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和和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贺州市1957~2004年气温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贺州市近48年气温在20年时间尺度上,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70~80年代表现为较长的低温期;(2)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都表明贺州近年来处于偏暖期;(3)小波变换系数穿零点不一定是气候突变点;(4)贺州市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20年和4~7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
近40多年四川盆地降温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滑动滤波技术, 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 四川地区温度变化及其与西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气温在70 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突变, 由偏暖阶段进入偏冷阶段。其中, 50 年代最暖, 80 年代最冷, 这种偏冷趋势在夏季最显著;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同样在70 年代中期发生了一次突变, 由偏暖阶段进入偏冷阶段, 也是50 年代最暖, 80 年代最冷, 这种偏冷趋势同样在夏季最显著;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在变化趋势上与四川盆地气温变化具有同位相关系;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 冷) , 引起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西( 东)偏北(南) , 造成四川盆地气温异常偏暖( 冷) ; 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热状况的变化, 通过影响西太平洋副高等环流系统变化是造成四川盆地气温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西贺州市近半个世纪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国兴 《广西气象》2005,26(A01):112-114
采用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和和最大熵谱方法.分析了贺州市1957~2004年气温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贺州市近48年气温在20年时间尺度上,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70~80年代表现为较长的低温期:(2)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析都表明贺州近年来处于偏暖期;(3)小波变换系数穿零点不一定是气候突变点;(4)贺州市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20年和4~7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东亚季风El Niño与中国松辽平原夏季低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廉毅  安刚 《气象学报》1998,56(6):724-735
分析了1951~1995年东亚夏季风、ElNino与中国松辽平原的代表站长春站夏季农作物生长期(5~9月)气温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50~70年代,东亚夏季风偏弱,ElNino增温始于上半年,长春夏季多气温偏低或有低温冷害发生;1980~1995年,东亚夏季风偏强,即使ElNino增温始于上半年,当年长春夏季气温多为稍高到偏高,次年夏季气温稍低,但不致出现偏低和低温冷害。初步分析了典型ElNino年OLR季内振荡特征,研究了ElNino,OLR季内振荡、东亚夏季和冬季风对松辽平原夏季低温影响的某些成因。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了商丘1961~2000年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却呈下降趋势,这种日夜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使日较差呈变小趋势;商丘偏暖年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偏冷期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商丘年平均气温增高是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了商丘1961—2000年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最高气温变化,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也呈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却呈下降趋势,这种日夜气温变化的不对称性,使日较差呈变小趋势;商丘偏暖年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偏冷期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商丘年平均气温增高是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武汉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覃军  胡江林等 《气象科学》2001,21(2):206-219
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了武汉1905-1998年逐月气温资料,揭示了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点。结果表明:武汉气候在20世纪主要经历了冷-暖-冷-暖4个阶段,目前处于相对暖期;气温存在准2年、21年和65年左右的周期振荡;不同时间尺度不具有不同的冷暖结构和气候突变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博州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58--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等资料,通过气候变化趋势、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分析了近50a博州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表明,博州年平均气温处于增暖趋势,90年代前期出现突变;年降水量也呈增多趋势,90年代后期出现突变;气温与降水都具有准4a左右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9.
利用博州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58--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等资料,通过气候变化趋势、突变检验、小波变换等分析了近50a博州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表明,博州年平均气温处于增暖趋势,90年代前期出现突变;年降水量也呈增多趋势,90年代后期出现突变;气温与降水都具有准4a左右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华山1953-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运用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山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具有明显的冷期和暖期交替的特点,持续时间冷期比暖期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同,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极端最低气温呈强烈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分别出现在1995年、1997年和1993年,并且均存在准4 a、9 a的小尺度周期振荡和30 a左右大尺度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11.
长江源区近44年气候变化的若干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长江源区5个气象站44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以及其中2个探空站500hPa露点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突变等情况。结果表明:近44年来长江源区气温普遍升高,冬季升温幅度较大,夏季增温趋势明显,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春季平均气温在降低,夏、秋季平均气温增高较趋缓,而冬季增温加剧的趋势十分明显;年、夏季降水量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幅较大,冬季增湿趋势明显;长江源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显现出波动回升的趋势,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长江源区气候在波动性变暖变干过程中,自1986年起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空中水汽输送加强。  相似文献   

12.
