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地区是以耗竭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外延型经济发展典型地区。经过近百年来的开发.区域资源趋于枯竭.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问题和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体制原因。本文分析了东北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其经济衰退的机制和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今后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四种模式——综合性发展模式、主导产业转型模式、培育接续产业模式、资源带动发展模式,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生态环境整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妍  王士君  梅林 《地理研究》2021,40(3):808-820
引用环境规制、资源依赖等属性指标,通过多元回归等方法比较2000-2017年东北地区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差异,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均呈现阶段性提升,2017年非资源型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效果已无明显差距.②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发展较非资...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妍  梅林 《地理科学》2018,38(3):402-409
基于2000~2014年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转型期间人口时空格局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转型以来东北资源型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状态不断加剧,只有25%的城市人口集中水平保持不变或小幅提升,75%的资源型城市人口集聚水平下降。从城市类型来看,石油型城市人口吸纳能力优于冶金型城市、森工型城市和煤炭型城市。选择个体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调整、交通便捷程度、医疗社会服务、环境质量等因素对人口空间集中分布产生较明显的作用,未来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在岗工资水平、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完善和交通网络建设等方面提高资源型城市人口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妍  梅林 《地理研究》2018,37(2):307-318
借鉴协调发展相关理论,构建综合评价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转型的指标体系,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算2000-2014年系统内各要素对资源型城市协调转型的作用,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来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协调水平呈现波动式缓慢上升的走势,共出现四次较大幅度的波动,空间上差异性先减弱后加剧,协调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南部,失调城市分布在黑龙江省北部边缘地区,无论是协调度水平变化或是空间分布上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②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协调转型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从划分类型看,协调发展型城市在社会—经济—环境各方面作用力均衡较好,对社会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投入强于发展调和型城市和失调衰退型城市,钢铁型城市协调转型水平强于石油型城市和冶金型城市,森工型城市表现最弱。③ 第三产业发展、教育、技术、非国营经济、生产生活环境等因素对协调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但历史遗留问题、产业结构升级等仍待进一步解决,同时也对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和转型是中国诸多工矿资源型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企业家型城市的理论视角下,对"钢城"马鞍山的成功转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定位与时俱进是马鞍山成功转型的关键,它为马鞍山的城市转型提供了旗帜和方向。在转型中,马鞍山通过实施传统钢铁改造升级、城市空间"南进"、"东扩"战略与园林城市建设等企业家型政府的行动,在城市中创造了新的工业空间、新的消费空间,并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此外,通过实施制度创新战略,在城市内部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在区域层面则实施了积极的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强与更大区域的合作,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马鞍山的成功转型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矿资源型城市提供启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楠  孙威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0):1643-1655
资源型城市是黄河流域分布较广和问题较突出的一类城市,提高城市效率、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利用DEA模型评价了2007—2017年黄河流域41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进行了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并不理想,2017年综合效率最优的城市只有39.02%,2015年以来城市间转型效率的差距有所扩大;② 规模效率是决定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但规模效率最优的城市数量先增后减,规模报酬递减趋势愈发明显,说明部分城市的转型效率存在投入冗余现象;③ 总体看,人均GDP、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显著为负;分类型看,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占比对煤炭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采矿业从业人员占比对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不同城市间转型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能源及原材料,但由于资源诅咒规律及经济体制的改革等因素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要想解决,最根本的出路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而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世界著名的资源型地区鲁尔和洛林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有:实施职工转岗培训及再就业计划;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以加快科技创新带动人力资源提升.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及其特征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不同转型阶段内涵及特征,构建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体系。引入具有隶属函数性质的分段函数模型,识别转型阶段、分析转型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转型效果均有所提升,总体进入基本转型阶段,经济转型特征最为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石油类城市转型较好,森工类、煤炭类城市转型较差,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其他城市转型难度大;同时城市的资源依赖特征仍然突出。评价结果符合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最后从中央政策、产业基础与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地方财政等方面分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征成因,并提出了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宇  董雯  刘毅  李小云 《地理科学》2016,36(9):1359-1370
通过资源型产业竞争力和空间集聚扩散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基础地位明显,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应,但相比全国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资源型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同城市对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各异。不同资源型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态势及演化路径不同。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东北地区应针对不同资源型产业实施差异化的产业调整方案、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型产业附加值、以产业区为空间支点推动资源型产业政策精准化、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抓手推动资源型产业空间优化配置和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保障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面对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诸多困境,产业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认为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我国产业转型的主体,成熟期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最佳时期。