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人们应该懂得,关于地震预测的可靠理论必须依赖于地球自身提供的证据,在没有收集到大量确切证据之前,要想正确建立这样一种理论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2000年7~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苏昉  田维 《地震研究》2002,25(1):11-19
介绍强地震前兆观测的一种新方法--次声波法。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江测量到2000年7-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t曲线及波速波向图,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1)强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振幅由弱(10-20Pa)到逐渐加强(40-80Pa)或更大;周期先分散在2-19分钟或20-65分钟,最后连成一片(2-65分钟);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大风次声和雷雨次声;(2)强震前兆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都有关;(3)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4)若两地的三点阵波向相交,可预测震中位置。故地震前兆次声波的测量研究,有可能发展成为临震预报中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1年2~4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昉  田维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4):61-70,34
介绍强地震前兆观测的一种新方法一次声波法。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并测量到2001年2~4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t曲线,波向和水平波速图及其三维动态频谱,连续一年多的测量结果表明:(1)强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振幅由弱(10~20Pa)逐渐加强到(40~80Pa)或更大;最后的周期范围很宽(2~65分);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大风次声和雷次声。(2)该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而且与震源距离、深度及其它因素都有关。(3)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4)若两个相距足够远的三点阵所测波向相交,可预测震中位置,故进一步测量研究会地震前兆次声波,有可能发展成为临震预报中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煤层脆塑性的准确预测,对制定合理的排采制度,实现煤层气井高产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煤样进行了劈裂过程声发射测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在煤样发生破坏时,不同脆塑性煤样声发射响应有很大差异.其中,脆性煤样发生破坏时,声发射计数呈间歇性跳跃增长,随后快速下降的变化特征;塑性煤样发生破坏时,声发...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强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 2 0 0 1年 1月 (含两次 8级地震 )的测量结果与 1999年 1月~ 7月、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4月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 ,强地震前约 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三维动态频谱的典型特点是振幅由弱 (10Pa~ 2 0Pa)变强 (80Pa以上 ) ;最后的周期范围很宽 (2分~ 6 5分 ) ;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和大风次声。 (2 )强震前兆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 ,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等其它因素都有关。 (3)强震前长周期波的产生机理 ,主要有断层预滑理论、断裂预扩展理论和流体撞击假说 ,而前兆次声波很可能是由地壳中的长周期波耦合到空气中形成。 (4 )岩石破裂实验证实主破裂前在岩石表面和空气中均收到较强的低频波。 (5 )若在北京和昆明各建足够大的三点阵测准波向 ,两直线相交 ,即可预测国内的震中位置 ,这就可能为临震预报提供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岩石破坏前的短临应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新型应变仪观测岩样在破坏孕育过程中岩样表面测点的应变变化,结果除了长趋势变化,破坏前几秒的特征变化外,在破坏前百分之几秒至十分之几秒还有突变和拢动等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7.
苏Fang  唐林波 《地震研究》2002,25(2):130-139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1)2001年1月(含两次8级地震)的测量结果与1999年1月-7月、2000年4月-2001年4月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强地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三维动态频 的典型特点是振幅由弱(10Pa-20Pa)变强(80Pa以上);最后的周期范围很宽(2分-65分);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和大风次声。(20强震前兆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等其它因素都有关。(3)强震前长周期波的产生机理,主要有断层预滑理论、断裂预扩展理论和流体撞击假说,而前兆次声波很可能是由地壳中的长周期波耦合到空气中形成。(4)岩石破裂试验证实主破裂前在岩石表面和空气中均收到较强的低频波。(5)若在北京和昆明各建足够大的三点阵测准波向,两直线相交,即可预测国内的震中位置,这就可能为临震预报提供一种较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煤样变形破坏声电效应的演化规律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煤样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和电磁辐射效应的演化规律,分析了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和声发射信号的相关性和煤样变形破坏的微观机理,提出了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和声发射信号分别是在煤样内的裂纹面滑移和裂纹扩展时产生的观点,较好地解释了煤样变形破坏过程中声电效应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电磁辐射及声发射、电磁辐射综合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当前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为:银弹战略乏策、回溯研究存疑、数学处理失实和前兆观测无据。为避开其中的问题,提出依据同源前兆波预测大地震的思路,并对大震同源前兆波的发生进行了定义。所指的同源前兆波主要为声发射波、地震波、电磁波及形变波4类。以芦山地震为例进行了分析。依据同源前兆波预测大地震的关键技术是:观测、分析研究以及预测目标区域积累应力的快速释放进程。   相似文献   

10.
