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文化景观设计浅议--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全球化产生了全球化的文化景观,城市作为这种全球化文化景观的主要体现者,应该在保持其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大力吸取、再加工各种外来文化,向外辐射新文化。景观生态学原理具有关于运动和流动等景观格局关系的一般性意义,适用于包括城市文化在内的各种景观。文化再生功能体是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核心部分,应该具有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提供核心生境,同时为外来文化和新文化提供边缘生境的功能。以兰州市为例对文化景观特别是文化再生功能体的设计作了示意性说明。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北坡苔原/岳桦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景观边界是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过渡带,是生态系统与环境(包括地形和地貌等)相互作用的产物,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变量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移动窗口分析法MSWA)分别对样线数据和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定量判定长白山北坡苔原和岳桦景观边界的宽度和位置。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苔原和岳桦景观边界的宽度为60m左右,这与野外样线调查的结果——该边界的宽度为50m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其它统计方法相结合,TM遥感影像数据可以用于森林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在景观边界的检测方面,移动窗口法比主成分分析法更可靠;只要样线布设合理,主成分分析法也可以用于景观边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以相邻斑块间公共边界为基础,构建了边界邻接指数,该指数可以在斑块水平和类型水平上测度景观的边界邻接性。首先给出3个前提条件:1)景观是由不同类型的斑块镶嵌而成;2)某一斑块和周围与其相邻接的若干异质斑块的公共边界分别占该斑块边界总长度的比例不尽相同,比例越大的邻接斑块其邻接性就越大;3)某个类型的斑块对另一类型斑块的边界邻接性和另一类型的斑块对该类型斑块的边界邻接性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然后给出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边界邻接指数。以增城市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为例,分别计算在斑块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边界邻接指数。研究表明,边界邻接指数能够在斑块水平和类型水平上对景观相邻关系进行测度,但是边界邻接指数的生态学意义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行政区划是意义重大的体国经野之策。但是,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多,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公平治理,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微观过程与机制。本研究引入政治地理学的边界建构理论,认为行政区划调整可以视为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共同推动的边界不断建构的过程。区划调整虽然是由政府主导的国家权力配置的重要手段,但企业的经济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等自下而上的力量也作用于行政边界的形成与“融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边界化–去边界化–再边界化”过程的区划调整分析框架,考察多元主体对于行政边界产生和消解的作用机制及权力博弈,并应用该框架对济南章丘“撤市设区”的边界建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研究可以从理论上为探索政治地理学视角与城市研究的交叉创新提供思路,在实践上为解决“边界”和边界区域相关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44,自引:5,他引:144  
肖笃宁  李秀珍 《地理科学》1997,17(4):356-364
通过年来来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最新成果及前沿领域的概括分析,如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研究、景观系统分析、景观变化模型与未来景观规划、最佳生态土地组合以及景观与化关系等,进而就景观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人类的生态作用、景观生态建设、景观规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边界变化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1992年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运用滑箱扫描方法获得组分边界特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景观总体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景观类型变化过程土壤容重、水分含量、全氮、全磷、有机质及土壤盐分离子Ca2+、K+、Mg2+、Na+的差异性,以揭示景观变化对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洲景观组分之间的边界趋于复杂化,部分耕地转化为柽柳(Tamarix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翅碱蓬(Suaeda heteroptera),潮滩植被侵入滩涂.不同景观类型下的土壤性质差异不显著,但景观类型转化对土壤性质存在一定影响.农田转变为柽柳、芦苇、翅碱蓬过程中土壤容重降低;而滩涂转变为翅碱蓬后土壤容重提高.农田转化为林地和滩涂转化为灌丛过程中土壤含水量降低,而其他景观变化过程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景观类型下土壤全氮、有机质、全磷含量均较低,且变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也较小.各景观类型变化过程中土壤Ca2+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其他土壤盐分离子含量的变化因景观组分变化方向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上看,不同景观变化过程下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均具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显著不同,由它推动着的社会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地理发展效应,无论是在发展因素的加入上,还是在地域的建造上都愈来愈向着全息化的方向发展。与之相应,世界地理的研究范式,也应该向着更为开放、更为兼容化的方向改进。为此笔者提出全息景观论,并以韩国为例,以展示这种理论的科学解释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寅姗  刘云刚  周雯婷 《地理科学》2019,39(7):1072-1081
在社会建构视角下,边界并非固化的界线,各种社会力量亦在持续塑造着边界的功能与特性。采用深度访谈、实地调查和文本分析研究方法,从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了不同主体基于日常跨境实践对中英街边界的社会建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边境空间管控应对策略。结果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下,中英街的边贸旅游经济发展为居民参与跨境小额贸易提供了契机,中英街居民的身份与水客的身份由此实现了高度的融合;而在20世纪90年代内地实行市场经济及香港回归的背景下,中英街边贸旅游经济衰落,中英街地区居民的身份与水客的身份逐渐分离。在此过程中,各主体响应边界管控政策变化,塑造了不同的边界生活空间。未来边界管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以理解边界空间的历史和现状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传统安全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热点问题。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显现的,尤以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为其典型代表。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们的重视,但它却系不同于过去我们所认识的传统安全,在形成机理、内涵、特点及与其他安全观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得到共识,处于理论的不成熟阶段。因此,文章就以上几点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背景下景观生态适应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化包含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自然、人为及共同作用下引发的转变,是当前景观结构与功能保障面临的主要挑战。景观生态适应性是指景观这一地表镶嵌体吸纳上述影响并维持主要功能的特性,涉及不同景观类型、组成单元及层级在不同时空尺度中的不同程度转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切入,以景观系统作为缓解与适应全球变化冲击的主体,整合农业景观、城市景观等相关研究案例,凝练当前景观系统适应全球变化过程的特征为:①由部分因子的绝对主导转向复合因子共同作用;②景观类型内部趋同,景观多样性及独特性降低;③同类景观间功能等级分明、分工明确,跨区域时空联系增强;④不同景观类型间空间边界清晰,过渡带景观功能退化。