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地震时空趋势判断对于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选取1900年以来川滇地区M_S≥7.0地震序列数据,采用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方法研究川滇地区M_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及趋势;分析地震震中经纬度迁移,结合川滇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危险性判断准则研究川滇地区M_S≥7.0地震空间对称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川滇地区M_S≥7.0地震具有明显时间对称特征,2017年发震信号最强.(2)川滇地区M_S≥7.0地震具有明显空间对称特征,存在主、次对称轴带和对称中心,未来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断裂带发震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可公度计算和蝴蝶结构图对斐济地区1962年以来MS≥7.1地震时空对称性及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6年斐济地区发生MS≥7.1地震的信号较强,其中2015年的信号强于2016年.通过震中迁移分析,发现其空间迁移经纬向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对称性;纬向迁移对称轴在21°S左右,经向迁移对称轴在180°左右.未来空间迁移可能向东北方向迁移,其对称轴呈西北—东南走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份研究区域多发地震,拉尼娜时期地震发生少.该研究对完善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对称性理论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东部是我国地震高发地区,区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活动的差异,将中国大陆东部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华南其他地区,选取1815年以来M_S≥6.0地震目录(不包含东北深源地震)作为基础资料研究中国大陆东部强震活动特征。首先基于活动地块理论对中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区进行划分,然后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分析中国大陆东部强震活动特征,最后预估中国大陆东部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东部M_S≥6.0地震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而东北地区和华南其他地区强震活动相对较弱,同时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MS≥6.0地震具有同步活跃的特征;(2)华北地区M_S≥6.0地震的主体活动区包括华北平原活动地块、鲁东-黄海活动地块和燕山-渤海带,东南沿海地区的主体活动区为滨海断裂带、长乐-诏安断裂带和台湾海峡,东北地区的主体活动区为松辽盆地;(3)采用威布尔分布对1815年以来各活跃幕时段M_S≥6.0地震首发和次发地震间隔进行拟合,认为未来5年中国大陆东部发生M_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七○年至八二年的中、小地震活动资料,结合大华北区域快速破裂过程和特征,分析了该区十几年来强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相对密集的活动特点。指出大华北地区存在一个近似扇形的快速破裂网络。这个网络(最少在目前)既控制着绝大多数的中、小地震活动带,又控制着强震的发震地区。探讨了该区自七○年以来M_S≥6.0级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强震主要发生在扇形破裂网络的交汇点附近,震前一至十年交汇点附近都有5级左右地震活动或出现相对密集现象,M_L≥2.7级的地震相对频率有较明显的增强。七○年以来共发生8次M_S≥6.0级强震,其中6次有明显的地震活动异常(占75%),2次尚未发现异常活动(占25%)。所有这些对于判断大华北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地点及中、短期震情分析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及邻区1902—2014年间的M_S≥7.0级的强震数据,运用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地震震中对称结构等方法对该区域地震灾害的时空对称性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新疆及邻区在2021年发生M_S≥7.0地震的信号较强,据蝴蝶结构图计算出2021年发生M_S≥7.0地震的概率为68.4%,不漏报置信水平为65%;未来地震震中可能向东北方向迁移,大致的空间位置在41.5oN以北,81oE以东。且地震集中分布在太阳黑子谷年附近,太阳活动目前正处于太阳黑子第24周期极大年附近,预计在2020年进入谷年。因此2021年新疆及邻区发生M_S≥7.0地震的概率很大。该区域地震与地球自转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减速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且速度转换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地震。对丰富灾害学以及可公度法的探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强震与我国东北地区强震活动存在密切联系,对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未来强震做出准确的趋势判断,对我国防御重大地震灾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对1900年来西太平洋俯冲带北部地区MS≥8强震进行分析,认为西太平洋俯冲带北部地区在2013年、2014年和2017年强震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地震.其中2014年信号要强于2013年和2017年.通过震中迁移分析,发现其空间迁移经纬向具有同步性和对称性,其中有6次明显的南迁和6次北迁,纬向迁移对称轴在43°N左右;经向震中迁移,其对称轴在146°E左右,未来强震可能向东北方向迁移,其空间对称轴恰位于千岛群岛海沟和日本海沟两大地质构造的转换处.  相似文献   

7.
