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92年12月2日,我国向美国GTE空间网络公司购买在轨通信卫星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该通信卫星是80年代中期发射的大型卫星,有C频段24个转发器单元,Ku频段12个转发器单元,可为我国提供1方多条卫星通信电路,传输10多套电视节目;能较好地覆盖中国  相似文献   

2.
1.美国GPS系统 美国于1995年4月27日宣布“GPS系统已具备全部运作能力(IOC)”,即能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实现全天候导航、定位和定时。截止到1994年4月,美国共发射35颗GPS卫星。目前在轨道上仍正常工作的卫星有25个,其中1颗是实验卫星,其余24颗是工作卫星。其历时23年,耗资130多亿美元完成GPS的“全球定位系统”计划。这是近代卫星测量史上的里程碑和人类测绘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进入太空之初,因大气层外核爆炸形成的辐射带使卫星受到干扰,宇航员的生命受到威胁,当时空间环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效应。70年代,空间高温等离子体使通信卫星不断出现故障,如1973年6月2日美国“国际通信卫星—2”被空间高温等离子体充电而失效。于是,大规模地开展了“卫星充电”的研究。进入80年代,微电子器件在空间环境中出现的“软错误”、原子氧对航天器表面的腐蚀作用、航天活动自身造成的空间碎片的碰撞威胁等又成为空间环境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欧洲空间局将在今后3年内利用阿里亚娜火箭发射一颗用于观测热星的人造地球卫星。据认为,热星是冷恒星外围的尘埃壳,是一种能辐射红外线和其它能量的行星系统。 这颗卫星被称为“红外空间观测器”(ISO),它将是继美国1983年第一次发射的用于在地球外层空间观测星体外线辐射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后第二颗同类空间观测器。  相似文献   

5.
美国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美国全球变化研究委员会提出的“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概要介绍了土地、土地利用研究的目标、内容和设想。美国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处领先地位,本文基本反映了国际上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17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前的星箭对接.12月18日,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约40年前,美国军方开始了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制.现在,在我们头顶上空约2万公里处的中地球轨道,GPS系统部署了24颗卫星,地面站对这些卫星的信息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解码,并将有关信息发至用户终端机--这样,GPS给全球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1984年8月29日,美国科学家证实地球上的大陆是围着地球缓慢而不间断地运动着。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从七十年代初用激光射器,把强大光束由地球的某点射到5600公里高空的一颗特殊卫星的反光镜上,该光束再反射回地球的发射点,根据光束在两点之间所用的时间,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这类数据与相关研究(取自岩石的资料)证实,欧洲和北美洲随着大西洋的扩大而相互漂离得越来越远,夏威夷和南美洲越来越靠近,西加利福尼亚最终将成为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美国航天观测数  相似文献   

8.
中美联合EOS/MODIS卫星地面站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成,MODIS是EOS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星--上午星TERRA的遥感器之一,TERRA卫星于1999年12月发射成功。经过调试,已投入使用。中美联合EOS/MODIS卫星地面站,是在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美国VENCEL有限公司签定的协议的基础上研制的。并得到了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研究所的技术帮助。中方负责天线、天线跟踪系统、比特同步器及解调器、快视系统等应用开发处理;VEXCEL公司负责数据摄入系统及包括IB系统的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1900年,德国医生哈贝尔从北京中药店购买了一些"龙骨",带回德国送给德国慕尼黑大学古脊椎动物学家疏罗塞尔鉴定,发现其中一颗很像人的左上第3臼齿,但不敢断言.1921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在周口店发掘的化石中认出一颗相似的臼齿,1927年他又从标本中清理出一颗牙齿,他定名为"真人".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国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客观上它左右着战局的发展,很快日本国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以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从此,威力无比的、能量极大的制造原子弹的物质--放射性矿物资源铀矿才广为人知.那么,中国的铀矿是在什么地方首先发现?又是谁揭开铀矿神秘的"头盖"并取得累累的勘查硕果?  相似文献   

11.
1969年7月16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腾空而起,人类实现了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着陆一位踏上月球大陆的宇航员站在月球之颠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我在月球上艰难地迈出那一小步后,回眸地球,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家园的可爱,那可爱的蔚蓝色是宇宙生命的颜色大海太可爱了!”在宇航员的眼里,地球这颗太阳系里唯一的“水球”晶莹剔透、美得出奇1977年10月,美国等国的科学家在南非38亿年前斯威士兰系古老的沉积中发现了200多个古细胞化石 据此,科学家们断定,38亿年前,原始海洋的形成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经历数十亿年的进化后,直到4000万年前,生命才绽放出最为美丽的花朵——人类海洋——生命的摇篮  相似文献   

