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州市旅游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州市旅游业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市拥有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旅游区位条件先天不足,旅游市场未能打开局面,从而提出了开发该市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策略,以期促进该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香港旅游资源受有限空间与很短的开发历史的限制,并不丰富。然而,近年来香港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流的旅游胜地之列。本文探讨其之所以能得到发展的背景因素,及对充分开发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与人为创造新资源所作的努力与成功。  相似文献   

3.
澳门旅游业的经济定位与粤澳旅游互动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回归后澳门经济定位的几种主张,肯定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澳门的经济定位是:袖珍型国际旅游观光城。然后通过对澳门和广东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互补性的分析,探讨了粤澳两地合作发展旅游业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指出澳两地旅游互动发展是一种基于双赢的互利互惠的战略,它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领域旅游业的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发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粤港两地要提高合作的层次,就要以服务业为重点,而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力量,两地加强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既十分必要,又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粤港两地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以在东芜进行的问卷调查为例,来说明两地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以推动粤港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烈  许成辉 《热带地理》1994,14(1):41-50
房地产开发热潮令理论界,新闻界和广大民众所关注,本文试图对广东省房地产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其主要问题作全面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及对广东省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作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自身潜力和环境条件,提出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重点工程等,预测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略论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中国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具特色。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旅游业虽有较快发展,但目前仍不发达,与自身突出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西北旅游业要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获得大发展,心须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整体优化空间布局和多方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州海外客源市场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针对广州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外客源市场面临着增长缓慢、海外游客低消费的发展困境,指出海外客源市场竞争加剧、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不合理、大旅游形象塑造不力是阻碍海外客源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海外客源市场结构、加强旅游大环境建设、树立大旅游理念、优化旅游产品组合及加强与港澳及珠三角地区其它城市的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阳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南阳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南阳市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和发展方针,论述了开发西峡恐龙蛋化石保护区-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综合旅游区)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最具标志性的世界重点生态工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4年启动实施的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20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353亿元,在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435个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3483万ha,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423万ha、荒山荒地造林1753万ha、封山育林307万ha,占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有4100万农户、1.58亿农民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42万亿元,经济效益0.26万亿元,社会效益0.73万亿元,合计2.41万亿元,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未来,退耕还林还草将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就是要努力实现建设高质量、成果高效益、管理高水平,我国在2021-2035年间将继续推动第三轮退耕还林还草,预计可以退耕还林还草667万ha。  相似文献   

11.
21 世纪将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世纪, 粤港澳共同开发邻近海洋资源已成为必然。粤港澳所辖我国海域内, 海洋资源类型丰富多样, 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开发利用条件, 海洋产业发展迅速, 但海洋资源开发中又存在一定问题, 成为该地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限制因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保证21 世纪科学合理地开发和持续利用粤港澳地区的海洋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粤港经济合作中的区域矛盾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丽丽  闫小培 《热带地理》2004,24(4):346-349,360
在分析粤港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特点基础上,剖析了新时期粤港经济合作中可能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因素.指出制定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展开全方位的产业经济合作,营造适宜的制度环境以及促进粤港文化整合等是新时期促进粤港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对港澳地区降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香港1853~1997年(145年)、澳门1901~1997年(97年)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2~6年的周期振荡,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2)香港、澳门年内雨量的峰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6月和8月),而谷值在东北季风期(12月);(3)EI Nino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正,降雨偏多。在La Nila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负,降雨偏少。  相似文献   

14.
“九七”后香港与内地合作趋向及港资进入内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  周辉 《热带地理》1997,17(2):122-130
本文讨论香港与内地进行经济合作基础与环境,分析了“九七”后两地经济合作的新趋向及港资进入内地将采取的基本策略,并对如何更好地引导港资进入内地提出若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禄华  区树鸿 《热带地理》1997,17(2):191-195
本文介绍了香港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分析了香港自50年代以来旅游业开发的进程,预测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旅游业必将进一步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传播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传播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基础 ;这种传播的过程是渐进的 ,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 ;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港澳文化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香港港口的发展与粤港港口衔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群亮 《热带地理》1997,17(2):139-148
本文在宏观上论述了香港港口具有典型的山地溺谷湾形态特征和潮流强、波浪弱、泥沙淤积少的动力特性,指出过量的围海造地威胁天然良港的永续利用。文中从港口的历史发展阐明香港港口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根据货运量持续增长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快速增长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隐优和挑战、未来运输量增长的预测,讨论了香港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新港址,提出屯门龙珠岛-青山电厂煤码头,赤Lie角新机场以东的大屿山岛北岸两处深水岸段作为新发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进化过程中的竞争与协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慧  许春晓 《热带地理》2005,25(1):77-80
竞争与协作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两大热门话题,特别是在旅游地进化过程中两者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突出。竞争伴随着旅游地的发展而产生,协作则把排他性的竞争转化为共生性的竞争,最终使旅游地达到优势互补的战略双赢效果。通过对旅游地进化过程的分析,认为竞争贯穿旅游地发展的始终,协作的出现带有客观必然性,竞争与协作在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呈现混合交错的关系。在这两种力量的推动之下,衍生出旅游地集聚扩散现象。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回归与港深管理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嘉安 《地理学报》1997,52(3):207-219
保持香港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性已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得到保证。在1997年7月之后,香港将回归祖国而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并且实行“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而保持香港现有的繁荣。本文旨在探讨港深管理线在香港成为特别行政区后对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和香港于1997年回归后这条管理线及其接壤地区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工业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余国扬 《热带地理》1997,17(2):108-113
珠港两地工业合作使珠三角经济迅速发展,使香港增强了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实力。但是目前两地的合作只是“前店后厂”式的生产方式合作,层次低而不适合发展的需要。珠港两地工业合作应以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为主要目标,以基础原材料工业合作发展为基础,以珠三角沿海港口重化工业区、中部城市轻型工业区、西部和北部内陆采伐工业区为布局手段,使两地目前的生产要素互补性合作发展成为经济循环全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