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理论,建立博兴洼陷深洼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层序地层格架,识别沉积相类型,揭示研究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体的充填期次和规律.结果表明: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层序内部细分为6个体系域;识别湖底扇中扇、湖底扇外扇、深湖3种沉积亚相,以及辫状水道、水道间、席状浊积岩、远源浊积岩和深湖泥5种沉积微相;总结各沉积微相在岩心、测井、地震上的识别特征;在层序格架内识别各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此研究对该区下一步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始新世发育多个不同类型的转换斜坡(或称为构造转换带),位于惠州26洼和西江30洼之间的HZ25转换斜坡控制并发育了一套大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基于新处理的三维地震、钻(测)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详细分析讨论了转换斜坡型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晚始新世时期气候炎热潮湿,东沙隆起通过HZ25转换斜坡向惠州26洼输送充沛的物源碎屑,发育厚层辫状河三角洲成因砂体,粒度概率曲线和C-M图显示典型牵引流态特征;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岩性粒度较粗、分选差,磨圆度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岩心显示多期次冲刷界面、高角度斜层理、楔状交错层理等强水流动力沉积构造及间断性正韵律。转换斜坡是物源水系主要的运输通道,辫状河三角洲向前推进距离约8 km,整体形态为向北东方向展布的坨状或朵叶状。受控于转换斜坡古地貌格局,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水动力强、距物源较近且物源供给充足的特征,砂地比平均值约5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优质储层发育带,转换斜坡及其控制的厚层优质砂体耦合形成良好的地层-岩性圈闭,是惠州凹陷深层主要勘探对象。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整体为一套低孔、低渗储层。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  相似文献   

4.
湖底扇是黄河口凹陷古近纪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扇体储集物性和含油性较好,具有勘探价值.研究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心、测井、地震反射特征,认为A区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2种类型湖底扇沉积.低位域时期发育远岸的深水浊积湖底扇;湖扩域和高位域时期发育由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进入湖底堆积而成的滑塌浊积湖底扇.从空间分布看,深水浊积扇主要发育在低位域湖盆内二阶断裂的下降盘;滑塌浊积扇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南部的断裂陡坡带,位于扇三角洲前方,且扇体规模较大,发育时间长.湖底扇的发育受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的控制.由于构造背景、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应不同,湖底扇的位置、规模和形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河街组二段(简称沙二段)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储层砂体空间展布及控制因素认识程度较低。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和地震属性数据,以及岩心物性化验数据和地震反演结果,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地理环境,确定研究区沉积特征和有利沉积微相,预测储层砂体。结果表明:沙二段处于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时期,且埕北低断阶地形呈"多陡多缓、陡缓相间"格局,造成沙二段早期同时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水下扇沉积,中期以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晚期主要发育深湖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受物源迁移、湖平面波动、地形差异及水动力条件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微相具有发育程度不一、微相形态各异、砂泥岩结构多变、垂向相序缺失等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大,砂体储集物性较优;河口坝砂体发育程度较低;水下扇局部发育有利储层砂体。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中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程度最高,主力砂体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东部,砂体叠合程度高,在近物源构造高部位砂体尖灭程度低,为储层砂体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6.
刘官庄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是黄骅坳陷歧南次凹的重要油气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数据信息,探讨研究区馆陶组三段(馆三段)河流相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微相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刘官庄地区馆三段共识别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主要发育低渗—特低渗型岩性油气藏,沙三段沉积相特征及其分布认识程度低。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统计,结合钻测井资料,研究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沉积物类型、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及沉积相展布。结果表明: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具有鲍马序列的浊积岩、砂质碎屑岩和滑塌岩三种重力流沉积物,其中浊积岩分布于中扇辫状水道间、中扇前缘及外扇,砂质碎屑岩是内扇—中扇水道的主体组成部分,滑塌岩发育于全区同沉积断层活动带;扇体沙三段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内扇—中扇—外扇的退积型沉积序列;自沙三段初期发育近岸水下扇且扇体规模最大,随之湖平面逐渐上升、构造活动减弱导致扇体向西南侧迁移并开始萎缩,沙三段末期扇体面积仅为原始面积的二分之一。