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井和地震最新资料的对比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的沉积特征沉积范围由下白垩世到中白垩世逐渐扩大,再到上白垩世又逐渐缩小。这说明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纪经历了一次水进和水退的过程,并且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纪普遍发育湖泊相沉积。白垩系在全区的残留面积为39 675 km2,最大残留厚度为5 200 m,有利于有机质的生成和转化,预示了白垩系较好的生油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间上应与国际系、统界线相一致.如果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最终采用135Ma作为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应在张家口组底部,与区域不整合面相一致,表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肯定为早白垩世.如果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将来确定为145Ma,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位于土城子组的上部,意味着冀北地区缺失凡兰吟阶的地层,辽西地区可能缺失凡兰吟阶和欧特里沃阶的地层.  相似文献   

3.
丹霞伸展构造发育于充填丹霞盆地的白垩系中,丹霞盆地为一典型的伸展构造。论证了伸展构造的特征及其与白垩系红层覆盖深度的关系。作者认为,伸展构造的作用使红层厚度变小,为在红层下找煤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海、陆相白垩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南方海、陆相白垩系研究有显著进展。依据我国南方大地构造环境和白垩系发育特点,将其白垩系划分为5个地层区和8个地层分区;文中在分析全球年代与生物地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南方海、陆相白垩纪年代地层划分、底界界线层型及陆相白垩系上/下统的界线作了扼要介绍,并指出我国西南特提斯区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已接近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 1982年6月1—7日,在西德慕尼黑召开了第二届欧洲白垩系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根据特提斯区和北方区生物地层的最新成果,讨论两区白垩系的对比;依据沉积岩、地球化学、古动物和古植物探讨白垩纪欧洲气候的变化;并对用于详细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化石进行修正和标准化;介绍新类群的“标  相似文献   

6.
盛源盆地火山岩系地层的时代归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良 《铀矿地质》2000,16(2):99-101
本文根据盛源盆地火山岩同位素年龄数据和侏罗 白垩系界线年龄的最新研究成果 ,认为盛源盆地火山岩系的地层时代应属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白垩系砂岩沉积时间短,胶结程度差,在水化作用下极易发生崩解。选用湖北宜昌地区白垩系五龙组砂岩开展室内静态与动态崩解试验,分析了静动态崩解方式下白垩系砂岩的耐崩解指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测定崩解循环后不同粒径范围内崩解物颗粒质量百分含量的变化分析白垩系砂岩的崩解过程,采用电镜扫描试验观察崩解前后白垩系砂岩的镜下微观特征,根据崩解后崩解残留物的形态特征分析白垩系砂岩的崩解破坏模式,研究白垩系砂岩的崩解机理;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入手,引用表面能增量定量描述白垩系砂岩崩解过程中的破碎程度。结果表明:静态崩解下白垩系砂岩的耐崩解指数整体上低于动态崩解,随着崩解次数变大,小粒径颗粒(0.25~0.075 mm)的质量百分含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白垩系砂岩的崩解破坏主要是沿着节理裂隙面、颗粒胶结面以及微裂隙逐渐展开,随着崩解物粒径由大变小,与水的接触机会增多,且相应的裂隙扩展路径变短,崩解物破碎程度加大。采用表面能累计增量可以较好地反映白垩系砂岩在崩解过程中的破碎程度,表面能累计增量越大,崩解残留物越破碎,崩解程度越高。研究成果可为易崩解软岩地区岩土体工程性质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白垩系勘探前景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江陵凹陷油气勘探的领域之一,白垩系在许多关键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和争议,白垩系的成藏主控因素是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在回顾江陵凹陷的勘探历程和总结归纳前人成果认识基础上,根据SK8—16最新的钻探成果发现,白垩系成藏主控因素①烃源一断层双控是基础;②储层的发育程度影响油气的富集;③后期保存条件是关键;④优越的成藏模式和成藏配置关系是油气突破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塔西南地区位于新特提斯洋北缘,与中亚地区的阿莱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和塔吉克盆地连通。本文综合前人构造研究成果及塔西南地区最新钻井、野外露头资料,发现塔西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下白垩统及始新统上部—渐新统发育陆相沉积,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上白垩统—始新统下部发育海相沉积,识别出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有障壁海岸等沉积相。中亚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受新特提斯洋海侵-海退过程的影响,整体与塔西南地区同步,也经历了陆相-海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生界侏罗-白垩系在西昆仑山北缘大量出露,但是山前覆盖区钻井揭示其分布较为有限且不连续.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厘定了西昆仑山前侏罗-白垩系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认为研究区的侏罗-白垩系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新生代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内部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与邻区有明显的区别.确定了侏罗-白垩系在地球物理资料中的识别标准,并通过大量的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的标定、解释,圈定了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范围,总结了其厚度变化趋势;认为三叠纪末挤压变形残留的古地形对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新近纪以来的挤压变形则对侏罗-白垩系的分布起到改造作用.研究成果对解剖西昆仑山前的中、新生代的演化历史,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美洲含油气盆地和油气分布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白国平  秦养珍 《现代地质》2010,24(6):1102-1111
南美洲是世界上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勘探突破。2007年以来,桑托斯盆地盐下一系列巨型油气田的发现表明南美洲,特别是被动陆缘盆地深水盐下层系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南美洲的油气资源在不同类型盆地、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的分布特征。统计分析表明前陆盆地油气最富集,其次是被动陆缘盆地。南美洲的前陆盆地沿安第斯山展布,南段和北段为新生代前陆盆地,中段为古生代前陆盆地。南段、中段和北段前陆盆地的主要储集层分别为侏罗系-白垩系、石炭系和白垩系-新近系。经历了被动陆缘演化阶段的前陆盆地是南美洲油气最富集的盆地,典型的代表为东委内瑞拉盆地和马拉开波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分布于南美洲大陆的东部沿海区,油气主要聚集于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在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有蒸发岩的盆地油气更为富集,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是这类盆地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武毅 《地球学报》2003,24(5):479-482
从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地球物理勘查特点出发,分析了该地区地球物理勘查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①查明白垩系盆地地层分布特征;②进行地下水的水质判别。提出了应用频率域电磁法即Eh-4电导率成像系统解决上述两大问题的可能性,结合实例对勘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勘查白垩系地层分布的合理性和进行水质判别的关键问题,认为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勘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济阳坳陷中生界构造特征复杂、构造层划分方案较为混乱的问题,开展了构造层重新厘定的研究。研究中采用野外地质考察、地球物理资料精细解释、声波时差与埋深关系分析、构造演化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结合最新的K-Ar同位素测年数据,重点对争议较大的中生代地层进行了细致研究,从多角度论证了研究区中生代侏罗系与白垩系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套构造层,最终创新性地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基底层、侏罗系构造层、白垩系构造层及上部新生界构造层。  相似文献   

