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极涡是西风带一个最强大的环流系统,它的活动规律对长期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前期极涡特征量与我盟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及预报,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2具体分析我们用前期1~2年北半球500hPa各区的副高面积、副高西伸脊点及副高脊线位置...  相似文献   

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统计了近50年500,300,200和100 hPa等压面上北半球及4个分区冬季极涡面积和强度指数,并讨论了各层等压面上不同区域极涡面积比例变化特点和500 hPa极涡中心位置变化特征,揭示了冬季各层极涡之间同期和滞后关系,分析了冬季极涡面积与中国平均温度和极端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均经历了先扩张后收缩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气候变暖以后4层等压面上发生了极涡面积缩小,90年代中期发生强度减弱的年代际突变,只是较面积变化而言,强度年代际变化较弱,极涡面积和强度在年代际上相关显著。(2)位于平流层低层(100 hPa)的极涡年平均面积、强度最大,并且随季节变化幅度也是最大,尤以Ⅰ区(亚洲大陆区)、Ⅳ区(大西洋欧洲大陆区)更为显著。就年内变化而言,100 hPa极涡面积极大值的出现落后于其他层,极小值的出现又早于其他层,并且冬季前期100 hPa极涡面积对其后期500,300和200 hPa的变化有一定影响。(3)4层极涡面积都偏离Ⅳ区,500 hPa极涡基本偏向Ⅱ区(太平洋区)、Ⅲ区(北美大陆区),300,200和100 hPa偏向Ⅰ、Ⅱ区,500 hPa极涡中心多位于Ⅱ区或Ⅲ区。(4)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50年中国冬季平均气温、暖日(夜)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冷日(夜)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并且突变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5)中国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指数与极涡面积相关关系以500hPa最为显著。分区来看与500 hPaⅠ区相关最为明显,300 hPaⅠ区、200 hPaⅠ区和100 hPaⅣ区次之。极涡从平流层低层(100 hPa)到对流层中层(500 hPa)是从IV区到I区逐渐影响中国冬季气温。(6)500 hPaⅠ区极涡面积的扩大有利于除东北以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冷日/夜(暖日/夜)次数的增加(减少),而100 hPaⅢ、Ⅳ区、500 hPaⅣ区面积的扩大有利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冷日/夜(暖日/夜)次数增加(减少),且极涡面积与冷(暖)夜的相关系数要高于与冷(暖)日的,与冷日(夜)的相关系数要好于与暖日(夜)的。  相似文献   

3.
极涡与我区夏季旱涝分析及预报陈秀英(内蒙古气象台)极涡是北半球三大天气系统(极涡、副高及两者之间急流)之一。目前国内对极涡活动特点规律方面分析研究的工作颇多,但运用到我区长期预报方面工作甚少,本文从极涡活动强弱着眼分析探讨对我区夏季旱涝的相关,为分析...  相似文献   

4.
平流层极涡变化与我国冬季气温、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1-2010年逐月环流指数资料,分析了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面积指数和中心强度指数的相关关系,并通过极涡强度指数的变化讨论了冬季北半球极涡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极涡强度指数与面积指数和中心强度指数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冬季极涡强度的变化特征;冬季极涡存在准13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准5年的年际振荡周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较为明显。结合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探讨了极涡强、弱不同年份我国冬季气温、降水和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相对极涡弱值年而言,极涡强值年我国北方地区、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气温偏高,西南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偏低,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气温变化不明显;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偏多,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降水偏多最为明显,北方地区的降水略有减少;500hPa高度场上高纬度地区的位势高度降低,中高纬度的位势高度升高,冷空气向极地聚集,东亚大槽减弱,我国东北和东部地区的气温偏高;同时东亚冬季风减弱,湿空气向我国内陆输送,长江流域和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5.
东北夏季气温变化与北半球温度及极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2年中国东北地区80个气象站夏季6-8月逐日气温、美国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因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SVD分解等方法,对中国东北夏季气温变化与中高纬主要环流系统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中国东北位于东西伯利亚变温区南缘,其夏季气温年际变化规律和东西伯利亚一致;北极极涡边缘的形态变化影响东北夏季气温,不同的边缘形态对应东北不同的温度分布特征,主要是极涡边缘70 °N左右的150~180 °E和60~90 °W两个关键区,其高度场的变化决定着东北夏季气温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析了夏季降水对极涡面积和极涡强度指数的响应,研究发现,冬季北半球极涡指数场与高原夏季降水场,在青海省大部分是明显的负相关区域,西藏大部分以正相关为主;春季北半球极涡指数场与西藏和青海夏季降水场为正相关。冬季12月极涡指数与高原夏季6月降水的相关,自高原东南部到西北部呈“+-+”分布;冬季1月极涡指数与高原夏季7月降水相关,南北呈“+-”分布,西藏为正相关,青海为负相关;冬季2月极涡指数与高原夏季8月降水,除柴达木盆地北侧、西藏西部为弱的负相关外,其余地区均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左璇  肖子牛 《气象》2013,39(9):1096-1102
本文利用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确定了冬季欧亚(EU)型遥相关逐候指数持续性异常的标准,继而分析了EU指数持续性异常的特征,探讨了对应时段的环流特征及其对我国冬季天气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1957—2010年的54个冬季共发生了26次异常过程;正、负异常过程各有三个高发时段分别为12月、1月第2—5候、2月第4候至3月第1候,以及12月第4—5候、1月前3候、2月第3候至3月第1候。选取200、850 hPa分别代表高低层大气,对异常过程合成分析后发现:指数异常时,高低层大气具有强的EU型特征;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受EU指数异常影响,差异显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及东南局部地区的降水差异显著;正异常过程中,受西伯利亚高压加强的影响,我国对流层低层盛行偏北风,温度普遍偏低,降水偏少;负异常过程相反。  相似文献   

