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企业创新网络与多维邻近性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创新网络相关研究近来受到经济地理学者的高度关注,纵观当前国内外企业创新网络相关研究文献,企业创新网络研究经历了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的过程,尤其是基于专利或论文数据刻画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然而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形成的内在机制仍不够深入,不少学者引入多维邻近性框架用于解析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的重要视角。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企业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演化动力及机理、典型案例企业创新网络三个方面梳理了当前经济地理学者的研究热点,并重点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评述了企业创新网络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众多邻近性中,地理、认知和组织邻近对企业创新合作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研究中还需加强最佳邻近尺度、不同邻近性替代或互补作用和重要性排序等问题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凯煌  千庆兰 《地理研究》2021,40(8):2170-218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网络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已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利用Ucinet软件,从区域、主体性质等维度,刻画了2009—2014年产业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创新网络特征。运用PLS-SEM模型,探究全国及不同区域创新网络的多维邻近性影响过程及原因。研究发现:①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活动集中在大城市和三大城市群不同,其合作创新网络主要集聚在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创新网络明显较弱。同时,创新能力欠发达的区域出现了与其数量不匹配的合作创新规模。② 总的来看,全国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国家电网是网络中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在京津冀,大型国企集团控制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合作创新最活跃,网络外向程度高。在长三角,区域内主体类型混合多样,“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合作创新活跃,网络外向程度较高。在珠三角,民营企业是网络的主要主体,区域网络结构松散,合作创新活跃度低,网络外向程度高。③ 从创新网络的多维邻近性成因看,在全国尺度,组织关系与知识搜寻是全国网络形成的两大动力。在京津冀,国电集团强有力推动跨区域网络形成。在长三角,国电系及区域大企业影响网络形成,丰富的知识源推动合作创新发生。在珠三角,地理邻近性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影响有限,知识需求推动了跨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李俊峰  柏晶菁  王淑婧 《地理科学》2021,41(6):1039-1049
基于专利合作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借助UCINET对安徽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进行量化分析,揭示镇域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成与演化特征,并运用多维邻近性理论探究其演化机理。研究表明:①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由网络主体、网络联结和网络结构三大要素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协同发展;② 镇域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时间久,经历了初生期、结成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创新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联结方式由非正式转向正式、联结强度由弱变强、联结结构由星型转向网状;③ 受地理位置、产业性质及经济基础的限制,地理邻近在镇域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知邻近存在滞后性,且其作用发挥一定程度上受到地理邻近制约;由于镇域传统产业集群自我创新能力较弱,创新网络对政府及合作组织的依赖性更强,制度邻近及组织邻近作用有待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4.
国外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伟男  刘慧  王亮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2):1977-1990
创新网络研究是创新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其中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是当前创新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论文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定量分析和文献深度分析相结合,对国外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的研究进行全面解析,结果表明:① 网络内生效应,包括网络的整体特征、根植性、外部性、技术守门员与吸收能力等,对创新网络的演化主要体现在组织要素对当地的依赖程度、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整体网络的控制能力;② 网络组织要素的规模、性质和大小等对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也有一定的作用;③ 多维邻近性对于创新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作用,单一邻近性和邻近性之间的综合作用对于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④ 不同发展阶段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不同,机制之间的组合模式也存在差异。最后,在总结国外创新网络演化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运用ArcGIS 10.0软件的空间邻近分析,Ucinet软件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多维邻近性视角探究蔬菜集群企业的地理邻近、关系邻近特征及两者在集群企业创新中的影响。研究表明:蔬菜集群企业具有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企业的空间邻近有利于集群创新氛围的形成;集群企业及各创新主体间拥有紧密的关系邻近网络,关系网络中多核心节点,促使创新资源、隐性知识、新技术等的扩散与传播;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关系邻近对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作用更显著,永久性地理邻近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创新中仍然起到正向作用,但作用要弱于关系邻近。说明多元关系邻近在集群创新过程中能够对消除过度的地理邻近、单一关系邻近造成的创新锁定起到作用,同时还为全球化背景下农业集群创新提供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曹湛  朱晟君  戴靓  彭震伟 《地理研究》2022,41(9):2531-2547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合著论文信息为基础构建江浙沪区域医学科研机构合作网络,采用计量分析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考察多维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和文化邻近性)对该区域医学领域创新合作网络形成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地理邻近性和非地理邻近性之间的交互效应(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① 地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对该区域医学创新合作网络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文化邻近性的作用不显著;② 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之间存在替代效应;③ 地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之间均存在互补效应;④ 地理邻近性与文化邻近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7.
