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砂岩储集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油气储集岩(砂岩)粒间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与各种矿物相互吸附、结合(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的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烷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藏油气注入过程。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油气藏微观不均一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潘长春  杨坚强 《沉积学报》1998,16(4):98-104
油气储集岩中不同孔隙类型(开放型与封闭型)中的油气组分、孔隙中自由状态的油气组分、矿物颗粒表面吸附(束缚状态)的油气组分、以及矿物内部油气包裹体之间常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甾、萜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成藏阶段油气组成的地球化学特征,展示了油气充填过程,同时为油源对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矿物学和矿床学为指导,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层位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人工重砂样品中分离和挑选矿物组分,经电子探针研究,首次在该矿床含矿层中发现胶硫钼矿、铀石和含钛铀矿物等新的矿物组分,丰富了本矿床的矿物组合。此外,对含矿层中有机质的含铀性进行分析,认为油气还原过程有2期,早期不含铀,晚期含铀,从而佐证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红色杂岩系在油气还原退色过程中形成的砂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4.
<正>油气盆地流体包裹体压力是研究含油气盆地一个重要参数。当流体被包裹在矿物中时,包裹体形成时的温度、压力、组分也会继承当时埋深时周围地质环境的地质温度、埋深压力与地质流体组分,构成一平衡体。故包裹体形成压力与形成温度(均一温度)、包裹体组分是相关联的平衡体,可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组分等推算形成压力。具体的推测压力方法有:1.伴生盐水包裹体内子矿物形成压力分析。伴生盐水包裹体形成时或形成后会产生固体子矿物,实验  相似文献   

5.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6.
叶素娟  姜亮 《矿物岩石》2001,21(2):38-41
通过对西湖坳陷花港组砂岩成岩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有机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成岩阶段形成的自生矿物中有机包裹体的类型,产状和组分特征各不相同。本研究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包裹体有机组分以及α石英ESR测年技术,通过包裹体有机组分的成熟度特征,结合区域埋藏史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史,确定了砂岩成岩史与有机质成熟史,并探讨了油气运移时间的关系。本区存在两期油气运移;一期与砂岩晚成岩A阶段的石英加大发育期一致,年龄约为24Ma以后,另一期则与N1末期的龙井运动引起的挤压所造成的裂隙有关。  相似文献   

7.
甘贵元 《地学前缘》2004,11(4):510-510
特态矿物是指由于油气运移、在成藏后的烃及非烃组分向地表“垂直”渗漏、逸散而导致形成的次生矿物,它能够证明下伏地层有无油气存在,确定油气藏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 1 什么是特态矿物“特态矿物”是指由于与油气藏有关的烃及非烃组分向地表垂直渗漏、逸散而形成的次生矿物,包括那些留在矿物晶体中能够直接或间接指示下伏地层有无油气存在的次生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欧南凹陷是石炭系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构造单元,具有一定勘探潜力,但对有机质富集机理认识不清导致对优质烃源岩分布的预测缺乏有效指导,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地球化学分析、XRD、SEM等分析测试,对石炭系烃源岩矿物组分、 有机质丰度、 干酪根类型、 热演化程度、 形成环境、TOC与主要矿物关系等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油田易塌地层分类及泥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芸 《矿物岩石》2001,21(1):55-58
地层矿物组分,理化性能分析是整个泥浆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对江苏地区主要勘探开发区块地层的岩心矿的组分和理化性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地层分类及地层泥浆技术及工艺的适应性研究,制定也富民等2个区块的泥浆技术方案,解决了一些地区的塌垮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崔庄,码头庄会战中,大大减少复杂事故的发生,缩短了钻井周期,完井周期,保护了油气层。  相似文献   

11.
无机组分在油气生成过程中可能具有的潜在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带来的某些新启示魏春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矿物表面吸附,无机催化-抑制作用,海底热液活动,稀有气体地球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希金矿I号矿床矿石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阿希金矿Ⅰ号矿床的矿石物质组分研究,划分了矿石类型和矿石结构构造。查明了矿石的化学组分和矿物组成,详细研究了金矿物和主要载金矿物的矿物特征和标型特征。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成因特征,结合石英包裹体测温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阿希金矿Ⅰ号矿床为以低温为主的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陶永和 《云南地质》1997,16(1):59-67
寒武系磷矿主要由钙磷酸盐、碳酸盐、硅质及硅酸盐类等矿物组成。文中研究磷矿石中化学组分与矿物组成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主要化学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式(近似数学模型),适用于磷矿勘查和开发利用对磷质岩、矿石的矿物和化学成分的研究分析及未知化学组分的测算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含油岩石的荧光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杰  高殿福 《矿物岩石》1998,18(3):106-111
在紫外光照射下,很多有机物质和部分无机物质能够发出不同颜色和亮度的荧光。本文研究了含油岩芯中岩石矿物的荧光特征,指出采用氯仿(或乙烷)试剂浸泡岩样是区别岩石矿物荧光的有效方法。本文着重对含油岩芯中有机质组成以及有机组分与荧光颜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依据含油岩芯的荧光颜色可以进行油气水层的荧光解释。  相似文献   

15.
莫北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油气组分并结合原油的地化参数研究了莫北油田气藏的成藏时间,期次,油气源,油气运移和注入方向。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油田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气藏成藏时间和油气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油气组分并结合原油的地化参数研究了三台-北三台油气田油藏的油气源、成藏时间、成藏期次、油气运移以及油气的注入方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年在油田工作中岩石检测及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了薄片鉴定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特殊应用案例,如根据特殊矿物的指相性进行碎屑岩沉积相判别、根据岩石组分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特殊储层分析、利用显微镜简便易携带及矿物特有的结晶习性进行油田生产现场结垢物分析等等,充分展示了薄片鉴定手段在勘探开发实践中"现场指示、快速评价、简便准确、经济实用"的功能,用翔实的案例资料和丰富的图版,展示了微观研究手段在油气储层评价、生产疑难问题解决等多方面的特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河南省西峡县杨乃沟泥质片岩为研究对象,在矿物学工作的基础上,把Greenwood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成功地运用到了实际的矿物共生分析中,讨论了杨乃沟泥质片岩的矿物共生关系和某些组分对共生关系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揭示了该方法的潜在意义和优越性,同时表明:矩阵代数投影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具理想组分的体系,而且也适用于实际的矿物岩石体系。  相似文献   

19.
沉积岩石中断裂与裂缝是含油气盆地流体活动的重要通道,断裂与裂缝中充填的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矿物脉体是烃-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记录了断裂、裂缝形成过程中不同期次流体性质、组分、来源以及温压场、氧化还原环境等信息,为研究沉积盆地断裂发育、流体动力场特征、物理化学环境及封闭与保存条件等地层古流体活动、动态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系统总结了含油气盆地微观裂缝脉体流体活动示踪、演化的基本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现状,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通过对裂缝脉体充填的成岩矿物岩石学观察,分析成岩矿物类型、结构及形成的相对次序;(2)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的同位素、微量-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测试,示踪成脉古流体性质、来源、温压-氧化还原环境等;(3)通过对脉体成岩矿物放射性同位素(如U-Pb、Re-Os等)的测试,精确确定脉体形成时间,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探讨脉体形成过程、流体动力场环境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地质应用前景,以期为含油气盆地古流体演化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与保存等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油气资源评价及油气勘探远景预测中的应用是90年代应用石油地质学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包裹体在油气形成、演化、运移、聚集以及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远景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