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舒宁  阮文奇 《地理研究》2022,41(3):731-747
展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网络信息扩散对大型展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研究主要从微观层面为展会信息传播提供理论指导,较少从宏观层面探讨大型展会网络信息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以广交会为例,引入网络大数据衡量网络信息扩散量,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大型展会网络信息扩散的时空规律与成因逻辑。结果表明:①大型展会网络信息扩散显示出时效变化的复杂过程,呈现出六阶段非线性特征的生命周期:酝酿期、增长期、爆发期、反复期、衰退期和消亡期,且具有“前兆效应”和“后事件效应”。②大型展会网络信息扩散整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稳定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经济趋向性和信息通达性等空间规律。③网络信息扩散形成了酝酿期本地集中性最强,随着时间推移本地集中性被削弱,并在爆发期后达到稳定的时空格局。④经济因素、展会发展规模和信息化水平是大型展会网络信息扩散的核心拉力因素,空间距离为核心阻力因素,这些探测因子共同构成了大型展会网络信息扩散的驱动机制。本研究不仅从理论上揭示了大型展会网络信息扩散的时空规律,还厘清了网络信息扩散空间格局的核心影响因素和辅助影响因素,并系统地构建了驱动机制,拓展了大型展会网络信息研究的理论体系及内容框架,为强化展会网络信息管理及促进展会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地理学研究已成为近年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网站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得的2012年注册用户规模数据,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无论是在洲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Facebook注册用户的规模与普及率分布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前者的集中化指数高,且偏重发达国家和人口规模过亿的国家;后者则是欧美、大洋洲和高收入国家相对偏高。②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主要受国家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网民规模三个层面因素影响,普及率则主要受人均收入、人口层面的城镇化率、网民普及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层面因素影响。此外,上网工具变革、文化差异和网络监督制度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③由于成为Facebook注册用户的基本前提是其必须首先是网民,因此后者也相应成为影响前者空间分布最为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主要通过作用网民进而实现对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尹承华 《地理教学》2006,(11):30-30
一、合理选择中搜索引擎 在获取一般性、大众化的信息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即搜狐搜索、网易搜索和新浪搜索,它们可针对网站、新闻、软件等信息做出快速、高容量的查询。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选取网民规模和网民普及率两个指标,系统分析1998—2014年间我国互联网网民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省份网民规模的空间分布虽变得愈发均衡,但"东高西低"的整体格局依然存在。这主要是GDP和人口数量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城镇人口已成为首要影响因素。(2)各省份网民普及率的空间分布也呈"东高西低"特征,但与网民规模位序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大多数省份存在普及率超过10%后增长明显加快规律,而北京和上海则有超过60%后增速放缓趋势。这主要是受到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两个因素的影响。(3)在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我国各省份网民规模和网民普及率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系聚落的形成与演进是文化生态过程,是历史、自然、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家文化的形成、扩散演进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呈现出特定规律。以赣闽粤交界带客住核心区为研究空间范围,借助GIS技术以及地统计方法,对客家历史迁移过程和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客家聚落演进过程中的时空耦合规律。客家聚落的发育和分布呈现出以盆地为中心向外辐射状分布和沿水系呈带状分布的时间空间演进序列。客住核心区聚落所呈现的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客家聚落选址问题体现了中原汉民族的先验文化的重要影响,从文化本质上,客家文化是客家先民的主体适应性结果,体现了对环境的最优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过程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姣娥  杜德林  魏冶  杨浩然 《地理研究》2020,39(7):1450-1462
研究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过程与模式对于防疫抗疫资源的合理配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与应对以及未来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时间和空间尺度,从地理学视角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城际空间扩散过程,归纳总结扩散模式,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6个阶段,并在空间上表现出邻近扩散、迁移扩散、等级扩散和廊道扩散等地理模式;地理邻近性、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交通网络、疫情防控管理等因素对疫情的空间扩散具有显著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过程和模式一定程度上是“流空间”网络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组织模式的一种反映,与地理邻近性、社会经济联系的跨区域性及人类活动的时空规律等密切相关。本研究以期为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也为中国未来应对公共卫生应急风险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百度指数,以长隆欢乐世界为例,利用季节性集中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主题公园网络关注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主题公园网络关注度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长隆欢乐世界网络关注度季节差异明显,呈现三峰三谷波动.(2)长隆欢乐世界网络关注度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3)影响长隆欢乐世界网络关注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公共假期、品牌知名度、空间距离、各省经济发展水平、网民数量、人口数量和人口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波  雷雅钦  汪成刚  汪磊 《地理科学》2022,42(2):274-283
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直关注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揭示该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城市活力表现为居民在实体空间上的分布及其活动,并呈现时间动态变化特征。通过采集广州市中心城区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以及建成环境大数据,在1 km×1 km方格网、2 h时间段的时空单元上可视化城市活力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GTWR) 揭示区位、功能混合度与密度对城市活力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并对比工作日与双休日的差异。研究发现:① 广州中心城区城市活力呈现东西带状的“多节点”空间格局,在24 h内经历“分散-集聚-进一步集聚-分散”的时空动态变化。② 区位、功能混合度与密度对城市活力的边际效应表现出空间和时间双重维度的不稳定性。③ 由于居民活动的时空约束不同,城市活力时空特征及其建成环境影响在工作日与双休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邹利林  杨俊  胡学东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79-1489
