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托云、奥依塔格晚侏罗世古地磁研究,获得了托云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5°,Is=50.8°;古地磁极:λ=81.0°,ψ=247.0°,古纬度31.5°N。奥依塔格地区特征磁化方向:Ds=118.4°,Is=55.9°;古地磁极:λ=4.9°,ψ=120.6°,古纬度=36.4°N。从古地磁结果认为:①托云和奥依塔格相对托云地区产生顺时针旋转;②这两个地区古纬度为31°~36°左右,与塔里木平均古纬度30°N是基本一致的,但与现在纬度差达8°~10°左右,造成纬度差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造成的;③塔里木晚侏罗世古地磁亦与华北、华南基本一致,说明晚侏罗世塔里木、华北、华南三板块已联合成一个整体,拼合成统一的中国大陆,其位于热带—亚热带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
利用塔里木地块新的古地磁资料,研究了塔里木地块漂移和构造演化历史,对北方大陆形成提出了新的认识。从古纬度资料反映出塔里木地块泥盆纪位于北纬13°,到二叠纪晚期达到了北纬25°,向北漂移了12°左右,同时顺时针旋转了40°,自二叠纪以来塔里木地块又向北漂移了10°左右,并顺时针旋转了20°。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m组古地磁方向或士古地磁极数据,采用数学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综合研究二人在关系的简单方法。在我们所应用的m组数据中,数据差别很大,每组的合成向是也未知。采用费歇尔分布的数值分析表明,若给出一组适当的平均值,即使这组数据的精度变化很大,也会获得极为可信的值R。  相似文献   

4.
属于帕米尔弧山前带的乌帕尔剖面和属于南天山山前带的巴对布拉克剖面,现今的纬度差为0.56°,但是下第三系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其古纬度差很大.乌帕尔剖面齐姆根组上部的古纬度为8°N,而巴什布拉克剖面巴什布拉克组第5段的古纬度为36.1°N。若考虑到当时板块的相对运移速度,估计始新世早期巴什布拉克地区的古纬度大致为31°N,与当时乌帕尔所处位置的纬差达23°。又根据Klootwijk测得的帕米尔西北缘利什坦层的古纬度值,在始新世末期.包括乌帕尔在内的帕米尔前缘与以巴什布拉区为代表的南天山山前带之间还有至少10°的纬度差。古地磁资料表明,始新世早期,塔里木海宽达2000km,此时印度板块西北端已与欧亚板块局部碰撞,至始新世末,印度板块向北推进20°,帕米尔弧前缘与南天山山前的距离缩短到约1000km,原塔里木海的两侧上升为山前平原。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地块二叠纪古地磁结果及二叠纪中国大陆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下二叠统的三个剖面中采集的标本,获得了两个古地磁极:一个获自灰岩剖面(λ=65°N,φ=163°E,K=128,A_(?5)=4°,n=11).另一个获自两个玄武岩剖面(λ=55°N,φ=172°E,K=66,A_(95)=4°,n=21).结合原先已发表的数据,塔里木地块二叠纪古地磁场为λ=61°N,φ=177°E.K=98.A_(95)=9°,N=4.塔里木地块古纬度比中朝、扬子地块高得多,认为这些地块是分开的大陆地块.晚二叠世.塔里木、西伯利亚、中朝、扬子地块之间发生过重要的相对运动表明.地质上推断的晚古生代碰撞、并合作用在中亚及东亚的复合构造演变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6.
闽粤晚白垩世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沙县至上杭、广东兴宁至河源上白垩统采集古地磁学定向样品390个(39个采点),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表明,闽粤两地的晚白垩世地磁学数据具有廊的重合性,福建:古地磁偏角11.7°,地磁倾角42.9°,地磁极位置北纬79.4°,东径210.3°;广东;古地磁偏角10.7°,古地磁倾角44.0°,古地磁有位置北纬80.1°,东径193.4°,该古寺磁学数据反映了中国华南地区自晚白垩世至今曾经厍过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地块新生代古地磁新数据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朋武  崔军文  高锐  李莉 《地球学报》2001,22(6):563-570
5个新的古地磁数据结合已发表的成果反映了柴达木地块晚第三纪以来的旋转运动特征。东西部旋转运动的差异性反映了不同地区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即从西到东从北转向北东,与震源机制解有很好的对应性。与塔里木南缘相对照,则更进一步说明了青藏高原北缘旋转变形的差异性。柴达木盆地和酒泉,肃北旋转方向的差异预示了两地区间存在左旋错动。  相似文献   

