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22(HSP22)是唯一在体外能以单体形式存在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sHSP),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和激酶活性。HSP22高水平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而低水平表达抑制凋亡。除此之外,HSP22还在延长寿命、耐热和抗氧化等方面发挥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HSP22正成为当今研究热门对象之一。近年来,HSP22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其在海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SP22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医学和海洋生物学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序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基因组的产物——蛋白质组,但是蛋白质组的研究相对于基因组来说却要复杂得多。蛋白质组技术是在细胞内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综述了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出现的背景、起源、概念、研究技术、研究内容、面对的挑战、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陆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目前,普通生物方面的蛋白质组工作开展得较多,海洋生物方面却相对滞后。种种迹象表明,开展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对揭示生命的奥秘、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在不利环境因素刺激下应激合成的一族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综述了热休克蛋白在热休克因子和热休克元件调节下的基因表达调控,并讨论了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它们在海洋生物养殖方面潜在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建军  王瑞 《海洋通报》2011,30(1):104-107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DNA测序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展望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海洋生物研究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海洋生物基础研究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为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加快重要海水经济物种的新品种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5.
水生动物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由于栖息环境的特殊性,水生动物热休克蛋白的诱导及其生态意义具有不同于陆生动物的特性.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水生动物热休克蛋白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热休克蛋白的调节机制及其功能,归纳水生动物热休克蛋白对温度、环境污染和其他因子的反应,着重分析热休克蛋白表达在水生动物中热耐受性和交叉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对水生动物分布和适合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trizol裂解法提取象山港网箱养殖大黄鱼肝脏总RNA,采用RTPCR获得大黄鱼cDNA;通过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转化到质粒并直接测序,得到1.7kb的目的基因;同时将此目的基因连接到表达质粒pSBET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分析。克隆基因的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表明,HSP基因的蛋白分子量为60kDa左右,与阅读框的编码大小一致;表达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与HSP蛋白起较强的特异性反应。HSP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黄鱼与非洲爪蟾最为接近,从侧面印证了脊椎动物中两栖纲动物与鱼纲动物的亲源关系。通过大黄鱼HSP基因的提取和分析,可为以后制备出核酸探针、筛选和克隆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构建基因文库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 ,尤其是蓝藻中的集胞藻PCC6803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 ,使得藻胆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渐深入 ,研究人员已经先后从一些蓝藻 (包括蓝藻细胞内的蓝色小体 )和红藻细胞中克隆了一些与合成藻胆蛋白相关的基因 ,并对这些基因的数量、位置以及表达调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藻胆蛋白结构及其基因进化的认识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藻胆蛋白合成的不同水平的调控方式。本文就近年来蓝藻藻胆蛋白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作一综述。1藻胆蛋白脱辅基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1.1藻胆蛋白脱辅基蛋白基因的转录单元的结…  相似文献   

