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儿庄区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是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发生地。全区总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5镇和1个街道,共211个行政村(居)、30.1万人、耕地面积40万亩,200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小生态城市试验区。我们枣庄是全国知名的煤城,开采煤炭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4.
5.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是首家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以建设"运河古城、江北水乡"为目标,实施了节能降耗、生态修复、污染源治理、造绿富民等系列工程,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推行绿色建筑 建设生态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全面体现“四节”要求的建筑和建筑活动。推行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一、推行绿色建筑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约有10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未来15-20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由于城乡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这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武大吉奥结合此精神,从地理信息工作者的角度给出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以资源为对象,以时空为手段,以管理为目标,构建以政府、企业、市民为主体的交互共享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空间化(时间、空间、状态)、智能化(感知、预警、处置)和生态化(低碳、绿色、循环),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应用与服务模式,从而打造资源集约、智能环保、自然宜居的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8.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全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确定了以水利为核心,以绿化为重点,以管护为保证,以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方针,制订了《白城市生态市建设30年规划》,确立了建设绿色生态城、实力生态城和人文生态城的发展目标,被列为全国第一个地级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围绕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建设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大力营造绿色生态屏障。我们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坚持“宜…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趋势之一。190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为1.5亿,到2000年时已达29亿,增长了19倍。到2007年时,世界将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1900年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屈指可数,如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已有408个,还有20个城市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东京人口有3 500万,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墨西哥城的人口有1 900万,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的总和。纽约、圣保罗、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上海紧随其后。城市发展需要将粮食、水、能源以及其他自然界无法供给的原料进行集中,然后又要对产生的垃圾、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钱学森提出的草业理论和山水城市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预见性,但还鲜为人知。本文就草业和山水城市作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并认为无论是发展草业,还是建设山水城市,都必须遵循水土生态规律,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人与土的关系、人与植被的关系以及由水、土、植被长期共存与演化而来的自然环境,保持水土生态平衡,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4.
一、深绿色理论——前卫思想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生态城市定义: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指导城乡发展而建立的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这种定义准则准矣,高则高矣,但对于我们从事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者而言,还是很难把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框架的不尽合理问题,以河南省西峡县为例构建了包含主导性和限制性逻辑的综合评价方案。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将生态敏感性作为限制性因素进行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研究。研究区的分析结果显示:西峡县整体新增城镇建设区呈现南北区域不适宜而中间适宜的特征,而适宜和较适宜城市建设的用地主要分布在鹳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地带。但在中心城区外缘某些区域生态敏感性强,应禁止开发活动。研究结果有效体现出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空间格局,对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呼唤森林的归来,是当今历史进程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近几年。漯河市立足当地实际,着眼于长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百万亩森林生态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实施林业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