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景秀艳 《福建地理》2003,18(1):33-36
本文从分析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宗教旅游资源区域组合状况及境内外客源市场入手,阐明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指出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今后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宗教旅游资源区域组合状况及境内外客源市场入手,阐明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指出福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在今后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论德宏宗教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文化既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古今中外,人文旅游景观中的宗教文化内容都是游客为之注目的亮点。在新阶段,德宏州的旅游业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在挖掘德宏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如何对德宏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问题,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从而提出了建设德宏孔雀湖宗教园,将宗教文化打造为德宏旅游特有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4.
闽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闽南地区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其具有鲜明的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地区旅游开发中却未被充分的挖掘。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闽南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把握其历史发展渊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闽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路:开展系列宗教文化活动,提高旅游吸引力;联合巡礼,合作促销;集中力量,择优开发;开发多样化的宗教文化旅游商品;确定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现代管理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努力开拓客源市场;实施可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泉州市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素红 《福建地理》2002,17(2):48-50
泉州市宗教种类繁多,被史学界喻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本文分析其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典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与保护——以喀什地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形式为语言、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等,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也很容易受以外来文化冲击,失去本民族特色,从而失去旅游价值,对这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民族性、神秘性、艺术性、特殊性、传统性原则。喀什地区内部旅游开发应注重以老城区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和维吾尔音乐舞蹈等艺术产业化建设;以喀什为基地对外延伸至周边中西亚国家,共同开发和建设中西亚贸易旅游区,并进一步促进商贸旅游区域网络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宗教旅游开发研究:以广东南华寺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宗教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讨论了宗教与旅游的关系,随后分析了宗教旅游的特点,并以广东南华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详细解剖了南华寺的宗教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8.
宗教旅游是宗教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模式,基于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五台山游客满意度的实证调研,运用IPA(important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即“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分析方法”构建五台山目前发展的优劣矩阵图,得出“高重要性、低满意度”的重点改进区域包括4个要素,即“景区的卫生”、“路标和解说牌”、“餐饮及住宿卫生”和“基础设施与环境协调性”。最后,提出如何弥补宗教旅游目的地五台山的劣势以及更好地发挥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程绍文  李艳  张晓梅  李照红 《地理科学》2017,37(10):1569-1576
以武当山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游客问卷与访谈调查,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定量分析武当山旅游体验对游客认知、思想、行为意愿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 武当山游客的旅游动机有宗教朝圣、文化体验、娱乐放松及感情交流4类;② 宗教文化旅游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及对道教文化的认知、态度及践行意愿;宗教文化旅游对游客的影响强弱因动机而不同,自强至弱依次为宗教朝圣、文化体验、感情交流及娱乐放松。  相似文献   

10.
泉州市宗教种类繁多,被史学界喻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本文分析其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保继刚 《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多,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本文阐述喀斯特洞穴资源和旅游生命周期特点,划分出孤立的,组合的,镶嵌的,介入机会的4种类型,探讨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94,自引:11,他引:83  
旅游者决策行为决定于感知环境和追求最大旅游效益,不同尺度地域上的旅游者行为特征也不相同。从这二个方面来研究旅游行为有助于完善旅游理学的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形象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旅游业的发展呈迅猛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旅游地的形象因素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工作和市场营销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旅游界对旅游地形象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1)“自然”旅游地形象研究阶段,(2)“人为”旅游地形象研究阶段,(3)不同学科理论对供求双方的互动效应的探索阶段;其主要内容概括为:旅游地形象定义及其效应等理论研究、旅游地形象设计及其传播等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4.
腾冲旅游开发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腾冲县1997~200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和旅游景点所在乡、村的农民收入与就业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腾冲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次对县域经济、农业产值、农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腾冲旅游开发对腾冲县3次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加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分析年份中旅游总收入平均增幅达35.0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达14.6%,占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达34.42%。但是,农业生产总产值、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与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人次呈负相关。旅游业给景区农民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但旅游景区内农村人均年收入并不比全县其它地区高。旅游业用地征自于农民耕地,但景区农民收入并未得到与旅游业同步的增幅。旅游开发对“三农”发展的带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三农”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楚义芳 《地理学报》1991,46(4):396-404
旅游地开发评价是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旅游地开发评价的方法论,并尝试建立中国旅游地开发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橘子洲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沙市橘子洲的开发利用现状、广大民众的所思所想,全面阐述了橘子洲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开发的建议,旨在为加快开发橘子洲的进程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橘子洲的开发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新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分析了新疆历年旅游业发展状况,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点,新疆旅游业发展态势及新疆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疆旅游业持续发展目标及其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疆国内旅游调查报告”及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主要通过对新疆国内游客构成,游客来疆旅游目的,国内游客在新疆旅游的花费情况、停留情况及旅游组织方式等的分析,试图揭示新疆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新疆旅游市场的发展提出点建议,如丰富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精品系列,加强宣传促销;开辟更多新航线,降低票价,铁路提速;实施新的假期制度;逐步实行对中亚各国的旅游免签等。  相似文献   

19.
哈密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对哈财区旅游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哈密地区旅游资源的类特征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旅游资源的区划,对各种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开发项目等分近、中、远三期做了明确的规划,景后提出了地区旅游网络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20.
禹贡 《热带地理》2005,25(2):176-180
五桂山作为一个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存在形象模糊、主题不突出、“灰度区”特征明显等问题。基于SWOT分析、形象定位和区域形象系统理论,五桂山旅游景区整体形象定位为:绿野仙踪、红色胜迹。旅游景区人-地感知形象、人-人感知形象的要素设计重点:视觉形象主要是标准色及字体、旅游徽标、标识牌、建筑物亭、交通工具、服饰、门票和吉祥物等8大识别要素,旅游徽标主体图案设计为“五桂飘香”;听觉形象主要是沁人心扉元素;居民形象应强化纯朴、热情、善良、文明元素设计;地标区、光环效应区形象建设的重点在东部绿野仙踪、红色胜迹旅游区和城桂路、翠山路、马石路沿岸及其进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