基于川滇菱形块体近300年完整的地震资料,运用Salton指数、可公度理论、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对川滇菱形块体地震共现率、时空对称特征及其发生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小江断裂、块体内NE向断裂和块体内NW向断裂为川滇菱形块体断裂带关联度模型的中心节点,且小江断裂与块体内NW向断裂关联度最强.(2)2021年小江断裂—块体内NW向断裂发生M_S≥5.0地震信号强烈.(3)震中迁移具有良好的空间四边形对称结构,块体内NW向断裂震中呈现南北对称回旋迁移的特点;小江断裂震中迁移纬向以26.20°N,经向以102.81°E为对称轴,呈现"三同一异"的规律迁移,综合判断未来震中向位于川滇菱形块体东界的小江断裂北段迁移.(4)在地球自转"十年起伏"加速阶段,小江断裂—块体内NW向断裂地震发生概率较高;在月尺度分布上,地球自转速率季节变化当月小江断裂发震概率为54.54%,滞后一月块体内NW向断裂发震概率为60%.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研究华北地区震群活动与强震的关系,发现:(1)震群活动与区域强震关系密切,小震群频度的起伏可以反映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强弱;(2)华北地区M_L≥2.0震群半年累积频度N≥8可以作为区域M_S≥5.7地震的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异常出现后的10个月内,预测效能评分R=0.615,大于具有97.5%置信水平的R0(0.437);(3)震群频度指标可以通过Molchan模型检验,对于不同强度的目标地震(M_S≥5.0、M_S≥5.5与M_S≥5.7地震),其预测效能均好于Poisson模型,其中60%目标地震的预测概率增益可以达到2~4水平;(4)区域震群对强震地点的预测意义有限:在张北6.2级、瑞昌5.7级与前郭5.8级地震前2年,与强震相关的构造带震群活跃;震前中短期阶段(2~10个月),震群向震中及周边迁移;而对其余4次强震,震群对发震地点没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可公度方法、震中时空迁移特征、太阳活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三方面来分析哥伦比亚1952年以来的M_S≥6.8强震数据,并对哥伦比亚强震活动规律及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2015、2016年M_S≥6.8强震的信号强,2016年信号更强;太阳活动周期的极大年附近和下降段,M_S≥6.8地震活动频繁,2016年位于太阳活动第24周期下降段,地震信号强,与可公度结果一致;未来M_S≥6.8强震震中可能向西南方向迁移,很可能发生在4°N以南,76°W以西地区,即哥伦比亚的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0.
1971年以来土耳其强震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应用可公度法和蝴蝶结构法对土耳其地区MS≥6.4强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土耳其在2015年和2016年强震信号较强, 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地震. 其中2015年信号要强于2016年. 通过对称性和震中迁移分析发现土耳其地区强震的空间迁移具有规律性和对称性, 以每4 a为一周期存在东西方向的回旋迁移规律. 其纬向对称轴为38.8°N, 经向对称轴为37.4°E, 未来强震可能向东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1.
山西地震带历史地震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煊 《地震》1993,(5):40-46
在工程地震工作中需要知道某地震带或某地区未来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以便适当选择历史地震的统计时段,从而得到和地震活动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潜在震源区的各级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 本文利用极值理论、最大熵原理、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莫尔纳方法和伯努里模型方法计算了山西地震带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平均重现期大于等于某级地震的个数和发震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未来百年内将发生≥6.0级地震3次,发震概率为0.94左右;将发生≥6.5级地震1—2次,发震概率为0.84左右;有可能发生≥7.0级地震,发震概率为0.53左右;发生≥7.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发震概率为0.32左右;发生≥8.0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发震概率为0.15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地震活动趋势判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采用1900-2013年伊朗地区≥6.7级强震数据,对伊朗地区地震活动进行趋势判断.在可公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进一步分析时间序列的对称性,再通过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对照,判断出2016a发生下一次强震的信号较强.利用震中空间区位的迁移研究发现其空间迁移经纬向具有对称性和同步的突变性,判断认为发生强震的位置在伊朗东部北纬34度左右地区,该趋势判断对可公度法的探索研究具有一定贡献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滇东地区1900年以来 M≥6.0级地震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活动期和平静期,它的平均重复时间为四年半左右。在研究该区地震活动特点之后,用“适应图象识别”方法估计未来几年内 M≥6.0级地震的危险性。结果认为1986—1989年滇东地区存在发生 M≥6.0级地震的危险,但1986年发震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快,其危害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地震灾害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发生的频率虽然不高,但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对地震进行趋势判断,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厄瓜多尔近一个世纪M_S≥6.8级地震数据进行了分析,利用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加强对时间对称性的分析,再经震源的经纬度迁移和空间迁移规律,判断得出,厄瓜多尔时间上在2015和2016年的信号较强,空间上在79°~81°W,1°N~1°S之间有发生M_S≥6.8级地震的可能。