14.
辽西上白垩统大兴庄组地层层序及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西部白垩系上统大兴庄组主要分布于锦州、义县地区,在朝阳波罗赤、阜新碱锅等地也有零星出露。除阜新等地区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外,均为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熔岩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及次火山岩。角度不整合覆于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之上,平行不整合覆于白垩系孙家湾组之上,K—Ar同位素年龄值为80.83Ma,属晚白垩世。该期火山活动以爆发—喷溢交替进行为特点,间有次火山岩侵入,活动强度微弱,分布局限。  相似文献   

15.
由于白垩系地层有效孔隙度较低,由此渗透性有限,被认为是天然的水文地质隔水层,用以保护深层的含水怪免受潜在的有害工业污染物的破坏。同样的,化工及其它工业也有很多以白垩系地层为厂址的例子。在以色列内盖夫Negev Desert,许多化工厂和有害废物处理场被有意的设置在始新世都用Eocene白垩系岩层之上。但是,同许多其它的白垩系地层一样,Negev Desert内盖夫沙漠的岩层也具有孔隙系统,这些孔隙控制着地下水的水平流动,并控制着溶质的传输。尽管白垩系岩层是弱透水层,而且当地的地下水是咸水,水通过白垩系孔隙后,会流入一重要的饮用水含水层。  相似文献   

16.
仲米虹 《地质与勘探》2019,55(6):1528-1539
扎格罗斯盆地是我国油气公司海外勘探的重要区域。基于最新油气田资料,系统分析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总结了油气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扎格罗斯盆地主要发育志留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四套主力烃源岩及古近系次要烃源岩,其中白垩系烃源岩贡献最大。碳酸盐岩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从二叠系至中新统均有分布,其中上白垩统班吉斯坦(Bangestan)群和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Asmari)是主力产层;碎屑岩为次要储层,大部分位于土耳其境内的托罗斯褶皱带内。受造山运动挤压褶皱作用控制,盆地主要发育背斜构造圈闭,且油气总体上表现出垂向运移的特征。分析认为迪兹富勒坳陷、基尔库克坳陷和帕卜德赫坳陷蕴含了盆地绝大多数的油气资源,且新生界和白垩系的油气最为富集,其分布规律主要受控于烃源岩展布、圈闭分布、断层和裂缝发育程度及区域盖层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白垩系的划分,虽有若干方案,但都缺乏足够的佐证,尤其是生物地层资料较少。1977~1980年,盆地开展了20幅1∶20万区调联测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地矿局研究所等单位的配合下,在白垩系中发现了大量多门类化石,从而提供了四川盆地白垩系划分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段彦学 《云南地质》2001,20(2):144-153
云南白垩系分布在滇中、滇西和澜沧江以西三个地域,彼此之间被深断裂所,它们的地质历程、构造特征各不相同。不能将澜沧江以西勐海、潞西地区的白垩系解体归属不同地层区。澜沧江以西的白垩系,分布于冈瓦纳古陆和古特提斯造带的小型山间盆地,地层层序齐全,岩性、厚度稳定,今古生物化石。有两套岩石序列,三个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9.
奥依亚依拉克幅、羊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二叠纪至三叠纪地层中安山岩、英安岩的发现,证实了岛弧火山岩的存在;同时还发现了近东西向展布的南昆仑蛇绿混杂岩带和金沙江构造混杂岩带,初步解决了南昆仑结合带和金沙江结合带两延的定位问题。通过对羊湖第四系的调查,划分了14万年以来5个气候干-湿旋回阶段,同时还发现近30年来羊湖湖面至少下降了2m。此外,对三叠系和白垩系新拟定了地层系统,确定了占近系喀什组与下伏白垩系双伍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证实了燕山运动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阿克莫木气田目前已有多口井完钻,各井在钻揭白垩系砂岩储层前,对地层压力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在什么层位及深度下7″套管意见仍不统一。本文根据目前研究现状和生产面临问题,对白垩系各组地层分布规律、压力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库克拜组分布稳定,压力窗口相近,白垩系东巴组与上覆古近系阿尔塔什组压力窗口相近。建议今后该区钻探7″套管应下至库克拜组顶部-东巴组底部,减少地层漏失和油气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