将当前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为:银弹战略乏策、回溯研究存疑、数学处理失实和前兆观测无据。为避开其中的问题,提出依据同源前兆波预测大地震的思路,并对大震同源前兆波的发生进行了定义。所指的同源前兆波主要为声发射波、地震波、电磁波及形变波4类。以芦山地震为例进行了分析。依据同源前兆波预测大地震的关键技术是:观测、分析研究以及预测目标区域积累应力的快速释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正>依据我国地震预测预报实践及《可操作的地震预报——认知状态与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将当前地震预测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结为:银弹战略乏策——《指南》中地震预测的"银弹"战略所依据的2个假设,都没有在预测经验上得到证实。迄今寻找诊断性前兆还远未成功。回溯研究存疑——前震、主震和余震乃至震群均为回顾性名称。回溯性研究得到的正面  相似文献   

12.
13.
杨军  田韬  卢永 《中国地震》2011,27(2):113-125
通过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前兆波的研究与地震预测实践的进展情况,分析利用地震前兆波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及其在科学上面临的困难,分别对前兆波及其定义、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基本依据、前兆波观测技术概述、前兆波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探讨.文中定义了地震前兆波,以固体均匀弹性中的介质点波动方程和大量震例总结的前兆波阶段性特征,说明利用地震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文中阐述了前兆波观测技术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观测状况、对观测目标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进行主动观测的科学思路;应强化对地震震源区的观测,利用前兆波携带的信息研究震源及其附近地区的介质参数变化,对实现短临地震预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兆综合预测支持向量机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介绍了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与回归方法。 采用支持向量机中的非线性回归算法与理论公式产生的多维样本, 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 利用该方法和地震前兆异常建立了最佳地震综合预测模型, 对获得的最佳模型进行了内符检验, 得出最佳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震例的地震震级基本一致。 综合分析认为, 支持向量机无论在学习或者预测精度方面不但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具有较强的外推泛化能力, 而且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的地震前兆综合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其获得的知识可较为准确地实现对主震震级的综合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及其前兆的观测研究与地震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对地震灾害及预测观察研究现状的分析,解析了地震预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地震及其前兆观测在预测研究中的作用,同时认为,地震前兆观测既不能盲目,也不能随波逐流也进行,其进展以决于地震孕育机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观测途径或方法的选择,并简述了20年来在震前准静电场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以实际震例的异常数据为样本,利用粗糙集理论的离散、约简和推理功能,对地震前兆异常属性进行约简,进而对地震震级进行推理分类.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异常数据与震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可行的地震前兆综合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以岩石试件切口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扩张来模拟大陆内部断层端部扩张型地震的孕育过程。在实验中观测了试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张裂纹和剪切破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顺序,以及由此引起的声发射和纵波走时变化特征。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由断层端部扩展引起地震的前兆——如断层蠕滑、前震迁移路径、地下水和地形变等各类地震前兆上显示的差异性,对于观测前兆和前震区与主震区的相对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的BP预测模型在地震前兆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神经网络理论,基于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一个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对陕西省地震前兆数据的预测分析来检验模型的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用于地震预测的可行性,操作简单灵活,直接面向用户。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一一 乙。善复‘三霎‘L。萎叁秦g]zg三奏套 将次声波迄散出来造成了这 场悲剧。一一一 一-上…嚣 L蔓g蒙漾。巳喜蚤箩誊:’人篓鬃鬃秀一 一一 一巳鬃窿巳霎?\霎 m?鬃戴沦*皇一奇异的次声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