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历来是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住宅价格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内在规律性,探索这一规律信息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房价调控和土地利用政策。本文在总结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动力机制与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技术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深化。研究结论如下:未来中国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研究应立足于经济转型与制度改革的特殊背景,重视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理论框架的构建;加强宏观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及探索住宅价格低值集聚的内外因素,全面考察各类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强化GIS 技术对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特征信息的挖掘,并探索多维空间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GIS 模型,实现对住宅价格时空演变与分布的模拟分析与趋势预测;拓展城市住宅价格时空演变的普及性应用,并将研究成果与城市住宅价格监测成果形成动态互补性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曹可心  邓羽 《地理科学》2021,41(10):1792-1801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共享汽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方式,探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能支撑交通资源空间配置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供需理论为基础,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反映时空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从供给和需求2个维度,分别选取停车场、人口密度以及居住空间、就业空间、公共服务与活动空间等5方面,共14个代理变量探究时空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共享汽车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根据时空特征可分为“早晚”型、“日间”型、和“均匀”型3类集聚中心;② 出行需求是影响共享汽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购物场所、科教文化场所、医疗保健场所等公共服务和活动空间是共享汽车的主要目的地;③ 政府应进一步做到精准投放,将资源重点布局于“日间”型集聚中心、居住空间和公共服务与活动空间等,以此促进共享汽车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目前生态旅游面临的困境入手,揭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理论研究上还未建立科学的概念体系,在实践中对旅游者、开发商与经营者、行业管理、规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笔者认为应当谨慎对待生态旅游盲目扩张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四叉树多分辨率地形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描述基于四叉树的地形可视化基本过程。为使四叉树多分辨率地形可视化方法适应于更多的应用环境,探讨四叉树多属性节点评价函数的构造方法,通过调节评价函数中各属性评价值前的权值,使得多个属性共同影响地形简化的同时,又能保证应用环境中重要的属性信息失真最小。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补偿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归纳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并运用经济学原理阐述生态补偿的经济学依据,在吸收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采用生态补助的方式,遵照"谁受益、谁补偿"、"谁受损、补偿谁"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并给出可能的资金来源,强调国家公共财政购买国家重要公共产品,最终形成多主体参与的激励相容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用地理学的观点阐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犯罪现状,探讨了国家的发展水平与犯罪的关系,研究了世界特殊的犯罪高发区:揭示了目前世界犯罪的主要特征,为认识和把握世界犯罪的空间态势和发展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地域结构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作为文明的空间反映的地域结构也处于转型当中。从构成地域结构的框架和功能主体来看,可以将地域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基于交通网络和传统工业型、基于效能网络和高新技术产业型、基于信息网络和信息产业型、基于可更新资源和生态环境型。后三种类型有别于第一种(工业时代典型的地域结构),是新型的地域结构模式,代表了地域结构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山地生态农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从我国山区地貌地特点和山区农业发展问题入手,分析了山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作为山地农业最佳选择的山地生态农业构建原则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组合评价的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延玲 《干旱区地理》2005,28(5):701-705
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贡献两个层面界定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最大离差和均方差确定权重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成的组合评价法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实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认为,采用组合评价法,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克服了以往区域经济实力评价中仅采用单一方法所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尽管还是一种尝试,但从案例研究结果来看,评价结果是比较精确的,是符合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因此评价效果是不错的。当然本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评价问题,可以为其他领域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以往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结构、标志层1、4C、古地磁、钻孔等资料的重新分析与对比,依照《中国地层指南》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修订。以2.58 Ma为第四系下限,以0.78 Ma为中更新统底界,以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开始的0.128 Ma为上更新统底界,以大体相当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开始的0.01 Ma为全新统底界,修订后的河北平原第四系厚度减小40~220 m。该文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次探讨,其成果为建立华北平原含水层结构模型搭建了平台。由于一些小区缺乏古地磁测年资料,而标志层、沉积物颜色特征界限又不明显,故影响了第四系下限和各统底界划分精度。  相似文献   

20.
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方一平 《山地学报》2001,19(1):75-80
回顾和评述了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山地生态系统人文研究的相关领域。同时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层次、方法和观念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