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岩石学报》2019,35(12):3894-3894
<正>李献华《岩石学报》编委,同位素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1年7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7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矿  相似文献   

2.
李善邦     
李善邦,著名地球物理、地震学家.广东省兴宁县人.中国近代地震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地球物理探矿工作的开创者之一.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学系后,曾任中学教员,后入前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工作,筹建北平鹫峰地震台,并任鹫峰地震研究室主任.1931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进修,1932~1933年去德国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水利部委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中国 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下通过专家评审。   审查会于2001年1月10~11日在北京园山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所副所长郑天愉研究员主持,水利部总工程师高安泽、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出席会议并讲了 话。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 究所王思敬研究员任组长,两院院士张宗祜研究员等国内著名工程地质、地球物理专家13人 组成评审专家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员王思敬、许兵、伍法权研究员出任专家 组成员。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主持单位黄河水利委员 会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汇报,细致审查了相关资料,通过充分讨论,认为该报告达到了南水北 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同意通过审查,并建议水利部尽快批准进入 下阶段工作。   会议还审查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主持完成的“聊城—兰考隐伏活动断裂综合研 究及黄河下游河道稳定性分析研究”报告。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工程中心和北京中科务实地质工程技术有限责 任公司承办。    (王存玉供稿)  相似文献   

4.
宋宝春 《物探与化探》1985,9(3):238-239
1984年11月21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匈牙利贸易展览会期间,匈牙利地质调查总局派遗了以匈牙利地球物理研究所(ELGI)总地球物理师波什卡伊博士为首的地球物理代表团访问了地质矿产部。代表团在京期间与地质矿产部物探局进行了技术座谈,相互交流了勘探地球物理方面的情况,并参观了地质矿产部航空物探总队和北京计算中心。  相似文献   

5.
水利部委托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主持下 ,于 2 0 0 1年 1月 10日~11日在北京通过评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副所长郑天愉研究员主持 ,水利部总工程师高安泽、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王思敬研究员任组长 ,两院院士张宗祜研究员等国内著名工程地质、地球物理专家 13人组成评审专家组。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主持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汇报 ,细致审查了相关资…  相似文献   

6.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由首席科学家、新疆资源环境中心特聘研究员王京彬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俊主持的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已经开始实施,项目研究期限:2002-2006年,资助经费:2500万元.依托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依托单位:新疆资源环境中心.主要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等;教育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  相似文献   

8.
程建远(1966.10-),男,汉族,陕西乾县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协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9.
(一)地球物理学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概况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并逐步向太空发展,因此地球和地球延伸到太阳系的星际空间中的一切物质、物质流、能流及物理场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的状态、性质、结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就是地球物理学。这里说的地球包括地球的内部和周围的空间,因此有固体地球物理和空间地球物理,这两门是理论地球物理,属基础科学。将这些理论用来找矿、找水,进行工程勘察、环境保护、天灾预测等则属应用地球物理。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理反演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地球物理学中利用地球表面及钻孔中观测到的物理数据,推测地球内部介质物理参数分布和变化的新方法。地球物理研究一般分为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节,地球物理反演是地球物理资料定量解释的理论和算法基础,也是地球物理资料处理技术的基础之一。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地球物理资料的定量解释从属于各种单一的观测方法,没有形成适用于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统一的反演理论。60年代末至70年代  相似文献   

11.
李星学(1917—),湖南郴县人。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任中央地质调查所练习员,技佐、技士。1949年后,曾在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任工程师。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古植物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南京大学地球  相似文献   

12.
1989年9月11日至19日,由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在苏联南萨哈林斯克市召开了“太平洋地区地质—地球物理编图国际讨论会”。太平洋地区地质一地球物理图集的编委会议同时举行。主要交流和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海区及大洋区地质—地球物理编图的原则及新进展。 2、现代海洋地质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新进展。英、美学者应用高分辨率的侧向扫描设备(Gloria系统和Seamarc系统等)绘制了可与陆地地形图相媲美的海底地形图,令人耳目一  相似文献   

13.
羌塘盆地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的模拟解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羌塘盆地重磁震数据资料,使用GM SYS软件系统对重力、磁法及地震位图三种地球物理剖面进行处理解释,共完成4条地球物理剖面的模拟解释,并由其构组羌塘盆地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栅栏剖面图.地球物理剖面"栅状图"反映了研究区内深层勘探目标的变化趋势和构造特征,为使用重、磁、震资料进行非震地球物理反演提供了约束骨架.若结合研究区内钻孔及其他地质资料,可为盆地进行三维地球物理精细反演提供约束和初始模型.  相似文献   

14.
以1997年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及报告为基础,分析了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了应予重视的研究方向。电阻率成像、地质雷达、层析成像、核地球物理近年发展较快;环境地球物理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近期应重视并加强对电磁成像、面波成像、污染监测调查技术、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矿山地球物理技术和水下探测技术及地球物理场环境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郭武林 《物探与化探》1983,7(1):62-63,25
随着地球物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区域和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的广泛展开,岩石、矿物的物理性质研究,特别是研究接近自然赋存状态下的岩、矿物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在国外已引起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3,17(6):401-413
在地质工作调整结构、转换机制过程中,1992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压缩,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减少。但以地震为主的油气地球物理工作量保持近几年水平并略有增长,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发展。1992年我国勘查地球物理取得了较多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推出了一批新的地球物理仪器,其中包括高采样率浅层数字地震仪、地下管线探测仪、轻便遥测多道地震仪、工程质量检测仪、高分辨率中子俘获γ能谱测井仪等。航空磁力水平梯度系统投入使用。形成了一批新的功能较强的地震、测井、电法及重磁资料处理解释系统或工作站。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加强,地学层析成象理论和应用发展迅速,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扩大应用,分形及混沌理论在勘查地球物理中的应用也在起步。深部地壳调查及油气勘查领域地球物理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技术标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成系列,逐步建立了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法勘查、地震勘查、放射性勘查等系列化的标准体系,为我国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技术方法规范化工作程序的建立和新方法新技术推广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地质调查的转型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标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地质调查的需求。本文总结了我国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技术标准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我国地质调查转型发展对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需求,研究探讨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工程地球物理和生态地球物理发展的新趋势工程地球物理是从勘探地球物理中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但直到现在仍在大量采用常规的地球物理技术手段。即广泛使用常规的磁法勘探、电剖面、垂向电测深和折射波法。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麦科利大学是澳大利亚一所较年青的大学,但它的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在澳却颇有名气.除了学校有着一些造诣较高的教学和科研人员,有较先进的计算机和仪器设备外,同科研、生产紧密结合使得教学和科研搞得生气勃勃是一个重要原因.“麦科利勘探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便是这一结合的具体形式.1980年成立的这个中心将麦科利大学地球科学系、澳大利亚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矿物物理部和新南威尔士州矿物资源部的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活动结合到一块.这里汇集了一些在澳有一定声望的应用地球理方面的专家和教授,其中有的在国际上也是知名的.该中心的宗旨是为了解和解决未来资源的开发和更有效地查明未知的资源而进行地球物理的科研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