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保证地名普查成果质量,北京市对地名普查全过程进行了监理。本文基于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监理实践,对地名普查监理的目的、流程、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城乡规划工作和民政工作的市领导任组长、26个委办局为成员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地名普查的总体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指导质监、技术咨询等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委,具体承担本市地名普查组织实施的日常工作。各区政府也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本区的地名普查工作。2014年以来,陆续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背景,详细阐述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范围、任务、内容,着重从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方法,并总结提出了普查的关键环节和创新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已经进入成果转化利用阶段。根据民政部要求,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北京市地普办基于地名普查成果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满足普查成果的信息化共享。本文基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研究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平台系统的数据库建设流程,以及相关的数据体系和规范标准,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数据库建设思路,实现了成果转化利用。  相似文献   

5.
张冲  刘永轩 《北京测绘》2020,(4):462-466
为实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目的,利用普查成果数据,基于WebGIS、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方法,开发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总体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深入挖掘地名特色和文化内涵,以讲地名故事、检索地名信息及空间位置、统计地名图表等多种形式,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权威地名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主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北京市地名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桐庐县第二次地名普查的目的、任务、实施工作流程及建库方法,地名普查主要包括地名目录整理、地名登记表填写、野外地名坐标测量及照片拍摄、内业地名数据整理建库、地名成果数据提交及输出等工作阶段,并重点强调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飞 《北京测绘》2021,35(2):178-182
地名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名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情感。为摸清地名家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我国开展了两次全国性地名普查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地名和测绘的渊源,阐述了跨越30年的北京市两次地名普查的时代背景和要求。通过测绘技术在两次地名普查实施中的应用,折射出30年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由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ArcGIS软件是针对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属性数据等进行编辑处理的一款GIS软件,目前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开发整理等各方面,都能看到ArcGIS软件的身影。由于地名具有空间、属性信息,ArcGIS软件在地名普查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主要介绍ArcGIS软件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珠海市斗门区及香洲区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测绘工作为例,探讨广东省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技术路线以及普查成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市情普查数据成果以优良率100%、批成果91.2分的分数通过该中心的省级质量验收。自此,这项历时两年零九个月,总投入超过600人次、累计超过300000个工日的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市)情普查数据获取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作为本次普查的主要承担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带领下,圆满完成了国家第二批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名文化,这便是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自2014年夏天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开始进行第二次地名普查.可想而知,普查结束后,大众媒体上又会登出同名的地方有多少.这就像人口普查后,媒体公布全国有17034人叫“刘德华”一样.中国人为何喜欢用同样的地名?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向煜 《北京测绘》2016,(4):62-65,5
针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现有技术路线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移动GIS的数字化调查解决方案。结合地名普查的实际要求,详细介绍了数字化调查系统的系统构架、数据组织、系统功能等,并探讨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各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用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技术方案。从地名普查的角度分析了技术方案的选择、资料收集、不同资料的优缺点,并详细阐述了提取、整合、建立数据库,制作工作图等相关技术流程。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应用于地名普查,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数据成果的质量和应用价值,是测绘新技术和成果服务于国家、社会和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是以基础测绘、专业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为主的专业化综合性生产科研单位,现有职工800余人,下设1个基础测绘院、3个专业测绘院及基础地理信息工程院和航测遥感院、人文地理研究院(地理信息制图院)、北京市绘寰测绘事务所、北京九州宏图技术有限公司等部门。具有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规划测量、市政测量等)、不动产测绘和地图编制、互联网地图服务等综合设计、生产能力;可承担各种大型、特殊、复杂的测绘工程;可提供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图数字化、空间数据库建设和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城市、智慧城市)设计开发、地理国(市)情监测(普查)、地名普查、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等技术服务。在北京市规划和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作为全国第二批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的承担单位,选取北京市西城区作为北京市普查试点的区域,全面开展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并探索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总体技术路线,摸索相应的工作方法和机制,总结普查试点的经验,为后续全面铺开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未雨绸缪。本文首先简单阐述地理国情普查的意义和背景,接着详细介绍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总的技术路线及相关的技术方法,最后,总结开展普查试点存在的困难以及相关的建议等。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1979年开始,投资数千万元,数十万人参加了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现除青海部份地区未完成、西藏地名普查尚未开始外,全国大规模的地名普查已经基本结束。获得了几百万条十分宝贵的地名普查资料。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料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一些地区和单位已经建立了一些初等的地名数据库,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随着国民经济开展的需要以及计算机硬、软件价格的下降,办公室自动化逐渐普及,将会有更多的地区和单位开展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工作。为此,当前急需着手制定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国家规范。其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资金和人力,使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地名数据库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从而便于资料共享和技术转让,便于广大用户使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地名数据库,并为今后建立计算机网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方面,国际上有不少经验教训。例如,美国林务局从六十年代开  相似文献   

17.
地名凝结了区域文化及历史过程,蕴涵丰富的文化信息。如何挖掘地名文化信息是一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结合文本知识、专业知识、先验知识、专家知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通过建立知识库及提取规则,采用数据制图、模型制图、知识制图等制图方法实现中国大陆方言地名、地名通名制图。结果表明,制图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地名的空间分布范围,揭示区域地名通名的高频词汇特征,可以为区域地名管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18.
《北京测绘》2015,(2):155
<正>2013年-2015年,按照国务院安排部署,北京市在所辖的14个区、2个县以及其他市管辖区域幵展了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本次普査是北京市首次开展的针对地理国情、地理市情的全面普查活动,是北京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头号工程,也是提高地理国情、地理市情信息服务政府、企业和公众能力的重要途径。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由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族自治区标准地名图集》(以下简称《图集》)采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成果数据和经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现势资料为基础编制而成。本文介绍了《图集》编制的背景和表示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利用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在当前数字制图环境下地名图集的设计方法和编制过程,反映了《图集》的设计特点,阐述了《图集》编制的关键技术,对专题地图集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市为例,基于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结合道路门牌编码规则,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线性内插的门牌地址匹配方法,实现了大批量门牌地址文字信息的快速空间化,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市地理国情普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