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第25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武 《气象科技》2002,30(1):1-10
文章介绍了2000年美国第25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8个问题:最近的ENSO特征,气候异常的诊断,季风降水,ENSO预测,ENSO影响的模拟,陆面过程,模式预测与可预报性,气候预测业务。  相似文献   

2.
美国第23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1998年10月于佛罗里达州召开的第23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7个问题: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1997/1998年ESNO的预测,ENSO影响的研究ENSO的年代际变率,年代际气候变率,气候预测业务及气候可预测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1995年10月在西雅图召开的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8个问题:气候变暖,ENSO影响,全球降水分析,年代际气候变率,ENSO预测,数值气候预测,统计气候预报及气候模拟。  相似文献   

4.
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和诊断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上提出建立辽宁短期气候物理影响预测模型的方法,并对气候灾害年景进行了诊断预测。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气温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庄  李慧 《大气科学》1994,18(Z1):820-825
本文讨论了北京地区百余年气温的变化特征,依据加法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气候诊断和预测方法─—逐步回归多重因子方法,其优点在于将序列的周期因子、谱成分及外界气候振动因子同时引入回归模型中。这一方法,对单序列的气候诊断和预测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丁裕国 《山东气象》2003,23(1):13-16
主要论述现代气候诊断与预测业务和研究工作中,统计学方法的重要性。在理论上,系统的内在随机性及外在随机性几乎不可避免,气候具有概率性;从实践中看,历来许多重要观测事实的揭示往往都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文中以大量事实和理论观点证明统计气候诊断预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1997年第22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5个问题:1997年的厄尔尼诺预报、年代际气候变率、美洲季风与亚洲季风、季度气候预测、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近50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 我国气候学者引入统计学方法, 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 开展了气候统计分析与预测的研究; 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先将模糊集理论和灰色系统推向大气科学的各个领域, 并在应用推广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 利用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新方法对气候系统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得到许多新的观测事实, 不仅涉及气候趋势与突变诊断、年代际振荡, 多尺度变率相互作用, 还涉及气候异常成因的研究。同时, 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统计预测的新方法, 并已在气候业务预测和气象决策服务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书介绍     
现代气候学研究会进展本书全面分析分析了近 20年来气候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涵盖了气候诊断、气候模拟及气候预测等内容。全书分三篇 21章,第一篇介绍气候系统与气候变率,第二章介绍 ENSO系统与短期气候预测,第三章介绍十年到百年气候变率与长期气候预测。 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是大气科学领域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地球科学其它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46万字,定价 29.00元。 草业恢复与沙漠化防治 2000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 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恶劣天气发生之早、频率之…  相似文献   

10.
几个方兴未艾的气候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候学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文中重点总结了几个有关气候诊断与气候预测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大气环流基本模态、夏季风与ENSO、ENSO预测、季度预测及年代际气候变率  相似文献   

11.
气候模拟与预测效果的统计学与动力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全震 《应用气象学报》1997,8(A00):164-174
文章简要介绍了气候模拟与预测结果诊断分析的必要性及目前状况,初步探讨了在气候模拟与气候预测中瞬态变波(或天气尺度波动)的作用,误差产生,增长和传播规律及海-气相互作用问题,结果表明;(1)尽管瞬变波平均流和低频异常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气候模式长时间的积分过程中一般不能预报出每个单个的天气过程或瞬变波(逐日预报的可预报性一般仅为两周左右)但气候模式还是能用来做长时间的数值积分进行气候模拟与这可能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气候监测诊断、气候预测、气候系统模式、气候评价与灾害风险管理、气候变化业务和气候业务平台等角度,系统概述了我国现代气候业务现状。提出了以气候监测和动力学诊断为基础,以提升气候服务、气候风险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客观化气候预测技术和定量化气候评估方法为核心的现代气候业务概念。分析了国际气候业务发展趋势及我国气候业务的差距,明确了加强气候系统基本变量监测、提高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和改进物理过程、发展第2代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并建立中国气候服务系统 (CFCS) 等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13.
气候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是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提高短期气候预测与科学决策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基于气候模拟的动力诊断技术在气候预测业务中还未得到广泛应用,缺乏支撑科研成果转化为业务应用的中试平台.为此,通过集成多种现代计算机通信协议、可视化编辑和气象数值计算等技术,研发可视化交互气候动力诊断和分析系统(Climate Dy...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技术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振国  刘海波 《浙江气象》2003,24(3):1-6,46
首先概述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近40多年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技术经历了经验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物理统计分析、动力与统计相结合4个主要发展阶段。其次分析了“九五”以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的新进展,通过“九五”攻关研究,增强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综合决策和业务预测能力,初步实现了动力与统计相结合,提高了自动化、客观化、可视化水平。最后探讨了未来我国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动力气候模式,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提高物理统计方法,在汛期降水物理统计预测方法的研究中,应重点加强主导因素、中纬度环流异常、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年代际气候背景与年际气候异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简要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 a来在气候与气候变化方向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气候学科在辐射气候、山地气候、应用气候、气候诊断与预测、统计气候、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及其未来预估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短期气候预测的物理基础上提出建立辽宁短期气候物理影响预测模型的方法 ,并对气候灾害年景进行了诊断预测。  相似文献   

17.
评新书《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气候统计的研究始于涂长望等著名学者,1963年出版了么枕生教授的“气候统计”,它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统叙述气候诊断和分析的专著,1990年进行了补充修订.虽然,在我国已出版了十余本关于统计气象的书籍,但专门论述气候统计诊断和预测的,应首推最近出版的《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魏风英编著,气象出版社,1999,pp269).气候可以认为是大气许多不同状态总体的一个统计集合,可用这个集合的统计量(均值、标准差)来表示气候.这意味着,与研究天气不同,研究气候自然而然地要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作为数学工…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近10年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辑  金巍  赵连伟 《气象》2007,33(4):82-87
参考了现阶段国内外的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办法,根据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短期气候预测质量评估办法,并对近10年(1994年以结果表明:新办法的指导思想、评分原理以及预报评分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均优于来)辽宁省短期气候预测资料进行客观评定,把原办法的评定结论与之对比分析。原办法,更符合实际,客观性更强,突出了气候预测的趋势性,提高了异常事件趋势的预测能力,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新办法评定的月、季、年尺度气候预测质量较原办法有明显提高,其中,全年降水预测质量平均提高4%,平均气温预测质量平均提高9%,所以新办法客观地评定更有利于促进短期气候预测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罗喜平  许丹 《贵州气象》2002,26(1):12-15
通过对2001年夏季(6-8月)气候预测的回顾,总结了该季的气候特征,并将预测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贵州2001年夏季气候预测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区新一代《短期气候预测综合业务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等研制情况。该系统具有数据库的查询、气候诊断、相关分析、图形图像生成、统计计算、气候模式预测、预报质量监控、会商演示环境等功能,其特别是系统集成性好,结构设计合理、新颖、功能多、用户交互界面美观,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