8.
DNA条形码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6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被应用于很多生物类群研究,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新的物种鉴定工具是可行高效的。虽然DNA条形码技术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它仍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专门管理条形码的机构——生命条形码联盟,以促进全球物种DNA条形码鉴定标准的探索与开发。本文主要介绍DNA条形码的概念、原理、工作流程及其优点,综述DNA条形码技术在海洋生物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1笔螺科动物简介笔螺科 (Mitridae)属于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种间个体差异较大 ,贝壳高度从几毫米到十多厘米。贝壳形状有毛笔形、纺锤形或椭圆形。壳质较厚,结实。壳顶尖 ,螺旋部呈尖圆锥形 ,体螺层大 ,中部稍膨胀。壳面较光滑或具螺旋肋 ,生长纹明显 ,有的种类刻有浅沟、条纹、坑、褶痕和或小颗粒状突起 ,并具薄的壳皮。贝壳表面常具斑点、斑块或色带 ,有的种类色彩较鲜艳。壳口窄长 ,外唇简单 ,大部分种类轴唇具肋状褶襞 ,一般为3~10…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具有持久性、高生物蓄积性和高生物毒性等特征,它在海洋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出浓度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威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PBDEs的来源、特性及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和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并对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对PBDEs在海洋环境中的研究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海洋浮游生物电子传递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作用是代谢的中心,有机物转化的枢纽,它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了解呼吸率对定量建立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模型是很有必要的。呼吸率同时也是海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常规的呼吸率测定方法有Winkler法、氧电极法、压力测定法、浮沉于法、径流装置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大都要求在密闭容器中并模拟海区环境,且生物在转移过程中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化,这些方法耗时,灵敏度低,准确度差。与上述常规方法相比,电子传递系统(ETS)活力测定法弥补了他们的一些不足,在灵敏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用小白鼠移窝试验,通过于鼠的存活率,母鼠的乳腺、垂体、卵巢指标变化,验证了海产催乳食疗方"母婴乐"的催乳效果。子鼠存活率为92.90%,对照组为0.00%(P<0.01),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乳腺重为(163±51.1)mg/10g,对照组为(98±18.4)mg/10g(P<0.01),同样有显著差异。试验组乳腺镜检呈分泌期特征,对照组呈静息期特征。提示"母婴乐"确有显著的催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英 《海洋预报》2005,22(Z1):183-188
作为海洋环境预报公益服务的窗口自开播至今,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海洋电视节目的内容从单一性的项目到海浪、海温、海冰、风暴潮、海水浴场综合性预报,电视视频信号从复合、分量信号到数字信号,通过光缆采用基带的方式传送视频信号到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4.
海藻原生质体融合及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藻类细胞脱壁程度的不同 ,Adamich将脱壁后的藻细胞分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和原生质球(Spheroplast)。原生质体是指质膜外的细胞壁和包被层全部除去而保持其余细胞组分的任何基因型的藻细胞 ;原生质球是指细胞壁被全部或部分除去 ,仍保持质膜外包被层的含全部细胞内组分的部分。当细胞壁去除后 ,原生质体具有以下特征 :(1)无细胞壁障碍 ,可对膜、细胞器进行基础研究 ,同时可进行遗传操作。(2)具有全能性 ,能在人工条件控制下 ,进行大量快速繁殖。(3)可诱导融合 ,形成杂种细胞 ,为体细胞杂交…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是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而且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尚不明确,而性状多样性的起源和适应性演化为回答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内源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演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综述了海洋动物适...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生真菌发酵生产DHA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 ,简称DHA)属n 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由于其具有改善大脑功能、维持正常视力、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集聚、抗炎、抗癌及调整免疫功能等作用 ,受到世人的极大关注[1]。目前 ,DHA的主要来源是海产鱼油 ,但鱼油中DHA的含量并不稳定 ,受鱼的品种、季节及地理位置的影响。鱼油中DHA,EPA往往是同时存在 ,有研究发现EPA使幼儿体重增加缓慢 ,因此高纯度DHA、低含量EPA的油脂用于幼儿的脑力发育尤为重要。一般鱼油中的DHA含量不是很高 ,同时还含有大量其他饱…  相似文献   

17.
李旭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88,19(1):93-100
本文从污染及污染源、污染物的转移与界面交换、实验室模拟及受控海洋现场实验、海洋环境化学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述评。认为海洋的环境容量几乎是无限的,明显的污染只限于污染源附近;目前对污染物的转移与界面交换的研究较多,但多数机理尚不清楚;实验室模拟及受控海洋现场实验是环境化学研究中极有用的方法;海洋环境化学分析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的洁净度。建议采用集装箱式洁净实验室及调查船,发展水下传感器,浓集器,以进行现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中铁、锰、铜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光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  杨桂朋 《海洋科学》2000,24(10):33-36
近年来光化学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纵观国内外研究发现 ,对有机光化学物质 ,如石油、污染物、天然有机物等的研究较多[1 ,2 ,5] ,而对无机物的光化学研究相对较少 ,尤其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几乎为空白。海水中存在许多过渡金属元素 ,它们及其有机络合物的电子容易转移 ,并在近紫外区和可见区有光吸收带 ,具有显著的光化学活性 ,故光氧化还原过程对过渡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状态和迁移变化规律影响显著[3]。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是铁、锰、铜等元素的光化学过程。1铁的光化学过程铁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 ,它…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微生物群落在海洋的碳、氮[4]、磷 [6]和硫 [14]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 ,作为分解者和二次生产者 ,影响着颗粒有机物的溶解与沉降、溶解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无机营养盐的形成等生态过程 ;有些微生物是初级生产者 ,能通过光合自养、化能自养等营养方式生产有机物。早期的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建立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基础上。然而由于培养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差异 ,实际上培养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环境中的少部分菌种(0.001 %~15 % ) [2,5,12,25],而且往往加入了浓度远高于自然状况…  相似文献   

20.
海洋浮游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发现了许多有关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直接或间接的证据。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实验室内培养纤毛虫并开展桡足类对其清滤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清滤率为0.1—58.1mL/(ind.·h)。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摄食方式有多种,包括伏击摄食和通过游泳过滤海水中的纤毛虫等。有的纤毛虫有逃避摄食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末,自然状况下桡足类群体对自然饵料中纤毛虫的摄食得到了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清滤率多数情况下低于40mL/(ind.·h)。实验室内和自然海区的研究都表明,与浮游植物相比,桡足类倾向于选择摄食纤毛虫。根据现场测定的清滤率和桡足类丰度估计自然海区桡足类对纤毛虫的摄食压力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桡足类群体对纤毛虫生物量的摄食压力大约为每天5%。这些自然海区的研究多集中在近岸区域,需要加强对大洋浮游桡足类摄食纤毛虫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