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宿业作为旅游业的主要用能部门之一,其碳减排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日益受到学术界重视。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住宿业碳排放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住宿业直接和间接用能碳排放的计算、碳减排影响因素、碳减排措施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的居多,各种统计分析法都有所涉及,国内住宿业碳排放的研究比国外相对滞后。总体上学术界对住宿业碳排放的研究内容由浅入深,研究方法由简单到复杂,为住宿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低碳旅游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IDA法的LMDI技术,全面实证研究了北京1995-2010年经济部门和生活消费因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导致6大产业部门和生活消费的碳排放增量的各自效应。结论表明:拉动产业部门碳排放量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大,而促使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强度降低,产业结构调整和能耗结构变化对产业碳排放变动的贡献较低;就行业而言,工业的碳减排成果最显著,其他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的增量明显;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是导致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因,人均能耗强度加大紧随其后,但碳排放系数和生活能耗结构的变化却对减碳贡献不大。最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北京未来节能减碳的简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概述国内外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研究历程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业、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旅游景区的能耗和碳排放测度、旅游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缓解与适应等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国外研究相对综合和深入,对旅游业能耗与碳排放的结构及其定量测算与情景分析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形成了基于"测定—减排—补偿"体系化的节能减排措施。国内研究起步较晚,需在旅游业能耗和碳排放重点领域的定量测度、情景分析和动态预测、深化研究内容等方面更加深入,为我国旅游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境外服务业能耗与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有助于服务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查阅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概述国外服务业能耗与碳排放的研究历程,将其分为萌芽探索、起步发展与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从投入产出法、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法、因素分解法、生命周期评价法与资源流理论、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情景分析法等分析评述服务业能耗与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能耗与碳排放测度、能耗碳排放效率与强度、影响能耗碳排放的因素、情景分析与节能减排等5个方面综述国外服务业能耗与碳排放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根据国外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服务业节能减排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5.
深入开展食用菌产业碳排放规律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实际与碳排放研究主要进展,阐述了创立食用菌产业碳排放动态评估的技术体系及其过程优化运作管理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因地制宜减排与实施行业碳中和计划的设想及其对策建议,以求为开辟菌业碳减排的新技术领域与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  相似文献   

6.
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利用脱钩理论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广东省2000~2015年旅游住宿业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广东省旅游住宿业的碳排放耗能整体上逐渐优化,旅游住宿业碳排放与旅游收入总体上呈相对脱钩状态。(2)广东省各地市的住宿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时序特征:2000~2002年随机分布;2003~2012年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的聚集中心(如HH聚集中心,LL聚集中心)在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位移;2013~2015年又呈随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中国部门生产链平均能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是全球目前的热点问题,而能源消耗排放的CO2成为首要的温室气体。为理解产业结构对我国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影响机制,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AECPC模型,提出了平均能耗的概念。该模型从节能效果直接且易于调控的角度反映了不同层次的生产环节对部门生产链能耗的影响,它综合了直接能耗和完全能耗两种方法的优点。通过该模型对中国2005年各产业部门的测算,找出了9条不同能源产品平均能耗最大的生产链,这些生产链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高能耗部门,但也包含一些其他部门,如自来水的生产与供应业部门。AECPC模型为产业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指导工具。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旅游业能源消耗的CO2排放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园方  赵媛 《地理研究》2012,31(3):429-438
旅游业与气候环境变化息息相关,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也是低碳经济的延伸,将会给全球旅游业带来深远影响。但目前国内大部分有关低碳旅游的研究仍停留在定性阶段,尤其是旅游业碳排放的测度研究仍比较薄弱。本文在深入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能源消耗平衡表为依据,借鉴"旅游消费剥离系数"概念,构建出符合我国目前统计口径的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范围,对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旅游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在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碳排放总量持续攀升,并与旅游业总收入成正相关。其中旅游交通仓储和邮电业碳排放在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中占主导地位,而旅游餐饮、住宿和购物过程中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旅游收入增长与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迫切需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的初步估算及脱钩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先超  朱翔 《世界地理研究》2013,(1):166-175,129
旅游业碳排放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中部典型省份湖南省为例,采用"自下而上"法、文献研究以及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从旅游交通、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重点领域初步估算了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运用脱钩模型对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0-2009年,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占湖南省碳排放的比重为1.11%,虽略大于全国旅游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0.86%的比重,但远低于全球旅游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量5.30%的比例;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中,旅游交通碳排放占73.34%;旅游住宿碳排放占24.19%;旅游活动碳排放占2.45%;湖南省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均以弱脱钩为主,但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旅游业碳排放增长速度,其脱钩弹性系数在处于0.196-0.777之间。旅游业既是湖南省低排放产业,也是湖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势产业,应进一步提高低碳旅游对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碳排放研究已被世界广泛重视,其核算方法直接影响到碳排放数据的可靠性。文章针对近年来碳排放领域的核算研究,从理论上讨论了IPCC和中国关于碳排放项目清单,对比分析了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3种主要碳排放核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从实践上将核算清单项目与方法细化到国家/省区、城市、住区、单体建筑和家庭5个空间尺度单元。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出了碳排放研究的范式与框架。