8.
曹勇  孙知明  刘栋梁  张蕾  叶小舟  郑勇  何祥丽 《岩石学报》2017,33(12):3989-3998
通过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北缘尼玛县城附近晚白垩世红层8个采点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了研究区晚白垩世可靠的古地磁数据。通过系统热退磁获得了采样剖面高温特征剩磁方向平均值为:Dg=9.9°,Ig=5.5°,κg=30.3,α95=10.2°,N=8(地理坐标下);D_s=8.2°,I_s=27.4°,κs=37.6,α_(95)=9.2°,N=8(层面坐标下);对应古地磁极为:71.2°N,241.9°E,dp/dm=5.5°/10.0°。该高温剩磁分量在地理坐标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有显著差别,具有正、反极性,并通过了倒转检验,由此认为其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块北缘在晚白垩世位于~14.5°N的古纬度位置(参考点:31.8°N,87.2°E)。对比稳定亚洲大陆参考极显示晚白垩世以来拉萨地块北缘与稳定亚洲大陆之间发生了1200±630km(10.9°±5.7°)的南北向构造缩短,但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旋转作用(0.8°±5.9°)。综合地质证据提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所造成的亚洲大陆内部南北向构造缩短主要集中在拉萨地块以北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块大兴安岭地区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块大兴安岭地区古生界泥盆系,奥陶系及岩体的古地磁研究,结合已有的古地磁研究成果,发现奥陶纪时,东北地块,东北地块,西伯利亚地块,华北地块很接近,表明三者此时可能为联合古陆,泥盆纪时,东北地块快速向南向北运动,导致三者之间的分离,至晚二叠纪,东北地块靠近华北地块而远离西伯利亚地块,至晚株罗世-早白垩世,三者又拼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古地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早古生代阶段,河西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地块古纬度接近,且漂移过程中形影相随,说明其间并无洋盆相隔。志留纪末,河西走廊过渡带与阿拉善地块拼接,但二者磁极位置与古方位均有差异,可能表明走廊过渡带相对于阿拉善地块同时作了顺时针旋转。泥盆纪时,两地块古纬度一致,但古方位不同,可能反映在碰撞拼合后二者间仍有相对的旋转运动。二叠纪时,二块体的空间位置及其配置关系已与现状接近。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由柴达木地块上得到的晚石炭世灰岩和砂岩的古地磁资料表明,该地块在晚石炭世时位于北纬26°,与当时的塔里木地块相邻或可能是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因而,柴达木地块应是安哥拉古陆的南界。晚石炭世之后,柴达木地块上的采点相对于塔里木地块有过运动,表现为柴达木地块相对于塔里术地块沿阿尔金断层向东移动和作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2.
田五红  牛修凯 《地球科学》1999,24(2):149-150
在河北武安大淑村刘家沟组布采点13个,采样91个,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陆块与陆块在早三叠世时尚未形成一体,自上三叠世至今,华北陆块以反时针,扬子陆块以顺时针,各自旋转了数十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塔里木地块及其以南的昆仑、羌塘和拉萨地块晚中生代特别是晚白垩世古地磁数据,提出青藏高原自晚白垩世后北向移动两千余公里,主要并不是通过它本身的大规模地壳缩短来完成,而是与塔里木地块一起作大规模整体北移的结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欧亚大陆北部稳定区和塔里木地块之间广大的中亚构造带,自晚白垩世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缩短。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安徽五河荣渡金矿隐伏区构造中运用古地磁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进行构造解析的方法和步骤,对其结果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一方法有简易、费用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华南地区古地磁研究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2000余个热退磁样品,经计算获得极点60余个,可以构成代表华南地区不同块体的视极移轨迹5条,并与已知的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极移轨迹进行对比,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在研究区内划分出扬子、华夏两个地块和江南、怀玉山-越北两个地体。同时本文还对有关的地层对比和各地块间的演化关系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石炭统达拉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拉阶一名最初见于项礼文等(1980)的文章,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达拉组,典型剖面位于贵州省盘县县城以东约30km的达拉村。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厚层至块状结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夹少量黑灰色灰岩团块,厚115.71m。底界以筵化石Profusulinella priscoidea或P.parva的始现为标志,顶界止于筵化石Montiparus weiningica带之底。达拉阶包含6个筵带,自下而上依次为:Profusulinella priscoidea-P.parva带、Profusulinella aljutovica-Taitzehoella taitzehoensis extensa带、Fusulinella obesa-F.eopulchra带、Fusulina lanceolata-Fusulinella vozhgalensis带、Fusulina pakhrensis-Pseudostaffella paradoxa带及Fusulina cylindrica-F.quasifusulinoides带。牙形刺仅在中上部找到,自下而上划分为Idiognathodus podolskensis带和Streptognathodus cancellosus带。层型剖面的达拉阶应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上部和莫斯科阶相当。  相似文献   

17.
用古地磁方法确定隐伏岩层产状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现代地磁场磁化所产生的岩石样品中的剩磁,其方向与现代地磁场一致,测定并分解出岩样中的现代地磁场剩磁分量就可以确定岩石样品的产状。以安徽五河荣渡金矿为例进行了尝试,并据此建立了荣渡金矿区基岐构造和控矿构造格架,其结果与区域构造相协调,由此确立的荣渡金矿受南北向断裂控制的认识已被后来的找矿工作所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石炭统滑石板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石板阶一名最初见于项礼文等 ( 1980 )的文章 ,阶名源自同名岩石地层单位——滑石板组 ,典型剖面位于贵州省盘县县城以东约 30 km的滑石板村。岩性以浅灰色厚层灰岩为主 ,局部夹白云岩 ,厚 315 .4 6 m。底界以化石 Pseudostaffella antiqua的始现为标志 ,顶界止于化石 Profusulinella priscoidea带之底。滑石板阶包含 2个带 Pseudostaffella antiqua- P. antiqua posterior带和 Pseudostaffella composita- P. paracompressa带 ;2个菊石带Reticuloceras guizhouense带及 Branneroceras branneri- Grastrioceras cf. cumbriensis带 ,还包含腕足类 Choristitesmansuyi- Plicatifera chaoi组合带。牙形刺仅在下部找到 ,归属于 N eognathodus symmetricus带。滑石板阶大致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 ( Bashkirian)中部  相似文献   

19.
前人将巴参1井井学1882 ̄1997m划归下二叠统南闸组,将井深1977 ̄2094.5m划归上石炭统小海子组,经“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研究,从Ting化石资料,巴参1井井深1910 ̄2075m,自上而下含有Pseudoschwagerina,Triticites事,但与之相当的巴探2井地层包括Triticites,Fusulinella带,结合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地震地层、接触关系及与邻区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