,基于弹性半空间形变模型采用两段非均匀断层滑动模型来反演断层面上的精细滑动值.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可能为两次地震事件,发生在断层西段的第一次事件以右旋走滑为主,走向103°,倾角76°,滑动角-167°,震源深度10.1 km,累计地震矩为7.2×1018 N·M;东段的第二次事件为右旋走滑兼具正断作用,走向109°,倾角略缓约55°,滑动角-160°,震源深度5.3 km,累计地震矩7.76×1018 N·M.本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公格尔拉张系的拉张环境下的构造地震.

  相似文献   

19.
采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1980年以来河西走廊及其临近地区ML 2.3到ML 4.9地震资料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Ms 4.6以上地震前A(b)值异常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Ms 4.6以上地震发生前的1-3年内,震中周围出现A(b)≥5.0的高值异常区域.R值检验结果为0.458.  相似文献   

20.
丁巍伟  李家彪 《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2):3038-3056
973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在南海南部陆缘采集了两条多道地震剖面,其中NH973-1测线始于南海西南次海盆,横跨了整个南沙地区,至于婆罗洲西北侧,NH973-2测线位于礼乐滩东侧.对地震剖面的解释共划分出7个层序界面,地层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沉积单元.根据地震解释对不同时期断层的水平断距进行了测量及分析,获取了与脆性拉张相关的伸展信息:研究区的拉张作用可以分为两期,主要的拉张作用发生在大陆裂谷期(古近纪),形成了一系列的地堑-半地堑以及翘倾断块.第二期拉张作用的时期为漂移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层活动强度明显变弱,并主要集中在洋陆过渡带.在南海南部陆缘广泛发育了碳酸盐沉积,其发育的时代和南海的海底扩张时期一致.对位于礼乐滩东西两侧的两条地震剖面伸展特征的分析表明,其根据断层水平断距获得脆性伸展因子与根据深反射地震及重力反演获得的全地壳伸展因子之间存在差异,表明南海南部陆缘的拉张在纵向上并非是均一的,而是取决于深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