就当前全球变化议题,建议后续研究应加强:不同景观类型或组成单元的适应能力对比及其不确定性分析;基于景观系统整体健康的适应途径尺度联系解析;多学科、多部门研究在全球变化情景下的有效整合;景观系统适应性或适应能力量化分析方法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尺度、联系与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现象之一,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现象,也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科学问题。地理学独特的尺度、联系和边界视角对于理解区域一体化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区域一体化理论和发展,以尺度、联系和边界的分析视角重新审视了快速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阐述了区域一体化的网络化特征和多维联系,重新定义了区域一体化中的多重边界,并从“全球―地方”联系的角度对区域一体化进程下有关区域和地方发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络特征,形成了以国家权力和关系为导向,涵盖多维度邻近的立体网络空间;区域一体化的边界效应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同时传统的领土边界依然重要;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一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地理格局。最后,针对区域一体化,从尺度建构、内部联系、边界效应和多元分析框架等角度指出了亟待学界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下地方生产网络模式演变分析——以中国为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马丽  刘卫东  刘毅 《地理研究》2004,23(1):87-96
作为地方生产网络的主体 ,在经济全球化下 ,企业行为是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 ,全球化力量促使了企业生产要素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障碍 ,在所有区位自由布局 ;地方化力量则使企业生产活动依然受到地方经济基础和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下地方生产网络是全球性企业和地方性企业战略行为博弈的结果。全球性企业和地方性企业的战略行为不同 ,其对全球生产网络和地方生产网络的影响也不同。本文从企业行为博弈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下 ,地方性生产企业的行为选择及其导致的地方生产网络变化 ,并以目前我国常见的三种地方生产网络演变模式为例 ,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Colin C. Williams 《Area》2002,33(4):360-367
Drawing upon evidence from the UK unit trust industry,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t finds that despite this rapidly growing and prominent form of fund-manager capitalism operating with increasingly mobile capital in a more inter-connected deregulated world, this does not signal the advent of homeless capital and the end of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的南京港城关联发展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计算港城关联发展的均值关联度,对近10年南京港城关联发展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港城关联发展效应总体上比较显著,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 1990年到1994年,港城关联发展效应呈弱化状态,1994年到1998年呈强化态势,1998年以后则呈现明显的弱化趋势。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动、港口功能的演变、周围港口的激烈竞争以及港口管理体制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是导致上述动态特征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6.
周进  黄耿志 《地理研究》2021,40(12):3364-3381
社会升级与经济升级的关系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尚未有决议的前沿问题。本文从就业、社会保障、基本权利和社会对话4个维度建立社会升级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经济计量模型揭示了社会升级各维度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升级、经济全球化、政府治理与社会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① 社会升级的不同维度受经济升级、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治理的不同影响。就业维度主要受政府管制的正向影响,社会保障主要受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正向影响,基本权利维度主要受经济质量效益、创新投入和进口贸易的正向影响,社会对话维度受经济质量效益、创新投入、创新效率和外资的正向影响。② 经济升级对社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政府治理对这个促进关系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时该中介作用进一步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正向调节影响。这表明政府治理对促进经济升级转化为社会升级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且这一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下可以得到增强。本文有助于加深认识经济升级促进社会升级的机制,为探讨中国经济和社会“双升级”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定量分析表明: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区域差异,表现为沿海地区、南部地区和三大工业较为发达的直辖市明显高于其它的地区;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其中,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具有多面性。对中部农业地区的案例研究,证实了即使在外部力量影响较弱的地区,其不利方面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 presents the world with a new era of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which will shape urbanization patterns globally. This study considered the launch of BRI as a quasi-experiment, where we evaluated the BRI’s impact on urbanization by way of 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 an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RI exerte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urbanization in its first three years. Its positive effect emerged from the ...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了探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经济、政策成因,提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择定原则,并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发展动力的结构性变化,指出苏州应采取分而亲集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以期对东部沿海地区推进城市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racks the Philippine (policy) path following the mant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ver the past 25 years. Specifically, it investigates the resulting regional growth‐inequality relationships and development footprints accompanying the restructuring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livelihoods. The Philippine case thereby shows how globalization can simultaneously cause the selective dismantling of (economic) barriers and enhancement of mobility and growth, as well as a deterioration of socioeconomic inequalities in space and society. In an increasingly deregulated and contested environment these development divides do not just pose serious threats to regional balance and national cohesion but, ultimately, undermine state capacity to achieve avowed goals of inclusive growth, stability and equality for citiz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