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河大坝建在白云岩上,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坝基深层岩溶承压水是其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当坝区发生特大降雨时,坝基承压水对大坝的安全已构成了威胁.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保坝工程措施.并建立了长期观测网.本文根据长观资料就坝基深层岩溶承压水水位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由这些因素所产生的各种动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6个典型观测孔的承压水位资料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与AR(n)模型和承压水位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关中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中平原148个潜水监测点和116个承压水监测点近年地下水统测资料,分析潜水和承压水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对潜水水位变化规律按照地貌分区进行研究,对承压水变化规律按照各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研究。分析各区域潜水和承压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安市城区南郊和西郊以及咸阳市水位目前处于上升趋势。承压水水位上升幅度较大,潜水也有一定幅度上升。周至户县长安南部一带由于农业发展,承压水和潜水下降幅度较大。研究结果为地下水开采和调节地下水位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锦梅  周训  谢朝海 《现代地质》2009,23(6):1174-1179
在广东省湛江市深层承压水开采过程中,在开采区内形成了区域水位降落漏斗。降落漏斗的形成对深层承压水的化学特性产生了一些影响,具体表现为:西部和西北部铁含量低,北部铁含量高,降落漏斗附近铁含量中等。对降落漏斗内深层承压水铁分布进行演化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降落漏斗内深层承压水的补给可能来自北部高铁承压水、西部和西北部低铁承压水以及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由这些地下水混合而成,高铁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来源。降落漏斗中心区深层承压水的大量人工开采导致其铁含量升高。地下水在向降落漏斗中心区的径流过程中,不但发生了方解石、白云石和赤铁矿的溶解作用以及菱铁矿和水绿矾的沉淀作用,而且发生了Na+与Ca2+的交换、铁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复杂的水-岩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实际工程水库岸坡失稳资料和现有岸坡失稳模型,指出现有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的水库岸坡承压水模型。给出了承压水模型适用条件,推导了滑带底部承压水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了考虑承压水时的岸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验证了承压水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承压水情况下,岸坡稳定性受降雨入渗量和库水位变化的影响显著,且两个影响因素联合作用的效果比单个因素作用再叠加更明显。承压水岸坡渗透比在(10-5~10-2)区间时,岸坡稳定性最低,安全系数存在一个最小值,最易发生失稳。渗透比相同时,降雨入渗量越大,岸坡稳定性越低。  相似文献   

5.
银川地区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川平原属中温带干旱区,蒸发强烈,潜水水质差,承压水是银川市地下水开采的主要水源。通过ArcMap空间分析、传统作图分析、氢氧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分析银川地区承压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探讨了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第一和第二承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在水平方向上相似,在垂直方向上存在一定差异。水平方向上,两层承压水水化学特征存在一定分带性,而潜水无明显规律性。两层承压水在靠近西侧补给区溶解性总固体(TDS)较小,阴离子以HCO-3为主,阳离子以Mg2+和Ca2+为主,向东溶解性总固体逐渐增加,在银川断裂附近,阴离子变为以Cl-和SO2-4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垂向上,由于银川断裂贯穿承压和潜水含水层,且潜水水位高于承压水位,第二承压水可能主要受到更深层地下水沿着断裂的混入作用,第一承压水可能同时受到更深层地下水和潜水的混入,使得在银川断裂附近,部分第二承压水TDS大于第一承压水,且具有更高含量的Na+和Cl-,及更低含量的Ca2+和HCO-3,也有部分第一承压水TDS大于第二承压水,该部分第一承压水中的个别水样TDS大于潜水。由此得出,银川断裂的发育及其对潜水及承压含水层的贯通作用是控制该区地下水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承压水继续过量开采,承压水位持续下降,将进一步激发潜水和更深层地下水的混入,从而导致承压水质恶化。因此控制银川区承压水的过量开采,对于承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承压水地层施工钻孔灌注桩时承压水地层类型及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危害,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不注意承压水的危害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从东昌路地铁车站降承压水的实际出发,根据野外实测数据,利用降承压水理论以及降承压水的特殊工况,对水头,水头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在抽水过程中水头的异常现象作出了客观的分析.并试图通过实测结果和图表的理论分析,寻找上海地区降承压水水头分布范围及其与地面沉降之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地下水模拟信息系统软件(CCRI-GWMIS1.0)设计思想。该软件运行于中文WINDOWS95中,具有数据输入、自动剖分、Kriging插值等前处理功能,可以进行二维潜水和承压水、三维潜水和承压水数学模型的有限元模拟,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直接用DXF格式文件表达,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9.
刘江  王西文  李瑜  潘丽媛 《地下水》2009,31(2):48-49,62
阐述了深层承压水的含义,分析了山东省深层承压水的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动态特征及超采深层水所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加强地下水勘察评价与监测,封井要做好闭井处理和适时适地进行人工回灌这三项深层承压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和静县平原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内罗梅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采用Piper三线图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潜水以Ⅱ类水为主,浅层承压水以Ⅱ类、Ⅲ类水为主,深层承压水以Ⅲ类水为主。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质量超标率分别为25%、19.05%和33.33%.从地下水受污程度来看,浅层承压水>潜水>深层承压水。该区潜水主要为HCO3-·SO42--Ca2+·Mg2+型,浅层承压水为HCO3-·SO42--Mg2+·Ca2+·Na+型,深层承压水为HCO3-·SO42-·Cl--Ca2+·Na<...  相似文献   