该结果为渤中凹陷25-1油田未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探井、岩心及储层物性资料为基础,采用重矿物分析及砂地比分析方法,确定松辽盆地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物源方向;结合双物源控制分析砂体沉积相及沉积砂体类型,通过砂体精细解释及沉积背景分析,揭示不同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其演化规律并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尚家—太平川地区泉三段主要由南、北方向物源控制;研究区可识别曲流河相、三角洲相两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沉积最为发育;沉积砂体类型可细分为曲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垂向分布受双物源控制,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好,多期河道相互叠置,逆物源方向砂体呈透镜状发育,砂体横向分布存在"分段"特征。研究区泉三段由浅水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转换,反映水体由深变浅的一次湖退沉积过程,为该区域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测量资料,研究岩石类型、沉积模式和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眼球"状灰岩、砾屑灰岩、云质豹斑灰岩和白云岩6种岩石类型;基于构造背景、跌积砾屑灰岩、大规模带状展布丘滩体和沉积古地貌,研究区发育碳酸盐岩镶边台地体系;川西地区栖霞组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斜坡—盆地相,其中台缘边缘相发育厚层的丘滩复合体,为最有利沉积相带。川西栖霞组台缘带沿龙门山前广元—江油—雅安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宽度为40~80km,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高阳区沙一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颗粒滩储层发育特征,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测录井、地震等资料,研究高阳区沙一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颗粒滩类型、物性特征、组合规律,分析优质颗粒滩储层在测井和地震上的响应特征,明确有利颗粒滩储层分布区域。结果表明:高阳区沙一下亚段颗粒滩存在颗粒灰岩(白云岩)、晶粒白云岩、混积颗粒岩3种,整体上具有中孔隙度、中渗透率特征,颗粒灰(云)岩类储层物性最好,晶粒白云岩类较差,混积颗粒岩类最差。纵向上发育砂坝—颗粒滩、滩间—颗粒滩、浅湖湾—颗粒滩3种沉积组合,前两种沉积组合颗粒滩储层较厚、物性最好,是优质颗粒滩组合类型。优质颗粒滩储层在自然伽马曲线上表现为漏斗型、箱型,电阻率向上逐渐增大或呈齿化箱型,地震剖面上呈丘状或楔状,为中—强振幅,同向轴杂乱不连续。在西南部古地貌高地上和湖侵体系域内是优质颗粒滩储层分布区,为未来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为例,根据岩心 、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井震结合方法,分析泉头组四段和青山口组的层序地层、构造演化、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研究坳陷湖盆的沉积体系特征.结果表明:齐家—古龙凹陷沉积体系受坡折带影响明显,具有坡折带控砂的特征.西部斜坡区存在两阶坡折带,发育河流—三角洲—浊流—湖相沉积,三角洲和河流相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研究元坝中东部须四段层序地层框架内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从构造背景、沉积体形态和规模、沉积构造、岩石特征方面论证沉积体系类型,建立沉积微相识别模式及演化模式;根据砂岩岩屑成分分布、沉积体积分异特征建立双物源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元坝中东部地区须四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受北西、北东两个方向物源控制,在须四段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向东迁移,总体呈退积趋势.元坝中东部须四段含气潜力较好,明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二段至姚家组一段高频层序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各体系域内沉积体系充填类型和展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古生物资料,建立松辽盆地西斜坡中青二段至姚一段四级层序格架;分析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形态及规模,确定沉积微相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二段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Cg4、Cg3),青山口组三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Cg2、Cg1、Cg0),姚家组一段划分为1个四级层序(Cp1),各四级层序内均能识别出相应级次的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混合滩、砂滩和钙质浅滩沉积微相,富砂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与富泥的滨浅湖混合滩微相在剖面上形成储盖组合;平面上,来源于四个物源方向的三角洲沉积体在青山口组二段的各体系域沉积时期逐渐向湖推进,与滨浅湖混合滩、泥滩微相共存,并新发育西北物源三角洲;青山口组三段沉积阶段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明显缩小,以发育滨浅湖钙质浅滩微相为特征,Cp1时期三角洲再次向湖迁移,滨浅湖不断萎缩。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X气田位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主要目的层H4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气田地震资料主频较低(25 Hz),而H4层埋深较大(3 300~3 400 m),储层低孔低渗,常规地震反演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较低。针对X气田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及钻井较少的特点,通过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正反演结合设置虚拟井来弥补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算法中样本点的不足,通过提取地震属性并优选表征砂体厚度的敏感属性,利用SVR算法进行多属性融合,完成了H4层砂体的定量预测。基于储层预测成果,提出H4层为浅水三角洲曲流型分流河道沉积,并进一步完成了砂体沉积模式解剖,成功指导了开发调整井部署,实钻砂体厚度与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高达84%以上。探索得到了海上少井条件下地质模式约束的SVR算法储层定量预测方案,对X气田中深层分流河道储层完成了精准预测,亦对同类型油气田的储层描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