综述发现:1)碳排放研究已形成以IPCC为主导、各方积极参与的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范式清晰、方法成熟、使用范围广泛、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2)IPCC提出的排放清单与核算方法在各空间单元尺度开展实践,并在解决城市问题过程中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3)碳排放核算仍然存在尺度关注不均衡,中观尺度研究较少,以及核算方法的自身缺陷,数据获取的外部限制等问题;4)中国形成了适合本国的碳排放清单,在历史碳排放、碳排放区域差异以及自然系统碳排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存在理论创新少、方法探索不多、数据获取受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分析旅游业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地的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历程,分析和评述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区域旅游和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测度、旅游碳足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应对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的对策等5 个方面,综述旅游业碳排放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对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碳排放测度对实现景区的低碳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旅游业构成和生命周期评价2个维度,构建了旅游景区碳排放测度分析框架和估算方法。以镇江"三山"风景区为例,分别对景区内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管理和废弃物处理7个方面的碳排放进行测度,分析了碳排放构成的成因。结果表明:2014年"三山"风景区的碳排放总量为4 530.33 t。其中,景区交通碳排放量为2 186.74 t,占景区总碳排放的48.27%,是景区旅游碳排放最多的部门;景区住宿业碳排放量为1 171.93 t,餐饮碳排放量为838.14 t,分别占景区碳排放总量的25.87%和18.50%,这3个部门的碳排放占景区碳排放总量的92.64%。由此可见,旅游交通、住宿和餐饮碳排放是"三山"风景区的主要旅游碳源。在"三山"风景区实现低碳化发展中应从建立城市低碳交通体系、饭店和餐馆的绿色化、加强景区碳汇保护和智慧景区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Accompanying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population and econom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78 to 2012. China is now the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and CO2 emitter of the world, leading to much interest in researches on the nexu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low-carbon economy.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domestic Chinese studies on this hotpot issue, and we obtain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most research fields involve geography, ecology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nd research contents contained som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factors decomposition, predictive analysi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ethods and models. Second, there exists an inverted “U-shaped” curve connection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will be in a low-speed growth after 2035 and it is expected to peak between 6.19–12.13 billion TCE in 2050.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are expected to peak in 2035, or during 2020 to 2045, and the optimal range of carbon emissions is between 2.4–3.3 PgC/year (1 PgC=1 billion tons C) in 2050. Third,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global carbon trading, regional carbon flows, reforming the current energy structure,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novating the low-carbon economic theory,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low-carbon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章杰宽 《地理研究》2022,41(11):3088-3104
文章基于全球88个国家1995到2018年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了旅游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从全球范围来看,旅游者人次对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有显著的增加效应。随着旅游者人次的进一步增加,旅游和人均碳排放、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和N型曲线关系。旅游收入对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有显著的降低效应。旅游收入和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和N型曲线关系,旅游收入和碳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则与之相反。② 旅游者人次增加了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但是降低了其碳强度,在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在发达国家,旅游收入对人均碳排放和碳强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在发展中国家则为显著的正向影响。③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增加了旅游对人均碳排放的正向影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技术进步强化了旅游收入对碳强度的负向影响。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旅游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遇到了诸多困境。该文纵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结果,从旅游者碳排放认知、旅游业碳足迹测度和碳补偿措施有效性等方面,梳理与分析了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提出理论上应从澄清相关概念、界定旅游业系统、统一碳足迹测度口径、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等方面加强研究,实践上应从政府领导、主体参与、重点领域突破、多重措施并举等方面建立低碳旅游实施机制,以期丰富旅游环境研究视角,为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表观能源消费数据进行分能源品种和分行业类型的碳排放总量核算,利用基于IDA理论和Kaya恒等式的LMDI模型对碳排放总量变化进行多要素的分解分析,在解析人口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影响机理的同时,进一步纳入人口结构性因素、产业结构性因素和能源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对其2003—2013年产业活动和居民消费2个部门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影响因子在2003—2005、2005—2010和2010—2013年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州市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前期以煤炭为主,近年来以石油为主,同时外购电力对广州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影响显著。2)各影响因子对广州市碳排放总量变化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在3个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措施和政策背景对于各个影响因子的碳排放效应影响显著。3)总体分析,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工业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经济结构效应是遏制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城镇居民收入效应是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强度效应是遏制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7.
山岳型酒店能源强度与碳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黄山西海饭店为山岳型景区案例酒店,采用能源消费账户法与碳足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案例酒店近5 a来的能耗与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水电是案例酒店的主要能耗,其中,用电能耗在酒店总能耗中占比最高,平均为98%左右;用水占比最小,只有总能耗的1%左右。案例酒店能源消耗总量每年约500 t标准煤,年均碳排放量约为3 695.5 tCO2,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4?2018年,水电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不是客房部和餐饮部等酒店主营部门,而是园林绿化、公用等酒店辅助部门,用水量达到用水总量的39%~58%,用电量达到用电总量的59.41%~66.68%。酒店年平均能源强度约为0.06 t标准煤/万元,每晚游客人均能耗约0.001 t标准煤。案例酒店碳排放量为217.17~257.84 kgCO2/m2,年均碳排放量为236.79 kgCO2/m2。案例酒店年碳排放量与能耗强度呈正相关,且随着酒店能耗强度的上升,碳排放总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