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用分形论研究地形图的自动综合,提出以一组数学公式和少数控制点数据来表示地貌数据库的问题,叙述了地貌仿真库研究的思路和数学模式,并通过概述仿真库在军事上的作用,说明了该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貌及等高线表示的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问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鑫  廖鹤  赵美玲  周文龙  曹水艳  周世宏 《测绘学报》2014,43(12):1238-1244
针对斜坡地形、台阶地形和植被地貌、分界地貌建立了4种基本模型,研究了不同的地表空间起伏和反射率分布对回波信号时空分布特性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仿真了4种模型下Geiger探测模式星载激光雷达的高程测量精度,发现:地形起伏主要影响回波信号的时间分布特性,统计条件下可以消除测量误差;回波信号空间分布特性变化主要由地貌(反射率)的变化引起,误差较小可以忽略.研究结果表明:激光三维测绘卫星对垂直陡变地形(如城市建筑)、斜坡地形(如山坡)、分界地貌(如水陆分界)和折射率起伏地貌(如植被地貌等)具有良好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貌表示方法的演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游雄 《测绘工程》2000,9(4):1-6
在地图上表现地貌的三维形态.是地图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地貌表示法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代表了地图学的进步。回顾地貌表示方法的演进,有助于把握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脉搏.加深对地图学未来发展的认识。表文按年代顺序,来描述地貌表示法的三种主要类型一写景符号法、水平投影法和地景仿真法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与技术背景和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5.
地貌晕渲生成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貌晕渲生成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讲述了ArcInfo和Atlas3D软件在生成地貌晕渲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旨在通过技术交流,提高地貌晕渲图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的现状、流程,对其进行改进的同时,首次用智能方法对建库有关图斑、辖区、线状地物等要素的建库成果进行评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7.
安敏 《测绘通报》1993,(1):31-32,41
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要求,做好测绘保障工作非常重要,为此必须建立测绘数据库。数据库中信息的获取通常以图幅为单位,它包括了地形图各类重要地形信息,如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地貌、土质、植被、数字要素、各类注记和文字等。分幅获取数据使建库工作能快速进行,也使得地图信息便于管理和利用,但是分幅建库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接边和合幅。接边是指将相邻两幅图的同种地物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地物单  相似文献   

8.
艾比湖阶地三维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STER、ETM、SPO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遥感软件对影像增强处理,突出了艾比湖湖积堤信息。将实际采样点、卫星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叠加,确定了湖岸线和阶地遗址。通过构建水淹模型,方便准确地获得艾比湖阶地的实地三维信息,制作高精度DEM数据,生成仿真的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实现了艾比湖的三维显示以及三维水淹,可以从不同角度、视点和高度观察地貌的整体和部分特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还可以准确地计算不同时期湖面面积、体积,确定水淹范围,反演不同时期艾比湖湖面情况,对研究艾比湖难以到达区域的地貌形态和地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制图和GIS的迅速发展,对于有着广泛应用的地貌形态特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以科学、系统、深入定量研究的迫切要求,以便获得更科学、合理的应用.作为一个系列研究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用2维空间的等高线表示3维空间地貌形态的科学性这一问题.为此,文中引入了地貌截影及截地貌的概念,通过地貌分解定理与表现定理的证明,以及等高线、地貌截影和截地貌三者之间的等价关系的论述,最终从数学上解决了上述基本问题,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貌晕渲中光源使用方法与用色规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设计彩色地貌晕渲图的交互式人机协同方法,并着重对晕渲中灰度值和色彩的调整方法进行改进和试验。试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彩色地貌晕渲效果比单光源彩色地貌晕渲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地貌是自然条件要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或国土整治规划方面,地貌条件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光、温、水的再分配,影响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地貌条件的分析,有很多方面,如地貌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坡度等等,而地表切割分析图,只是地貌形态分析图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传统手工晕渲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原理,着重研究了坡度和坡向对地貌晕渲中阴影强弱和明暗程度的影响,提出了变比例调整高程和晕渲笔调调整两种方法。实验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能有效改善地貌晕渲图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历史地貌的复原研究,提出了一种重建历史地貌三维场景的方法。以历史地形图为基础研究资料,对其进行整理、挖掘与分析,并结合GIS技术建立了DEM,生成了三维立体场景。利用该方法建立了百年前白洋淀碟形洼地的三维历史地貌模型,对于该区域历史环境和演化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历史地貌重建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地貌晕渲的方法和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地貌晕渲的基本理论出发,采用先进的OpenGL软件开发平台,实现了计算机地貌晕泻的全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地貌晕渲的特点以及关键技术的实现等。  相似文献   

15.
1:1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产中,地貌要素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DEM产品的质量,而地貌要素的高程赋值检查,对于有效地进行地貌要素的质量与检测,提高DEM生产的效率与产品的可靠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通过对DEM生产流程的分析,给出了地貌要素高程赋值及检查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坡度坡向的地貌晕渲实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规则格网DEM数据,研究基于坡度坡向的地貌晕渲制作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坡度坡向算法、光照模型和光照插值算法,实现基于坡度坡向的地貌晕渲。  相似文献   

17.
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美国SRTM-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技术,并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表坡度 及地形剖面等分析手段,对阿尔泰山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阿尔泰山脉平均海拔约1 790 m,平均坡度约21° ,其高海拔与高坡度的现代地貌特征,主要与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有关; 山脉严格受到以北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与控 制,其发育的构造地貌单元基本上呈北西走向特征; 山脉阶梯状地貌特征明显,共发育5级剥夷面,不同级剥夷面所处的海拔不一 样,同级剥夷面具有东北侧高于西南侧,山脉东、中段高于西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1:600万中国分层设色晕渲图的试验总结,并探讨了小比例尺地势图上地貌特征的晕渲表示法和色彩整饰。本文选取了各类样图,就明了用不同晕渲技法,刻划不同的地貌形态、区域地貌特征和反映平原的微起伏。在整饰设计过程中,主要试验了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地貌表示法。通过以上试验,主要收获是:1.地貌形态的晕渲表示法是研究晕渲法的主要课题之一。应该充分掌握和运用晕渲绘制法的艺术特点,正确而完美地反映地貌特征,包括各种山区地貌、特殊地貌、平原微起伏、海岸形态等。同时,力求表示在形态上有反映的地貌成因类型。2.通过1:600万晕渲图的试验,我们认为,如晕渲能提高和改进对地貌形态和区域地貌的表达力;在内容上和效果上如能使等高线和晕渲法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地表示地貌。那末,地势图用晕渲法为主,以等高线、分层设色法为衬托的方法来表示地貌是可行的,并能进一步改善对于地势起伏和地貌形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地貌学研究趋向与教材内容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地貌学教材既滞后于学科发展,又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问题,该文基于近20年来国际地貌学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现行地貌学教材基础上,增加行星地貌、生物地貌、地貌系统与气候变化、数字地貌、中国地貌概要五个版块内容;教材结构可设计为绪论、内营力地貌、外营力地貌、行星地貌、中国地貌概要、地貌调查与研究方法六部分;将部门地貌学内容删减至整个教材的50%左右;在绪论中增补近20年地貌学理论、技术方法进展,在每章末尾增列建议阅读文献和书目;更新地貌灾害和应用地貌案例、地貌调查与研究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和光盘;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实习指导书。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GIS技术与数值计算的库岸边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相关的地质、地貌、岩土性质、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在对水库库区景观进行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将宏观上的滑坡危险区域识别与微观上的危险区域内边坡稳定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库岸边坡稳定性问题,并对库区复杂条件下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