9.
利用安阳全区1963 ̄1990年6 ̄8月份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低涡类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特点,并进行分型,确定各型预报指标,建立低涡类暴雨预报判别方程,经过试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低涡暴雨的分析预报一—一次大~暴雨成因分析王茂林肖春梅(晋城市气象局048000)1990年9月22日我市所属各县普遍降了一次大~暴雨,其中晋城市降了47mm,阴城33mm,陵川32mm,高平38mm,沁水21mm,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0mm,3小时...  相似文献   

11.
冬季北半球极涡强度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北半球极涡强度指数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北半球极涡强度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北半球极涡与北太平洋风暴轴之间有同步的强弱变化特征,在北半球极涡强度的高(低)值年,一般对应着风暴轴强度的增强(减弱),风暴轴区域扰动动能的加大(减弱),天气尺度涡动向极和向上的热量以及西风动量输送的显著增强(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极涡的异常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欧亚大陆及其下游北太平洋上空的高度场,进而改变东亚西风急流的强度以及风暴轴上游的斜压性,从而对风暴轴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重点讨论了对我国气温影响颇为显著的冬季Ⅰ区极涡面积指数的预报问题。结果表明:前期3月北大西洋西风环流及5月北美大槽强度对冬季Ⅰ区极涡强弱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性。Ⅰ区极涡异常强弱年份,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类型。北太平洋中南部地区海温经向差及北太平洋中西部地区海温纬向差对Ⅰ区极涡面积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秋、冬季500hPa月平均极涡变化与黑龙江省夏季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 展开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夏季温度时空分布的主要特征,找出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图上秋、冬季(10 ~11 月) 极涡位置和强度变化与次年黑龙江省夏季温度主要特征的关系,并用于制作夏季温度预报  相似文献   

14.
1 前 言 目前,哈尔滨市采暖期气象服务只限于中期和短期,而长期预报对采暖期煤的总需求量的估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环流特征及温度状况入手,找出采暖期哈尔滨市温度变化规律,再运用天气学和统计学方法,对采暖期平均温度进行预报,以期为供暖部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副高、极涡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2,他引:33  
黄嘉佑  刘舸  赵昕奕 《大气科学》2004,28(4):517-526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别分析了北半球副高指数和北半球极涡指数对我国夏季降水(6~8月)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对我国夏季降水影响重大的具体关系,以及它们影响的区域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受前期冬季极涡强弱的影响.冬季副高因子的影响是半球范围的,而春季副高因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我国南部的副高系统.综合研究极涡、副高两者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要比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影响所得模态的代表性好,预报价值也更高.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1970—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我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平流层极涡向欧亚大陆偏移与我国冬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月极涡偏欧亚大陆强度指数与同期1月降水的显著正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大面积地区及新疆西南部的少数地区,显著负相关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中部;相对1月而言,与后期2月显著正相关区域仍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地区但向西北方向延伸,使得华中北部、华北南部相对减少,而华北西部、西北东部等地区增大。对流层环流形势显示出在欧亚型强极涡年的1月,东亚冬季风和东亚大槽异常减弱,我国内陆中东部东南风距平显著,而贝加尔湖北部北风距平显著,南下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地区较常年偏北,同时我国中部地区低层水汽向上传播也明显增强,存在显著的水汽强辐合中心。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61-2015年夏季大西洋-欧洲极涡面积指数和塔里木河流域43个站降水资料,研究该区域极涡面积异常对该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年际变化呈显著的反位相关系;在极涡面积异常偏小(大)年,西风急流在西亚和中亚减弱(增强),在东亚则相反;500 hPa欧洲中部和贝加尔湖地区的高压脊偏强(偏弱),东亚低压槽偏弱(偏强),中亚经向环流增强(减弱);700 hPa塔里木河流域天气扰动活跃(不活跃),东风和西南风(西北风)的水汽输送增强,西部和北部等主要降水区水汽辐合(辐散),该流域降水偏多(偏少)。在极涡面积异常偏小年的夏季,塔里木河流域水平风场和垂直运动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经向变化分布与大西洋-欧洲区相似,大西洋-欧洲极涡区与塔里木河流域之间存在西北-东南的环流异常分布,大西洋-欧洲极涡面积异常可能通过该环流异常分布影响塔里木河流域及周边风场、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进而影响到该流域降水。  相似文献   

19.
广西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们以中期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与历史上的大范围持续性雨个例对照作为分析依据。用建立暴雨中期天气过程模式与数值预报产品相结合及娄理统计与天气学相结合的方法,用相似分析原理和指标判别规则,作出汛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期预报,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7~2010年5~10月132例西南涡天气个例的分析,总结了影响西昌发射场的西南涡的形成、移动及降水天气特点,从风场、湿度场、温度场等方面归纳了西南涡的特点,提出了各种类型西南涡的预报着眼点;利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西南涡大降水的预报方程并进行了试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