以济宁市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采矿业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得出济宁市已处于资源型成熟期,并运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方法对济宁市的34个产业进行了竞争优势强弱的层次分类。最后,依据该分类标准从资源产业的深加工和接续产业的培育角度构建了济宁市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以枣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进步的制约因素之一。造成资源型城市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本身在长期依赖资源的情况下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选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做出科学评价,由此提出转型方案,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城市演化阶段识别及其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硕  张文忠  余建辉  李佳洺 《地理学报》2020,75(10):2180-2191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城市,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文以灯光影像等数据为基础,采用门槛面板模型、非参数估计等方法,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角度,对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定量划分,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中心城区空间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城市转型的差异性特征,揭示了资源型产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时间节点和政策着力点。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空间相对分散,但不同资源类型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采掘业从业人员占比1.9%和31.0%可以作为资源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性指标;不同发展阶段中,社会经济要素在中心城区的集聚程度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明显不同,成熟发展期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看,许多资源型城市已经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困境,有些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会因资源枯竭而呈现"矿竭城衰"的现象,然而有些城市根据发展实际,进行适时转型,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共性分析,在总结国际上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来判定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竞争力和城市转型定位等四个维度框定城市转型理论分析,进而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改造与反贫困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贫困居民、贫困棚户区与贫困城市问题揭示的是中国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贫困现象,相关研究有助于提高地理学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总结资源型城市沉陷安置区社区建设、居民就业、社会保障、接续产业发展等诸多问题,讨论了在棚户区的改造方式与安置位置选择、政府的贫困救助能力以及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不利于城市反贫困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应通过采用灵活适用的改造模式、改善安置住房的区位条件、扩大救助贫困居民的地区援助、支持资源型城市自生能力增强等措施,促进棚户区长效改造、克服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15.
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和响应度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6年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关系演化特征。发现:①2000年以来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和工业转型整体上呈提高趋势,但工业系统脆弱性依然较强,创新能力也较弱。②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有提高之势,东、中部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而西部、东北则处于失调状态;非金属、金属、能源、综合4类城市二者耦合协调性呈增强趋势,森工城市失调性加剧;大、中型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水平改善明显,小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协调性较低且持续减弱。③创新能力对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近年来呈减弱之势。不同类型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对创新能力变化的响应程度各异。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我国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目前,中国20世纪中期建设的国有矿山,有2/3已进入“老年期”,440座矿山即将闭坑,300万下岗职工、1000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受到影响。2008年3月,国务院确定了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2009年3月,国务院又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如何为面临资源枯竭的城市找到新的出路,成为党和国家所关心重视的一项事关全局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困扰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深入剖析资源型城市的演化路径,根据其演化规律,提出针对性的转型发展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结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的3个发展阶段:勘探兴起期、鼎盛繁荣期、枯竭转型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思维方法,揭示了资源型城市的演化呈现出多个正负反馈机制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梳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表征.总体来看,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体制痼疾、路径依赖和外部不经济三大困境,亟需综合性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策略进行规划引导响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市辖区人口变化识别2010—2018年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重新定义城市活力并构建城市活力多指标评价体系,刻画东北地区城市活力时空格局,剖析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城市活力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现有16个收缩城市和7个增长城市,资源衰竭型城市为典型的收缩城市,整体表现为“收缩与增长并存,收缩集聚性显著”的空间特征。(2)东北地区城市活力水平整体提升,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整体格局和“北低南高”的省际空间差异格局。(3)收缩城市的综合活力水平普遍低于增长城市。从不同活力系统看,收缩城市的经济活力水平普遍较低,但个别城市的环境活力、文化活力和社会活力水平表现反而优于增长城市。(4)收缩城市活力系统协调度演变特征不显著,城市的原有活力基础和本底条件对于城市活力水平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保持高水平高协调的发展结构对于提升城市活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5)城市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功能混合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对收缩城市而言,优化建成区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空间多样化容纳程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城市活力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普遍比一般城市严重.在实现城市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将环境问题纳入其转型战略中。本文以甘肃省“镍都”金昌市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环境制约因素,转型战略中应关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问题,提出了金昌市在产业转型中可以采取的缓解环境危机、生态恢复和循环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建发 《西部资源》2012,(2):117-119
我国资源型城市多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原有经济结构僵化、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污染严重、人才资源匮乏等制约了其产业转型。要实现产业转型,政府必须及早进行规划,找准城市转型定位,发展替代产业;同时要加大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此外还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以人才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