11.
张光辉  王金哲 《水文》2002,22(3):5-9
通过对近30年以来海河流域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实际开发利用状况的分析,阐明了深层地下水资源实际利用的特殊性;从深层地下水的自然属性出发,通过对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及其开采过程中激发释水效应的剖析,揭示了深层地下水自然释水和开采条件下释水的规律,提出了便于实际应用的广义“深层地下水释水”理念。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深层地下水储量资源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12.
白杨水源地座落在渭河下游重镇——渭南市西北约5km处,为渭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区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巨厚,地形平坦,降水充沛,地表水丰富,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按含水介质的埋藏条件可划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4个含水岩组。为了进一步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形成机制、储存运移过程、排泄开采条件,本文结合环境同位素(包括14C、13C、3H、D和18O)对水源地地下水年龄、地下水运动速率以及一些水文地质参数进行研究和探讨。而同位素测定表明:水源地潜水为现代水,3H含量较高,河水补给量占1/2  相似文献   

13.
敬信盆地第四系下更新统沉积环境以冲积扇相为主,发育有下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x);中上更新统以湖泊相为主,发育有上部孔隙承压含水层(Ms);孔隙潜水含水层的的发育层位为全新统。盆地内各层位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上、下孔隙承压水主要靠孔隙潜水越流补给,其动态变化滞后于孔隙潜水近一个月,地下水向图们江径流、排泄。潜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化学类型复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强,上部承压含水层水质优良,下部承压含水层水质稍差,水中Fe、Mn含量较高,并沿图们江向下游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依据钻孔岩性,水文地质资料,将文峪河冲洪积扇平原分为上游单一潜水区和中下游承压水区,中下游垂向划分为上部弱水含水层和下部较强承压水含水层,对上游潜水和中下游承压水用二维侧向流数学模型,对中下游弱潜水用一维垂向流数学模型,在计算了现状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在扇上游集中采水时,按工业开采和农业开采,以地下水多年总补排均衡,水位长期稳定的约束条件地下水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15.
对含承压水地层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下水位和出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场测试结果表明,(1)撕膜和非撕膜的塑排板施工工艺能有效防止承压水贯通,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效果较为明显;(2)联合预压期间地下水位相对稳定,最大水位下降值为1.8 m,工程后期SW2水位上升约1.0 m,说明加固区局部已贯通承压水层;(3)加固区内外承压水水位变化具有类似的规律,加固区内外水位变化分别受真空度分布和降雨的影响;(4)抽真空初期出水量较大,随着抽真空时间增加出水量迅速减小,在工程后期单泵出水量小于同一地区相同工法加固深厚软基的单泵出水量,说明研究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并未完全贯通承压水地层。  相似文献   

16.
徐长节  徐礼阁  孙凤明  於锦  杨迪 《岩土力学》2014,35(Z1):353-358
存在地下承压水的深基坑,当基坑底部承压水层顶部的残留土层不能与承压含水层水头平衡时,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管涌及坑壁失稳等问题。对相关承压水处理风险源进行分析,针对勘察、设计、施工各阶段都提出具体要求。实例中的基坑临近江面,基坑下承压水与江水存在贯通通道,河道水位变化时会引起承压水头增减,由于设计水头埋深参考值是针对一年观察期而得到的,未考虑到历年水头变化,成为事故埋下隐患,最终因为施工期间河道涨水导致承压水压力超过预期引起了基坑涌水。事故发生后,现场紧急采取堵漏措施,采用灌浆法加固基坑土体,改善土体性质,增加不透水土层的厚度,最终已解决基坑开挖时出现的涌水等现象,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安全完成。灌浆法加固是承压水较大情况下基坑安全开挖的有效方式,研究结论对于承压水的风险控制特别是临近江海的工程的设计施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微承压、第一、第二承压含水层中。本文在上海市区关键土层地质编图的基础上,针对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承压含水层的分布特征,进行承压含水层的结构类型分区,为工程降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锋凯 《地质与勘探》2017,53(5):1010-1016
华北煤田煤系地层的底部为含水丰富的奥陶系灰岩,该层灰岩与地表水系和煤系地层含水层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许多大型突水是采掘空间与含水层之间形成突水通道引起的。因此,分析开采工过程中底板岩体中含承压水裂隙的断裂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作者提出的数值方法分析了含高压水裂隙在开采过程中的断裂力学特性。假设裂隙面上作用着均匀水压力,考虑地应力的影响,采用断裂力学的叠加原理,分析了采煤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含承压水裂隙的断裂力学特性,讨论了开采过程中底板承压水导升。结果表明: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位于底板岩层且与含承压水岩层连通的裂隙,会在承压水水压力和扰动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破坏,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会增加;这就增加了底板突水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条件与水、土应力平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晓图 《江苏地质》2004,28(4):233-237
基于水、土应力平衡观点,获得了对Ⅱ承压水过量开采发生地面沉降和可开采资源的认识,但平衡条件尚有模糊性,认为承压水一开采就产生水、土应力失衡。其分析研究在含水层弹性释放量上,未分天然状态土体自重压缩和开采至水、土应力失衡互动时含水层压缩弹性释放量,这就导致水、土应力平衡条件认识上的模糊性。通过土体压缩曲线与地面沉降发生曲线变化特征,结合苏州市城市规划区东部郭巷Ⅱ承压水开采过程中水位与地面沉降同步监测资料研究,论述苏锡常地区Ⅱ承压水具高压强,有一个天然动态下水、土应力平衡面,Ⅱ承压水开采其顶板以上土体不同厚度区,按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上水压力控制开采,不会发生地面沉降。这一问题的深化有助于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和承压水可开采资源评价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认识,为超采区划定和沿江及高水位地区由封井转入按水、土应力平衡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彬长矿区白垩系洛河组、环河组地下水水质在横向上和纵向上的都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由于环河组岩层中含有石膏层,导致SO42-含量增高,水质较洛河组差;洛河组在补给区水质较排泄区好,虽然未来矿区工农业用水的方向可以是本区内洛河组承压裂隙—孔隙水,但由于本区洛河组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故此水源地可供开采量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