多维邻近性是促进知识流动与构建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但邻近视角下个体间的社会关系影响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尚不明晰。本文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926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论文的通讯作者进行问卷调查,识别论文合作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构建城市创新网络,探究了个体层面多维邻近性影响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及其差异。研究发现:(1)论文合作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可分为地缘、学缘和业缘3种类型,分别通过地理、认知和社会邻近性促进不同尺度下的知识流动,能较好地解释长三角城市多尺度创新网络形成的微观机制。(2)整体而言,地缘关系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不同尺度知识流动产生影响,学缘关系的影响在3个尺度均有体现,业缘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尺度,而对外创新联系较强的城市也往往具有更加多元的关系表现形式。(3)与业缘关系相比,学缘关系对长三角各个尺度城市创新网络的总体影响程度更强,表明个体层面的认知邻近性比社会邻近性更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4)基于学缘的师生关系和基于业缘的项目合作关系对长三角不同尺度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前者主要由于人才流动而产生隐性知识的...  相似文献   

8.
胡杨  李郇 《地理研究》2017,(4):695-706
多维邻近性是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的恰当的分析视角。构建"多维邻近→互动学习→合作程度"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多案例方法研究多维邻近性对项目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地理邻近、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对产学研合作程度的提升均有积极影响,但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2)互动学习对多维邻近与产学研合作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内容、方式、强度上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地理邻近、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对产学研合作程度的交互影响呈互补效应或替代效应,在特定情况下存在阶段性差异;互补效应的积极影响通常优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9.
多维邻近性是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的恰当的分析视角。构建"多维邻近→互动学习→合作程度"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多案例方法研究多维邻近性对项目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地理邻近、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对产学研合作程度的提升均有积极影响,但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2)互动学习对多维邻近与产学研合作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内容、方式、强度上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地理邻近、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对产学研合作程度的交互影响呈互补效应或替代效应,在特定情况下存在阶段性差异;互补效应的积极影响通常优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链分工联系,分析城市电影网络结构,探究多维邻近性对城市间联系的影响及其城市主体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电影网络呈现出以北京为主核心的轮辐式结构,而未表现出其它行业常见的“菱形结构”城市网络。(2)中国电影产业的迅猛发展时期,城市间产业链联系更多基于政策邻近和组织邻近,而非地理邻近。经济势差、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对城市间联系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多维邻近性对在电影生产活动中具备不同发展基础的城市间联系存在差异影响。政策邻近和组织邻近在发展基础强大的高连通度城市间联系中发挥显著正向影响。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深入,组织邻近和经济势差在高连通度城市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中、低连通度城市间联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组织邻近和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能够显著促进中、低连通度城市间联系,而政策邻近的正向影响显著性降低或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体系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吕国庆  曾刚  郭金龙 《地理科学》2014,34(9):1051-1059
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长三角装备制造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绘制了长三角地区企业、厂、公司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创新网络,从节点、部类、城市、区域等4个层面,采用中心度、网络密度等网络结构指标,对1985~2010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结构及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心度较高的成员多为高校,区域内各城市的产学研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理邻近、行政邻近及知识规模邻近是影响行为主体建立创新合作联系重要的因素,网络建构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双  曾刚  吕国庆 《地理科学》2016,36(8):1155-1164