可为地震灾害的趋势判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地震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地震的趋势进行判断,对于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了墨西哥M_w≥7.2地震的资料,采用可公度法和对称性原理,运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计算来预测墨西哥M_w≥7.2地震信号的强弱,通过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来证明预测结果的可信性,对震中和经纬向的迁移进行分析来判断墨西哥M_w≥7.2地震灾害的空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墨西哥M_w≥7.2地震在2015年和2016年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2)该地区地震具有明显的空间对称性,震中的经、纬向迁移呈现出良好的同步性.未来地震很有可能向东南方向迁移,在100.8°W以东,17.6°N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灾害趋势判断是提高灾害预测预报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1950年以来滇西地区和缅句Ms≥6.8级地震资料,通过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法计算、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分析,对该地区地震灾害的时间对称性进行了趋势判断。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2014和2016年强震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地震。根据空间对称性和强震震中经、纬向迁移特征分析,判断出下一次地震发生地点大致在97.5°E以西,22.5°N以南地区。该研究可丰富重大灾害趋势判断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可公度计算及时空对称性理论,结合蝴蝶结构图及可公度结构图对印度尼西亚地区1900年以来VEI≥4火山喷发活动进行趋势判断分析,结果显示:(1)运用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可知2018年印度尼西亚地区发生VEI≥4火山喷发事件的信号较强.(2)结合蝴蝶结构图及可公度结构系计算得出,2018年印度尼西亚地区发生VEI≥4火山喷发事件的随机概率为45.5%,不漏报置信水平为41.6%.(3)通过经纬度迁移分析,发现其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迁移规律;纬向迁移对称轴在3.5°S左右,经向迁移对称轴在115°E左右.未来火山喷发事件有可能向东北方迁移.(4)太阳黑子数周期年份与火山喷发有很好的对应性,即火山喷发事件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数下降阶段,在太阳黑子数上升阶段发生火山喷发事件的概率较小,在太阳黑子数峰年和谷年也会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但发生概率明显小于太阳黑子数下降阶段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对重大自然灾害趋势判断的时空对称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所罗门群岛俯冲带强震的时空变化特征,对该区的未来强震做出趋势判断。结果表明:1强震活动与区域地质活动关系密切,历史强震均发生在俯冲带一侧。2强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可公度性。所罗门群岛地区在2015年发生7.4级以上地震的信号较强,蝴蝶结构图表明2015年发生M≥7.4级强震的概率为46.7%,不漏报水平43.75%。3在空间分布上,强震震中呈东西对称跃移,且具有沿板块边界运动的特点。震中跃移具有规律的经纬对称性和经纬同步性,在经度上以160°E为对称轴摆动,在纬度上以10°S为对称轴上下摆动。根据震中跃移的空间对称和最小作用量原理判断,下一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纬度上可能逼近9.5°S以北位置,在经度上可能逼近160°E以西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来,对地震的预测与分析希望能用人类的智慧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选取四川M_S≥6.8级以上地震,利用时间对称法,通过三元、四元、五元可公度的计算,可公度结构系图和蝴蝶结构图的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0年发生地震信号较强,通过经纬向迁移特征分析,大致判断下次地震发生在31.0°N以北,101.6°E以西地区。并分析地震的发生与太阳黑子的关系。该预测对下一次四川地震的防灾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之一。 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 是研究我国强震活动的理想试验场。 选取第三、 第四活动期M≥6.0地震目录作为基础资料研究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特点。 首先探讨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与活动地块、 边界带的关系, 然后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轮回性阶段及其期幕活动特点, 最后计算未来5年华北地区发生下一次M≥6.0地震的累积概率和条件概率。 研究结果表明: ① 华北地区M≥6.0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 M≥7.0地震则全部发生在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 同时华北地区地震应变释放速率与边界带的构造活动速率呈线性相关; ② 第四活动期各活跃幕的能量释放均低于第三活动期, 因此华北地区未来仍可能发生M≥6.0地震; ③ 第三、 第四活动期的主体活动区存在显著差异, 且第四活动期的强震活动较第三活动期向东迁移; ④ 在2020年年初发生第四活动期闭幕M≥6.0地震的累积概率为80%左右, 而在2022年年底前发生M≥6.0地震的条件概率为50%。 本研究可为华北地区地震大形势分析和中长期地震危险性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