宁夏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9,他引:68  
李艳春  李艳芳 《高原气象》2001,20(1):100-104
以宁夏北部地区近百年来的降水量、气温距平资料以及全区各季有仪器观测以来的温度降水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宁夏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特点。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宁夏气候大概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80年代中期年平均气温及秋冬季平均气温发生改变;60年代左右年降水量发生突变;70年代中后期全区秋季降水量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35,自引:11,他引:235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4,52(3):261-273
总结了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结果,包括全球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中国平均气温及降水量,以及ENSO及QBO。指出全球有变暖趋势,1980年代是最暖的10年。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20年代及1940年代最暖,而1980年代接近常年。全球降水量有增加趋势,但气温与降水的10年尺度变化并不完全一致。1950年代及1970年代为多雨期,1980年代降水反而减少。中国夏季降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冷湿、暖干。1920年代及1940年代是近百年最干的时期。1871—1993年共发生厄尼诺事件28次,拉尼娜21次。气候变暖时厄尼诺强,气候较冷时拉尼娜频率高。1951—1993年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的平均长度为28.7个月,比1950年代末的估计(26.3个月)要长。1951年以前的周期长度可能在29个月左右。未发现QBO与气候变化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五月雨量转折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云  曹杰 《气象科学》2002,22(3):287-293
本文应用时间序列转折突点的检测方法,对云南省18个代表站1951年至1999年5月雨量的年际和年代际转折突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5月降水不存在明显的年际转折突变,但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折突变;云南大部分地区5月雨量在50年代发生了少雨转折突变,60年代发生了多雨转折突变,70年代发生了少雨转折突变;80年代以后云南大部分地区5月雨量又发生一次多雨转折突变。  相似文献   

15.
近50年热带印度洋海温距平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选取印度洋48年的海表温度距平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法,对热带印度洋的年季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海表温度多年的年季平均距平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三种定常类型:(1)全区一致型;(2)东西差异型;(3)南北差异型。研究还表明,印度洋48年的海表温度变化相对于较大时间尺度的演变来说,主要特征是由冷到暖的年代际变化,50~60年代为偏冷期,70年代为冷暖交替的过渡期,80~90年代为偏暖期;次主要特征反映了印度洋海温东西热力场的异常年际变化,平均海温距平场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变化同ENSO有较密切的关系,大(小)的时间系数对应LaNina(ElNina)事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半球和全球的气温突变分析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魏凤英  曹鸿兴 《大气科学》1995,19(2):40-148
本文采用均值差异假设检验研究了中国、北半球和全球气温历史序列的突变现象。分析表明,中国气温从本世纪以来,在40年代末扣年代初曾出现一次由暖到冷的突变。北半球和全球均曾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20年代发生了突变现象。功率谱分析表明,气温的突变指数曲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系列比较研究证明,按照分析出的突变点将气温序列分段建模,无论数值误差还是变化趋势,效果均优于整段序列的模型。所以,对未来气温变化趋势作预测,应首先搞清楚未来会处在怎样的气候阶段中,会不会出现突变。研究表明,本文叙述的均生函数累加延拓的时序建模方案,对气温序列有很好的拟合和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吉林省有代表性的10个测站,用功率谱方法分析其40年来季节降水和气温趋势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气候短周期变化与东亚季风的年际振荡准3.5年(QTO)和准2年(QBO)周期基本是一致的。10年际季节气温变化表明,冬季较50年代明显变暖,升温2℃左右,而夏季升温较弱,但与50~70年代的夏季低温周期相比,80年代以来则进入一个相对暖的周期。夏季副热带季风进退对吉林省的夏季气温和降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格尔木太阳辐射与气温的多年变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格尔木1956~1994年的气温和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太阳总辐射和气温的多年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0多年中该地区太阳总辐射滑明显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60年代的为低值,70年代迅速上升,比东部平原地区提前,且呈现“冬暖夏凉”的变化趋势,70年代至90年代平均气温与太阳总辐射呈现滞后一年的正相和季气温与同期太阳总辐射有很好的正相关,但冬季的气温变化则与太阳总辐射呈相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57,自引:10,他引:157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 ,中国地区 4 0和 90年代出现了 2个暖期及 5 0~ 6 0年代相对冷期。最近的 90年代的最暖年 (1998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几乎已达或略高于 4 0年代的最暖年 (194 6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变暖最明显是北方地区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 ) ,而 35°N以南和 10 0°E以东地区自 5 0年代以来存在一个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变冷带 ,虽然 90年代有变暖趋势 ,但基本达到 4 0年代暖期气温。中国降水则以 2 0年代为最少 (192 9年最少 ) ,5 0年代为多水年代 ,以后缓慢减少 ,70年代以后变化不大 ,但多雨带在 80年代及以后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195 1~ 1990年 ,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 ,在东北和长江—黄河间存在 2个负相关中心 ,表明北方是变暖变旱 ,江淮间是变冷变湿。这些气候变化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相比较 ,除北方外 ,变暖期明显的滞后于全球变暖 ,并且出现变冷带等明显差异。文中还综述了用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中国变化的气候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热岛效应和气溶胶影响 )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 ,以上提出的 3种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工农业发展造成的气溶胶增加是四川盆地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及其四周的近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本文首先研究了近千年来高原及其四周的气候变化,表明青藏高原是百年尺度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并用有近百年记录的Leh和Srinagar两站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10年滑动平均求相关,结果表明高原上的降水与气温垂直变率密切相关,降水多的年代高原内部温度高、外部低,反之亦然,完成一个振荡的周期约40年。其次分析了近30多年高原及其四周的气候变化,发现在北半球降温的60年代随着行星西风的加强,背风下沉区降水明显减少,向风区则增多。到了70年代高原北部夏季风开始增强,沙漠区降水开始增多。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对中国西部至本世纪末的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预测,认为中国西部至少到本世纪末将继续升温,高原东西两侧的降水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