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1986~2012年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合作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描绘了城市、区域和国家3个尺度上海市装备制造业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因素在不同空间尺度对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影响不同。在国家尺度,城市创新能级是主体结网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重要性越发明显,而地理距离在这之中并不起作用;在区域尺度,主体创新能级的重要性贯穿整个网络发展阶段,而地理邻近的重要性在后期才开始显现;在本地尺度,合作主体间的平均距离急剧缩减,地理邻近的重要性极为突出。最后,针对上海推动产业升级、建设科创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沈阳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装备制造业综合发展水平,用区位熵、罗仑兹曲线、集中化指数等方法研究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集群状况,用投入产出法研究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状况。得出以下结论:①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在2001—2005年期间,2002年综合发展水平最低,2004年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在构成装备制造业的各产业中,除电子机械制造业以外,都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聚集效应。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应以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为支柱和增长点,构建装备制造业基地,带动其他类别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振兴,并最终发展和完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③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的集聚优势,但没有形成各类型企业密切合作和分工完善的网络体系,并不能真正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影响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的主要原因是地方企业配套网络组织体系尚未形成和创新要素的缺乏。④沈阳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远不能适应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滞后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降低装备制造业集群的交易成本,为其提供必要的智力服务和劳动力资源,有助提升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沈阳市应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王秋玉  曾刚  吕国庆 《地理学报》2016,71(2):251-275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来源.以中国装备制造产业为例,基于中国知识产权局1985-2012年间的合作发明专利数据,借助SPSS,UCINET,ArcGIS等定量分析工具,对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合作网络的创新主体结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创新合作的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高校在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数量不断增加,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源泉;市域空间合作成为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最重要的空间单元,国家空间是欠发达地区城市产学研创新合作的主要空间载体;理工科高校等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态势是导致创新网络层级特征的主要因子,科技资源富集的行政中心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成为最重要的资源集聚地,创新源泉和创新合作对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二分法”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林兰  曾刚  吕国庆 《地理科学》2017,37(10):1469-1477
从创新“二分法”的研究视角出发,研究知识学习(STI)和经验学习(DU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构建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从网络结构看,DUI是装备制造业创新结网的主要方式,产业伙伴比知识伙伴更重要。② 从空间尺度看,STI和DUI的区域合作均重于本地合作;国家层面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合作的最佳空间尺度。③ 从环境需求看,优化本地创新资源并不能有效增强网络创新能力。研究指出,培育DUI创新绝对优势、重视区域创新协同合作、推动符合产业创新特点的环境建设与制度安排将有助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虚拟空间对实体地理空间的影响不断加剧。论文基于2016—2020年中国网络游戏项目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负二项式重力模型等探究网络游戏产业的城市合作网络结构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以揭示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为探索新时期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的发展强化了网络游戏产业的分散化和集聚趋势,外部网络在网络游戏项目运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小城市对跨地域合作网络更为依赖;(2)城市间基于网络游戏产业价值链分工合作的联系比较稀疏,合作网络呈现不均衡的“菱形”格局,网络层级基本遵循中国现有的城市体系,核心节点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地方行政中心在合作网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社会邻近性、认知邻近性、城市产业规模、对外连通性、人力资本等对网络游戏产业合作网络的构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地理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文嫮  张强国  杜恒  罗芬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1):1747-1758
论文选取2015年北京电影企业领衔出品的115部影片为样本构建了北京电影产业网络。在此基础上,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了北京电影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了北京电影产业的网络权力分布。研究发现:① 北京电影产业拥有4种类型的集聚区,前3种受市场机制下的路径依赖作用,位于城市核心老城区;第4种受政府规划作用,位于城市远郊区。② 北京电影产业网络中权力的分布非常不平衡,4家国有电影企业占据了权力的核心。这4家国有电影企业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具有高度的组织制度邻近性,它们依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内部的股权网络,形成资本、人员、技术、信息交流的密切通道,并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协调整个北京电影产业网络的组织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