12.
1992年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ARC—92)于2月3日至3月3日在西班牙举行。 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就是批准了给近地轨道卫星(LEO)网、空间探测事业和以卫星为基础的高清晰度电视的频段分配,另外一些频段分配给了流动卫星服务系统和高频广播。 目前,大多数通信卫星都定点在赤道上空大约35900公里的轨道上,地球上的电话系统必须功率很高才能接收来自这些高空轨道卫星的信号,而且体积做得很大。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  相似文献   

13.
在茫茫沙漠和原始森林拔涉的地质工如何确定自己的迷途地位呢?地理坐标已把地球编织成经纬网,知道经纬度坐标,即可确定任何一点。通过地面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解算得到经纬度坐标,并显示在接收机指示器上,持机人即可确定自己所处位置。美国研制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a、空间部分:整个系统由21个工作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面内,每个轨道3~4颗星,另有三颗备用星,卫星高度约20183km,轨道周期约718min,轨道偏心率0.003,这样布设可保证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何时  相似文献   

14.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陈芳允教授因病于2000年4月29日不幸逝世,享年84岁。陈芳允院士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电子学和空间系统科学家,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5~1948年赴英国留学后,毅然返回祖国。1949~1966年期间,他完成了多项国家急需的电子仪器和设备的研制任务,其中纳秒脉冲采样示波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1965年陈芳允院士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跟踪测量系统技术负责人,组织研究、革新了多种测控设备,顺利实现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准确测量和预报。继而又为我国第一颗遥感卫星成功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自1978年第一颗星载SAR——Seasat-A发射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相继发射了多颗SAR卫星。几十年来,星载SAR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向着高分辨率、多极化、多模式和星座化等趋势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完成了SAR-Lupe(5颗)和COSMO-Sky Med(4颗)SAR卫星星座的布署,用于军事侦察或军民两用,欧空局和加拿大也正在积极开发SAR星座任务,甚至一些商业公司也开始研发小卫星SAR星座。SAR星座能够显著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既可以通过编队飞行进行双/多站、多角度或干涉成像,还可以通过多星组网大大缩短重访周期,满足对重点区域的密集观测需求。在SAR传感器和卫星平台都越来越小型化、低成本的背景下,星座组网正成为SAR对地观测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的全称为“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即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e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缩写为GPS)。它是美国研制并建立的精密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通过接收任意4颗以上GPS卫星所播放的导航信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准确地测量物体瞬时的经纬度、海拔高度、三维速度等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7.
正岁月如流,时序更迭。沐浴在新一年的阳光中,回首2019年,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有人说,梦想是高高在上的。让我们回望2019年的星空。2019年,北斗导航系统7箭10星高密度发射,截至12月16日,完成了由24颗中圆轨道卫星组成的核心星座的部署,与自然资源领域已在轨的63颗遥感卫星同耀星空。人类向远方出发,脚步始于大地,向天空追梦亦需脚踏实地奋斗。我曾多次进入广西北部湾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28日,中国各大媒体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忽如一夜春风来,吹皱了地质勘查行业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全国一百余万地质工作者一颗颗期盼已久的心,也为正在寻求资源转型的龙江人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树起了一座新的航标……  相似文献   

19.
《河南国土资源》2006,(1):10-16
忆“十五”成就辉煌,展未来豪情满怀。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们济济一堂,畅谈2005年的辉煌成就,展望新一年的发展机遇和具体设想,现一并整理刊出。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突泉盆地南部突D2井钻遇厚层的暗色泥岩,发现具有晚二叠世特征的孢粉化石。为获取精确的地层同位素年龄,对500.0m井段发育的粉砂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试分析,得到100颗锆石的谐和—近谐和年龄。结果表明:碎屑锆石按年龄和频率分布特征可以分为5组:245.0~279.0 Ma(12颗,占12%),峰值年龄为263.0 Ma;282.0~346.0Ma(48颗,占48%);355.0~531.0Ma(21颗,占21%);615.0~993.0Ma(6颗,占6%);1.022~2.163Ga(13颗,占13%,207Pb/206Pb年龄)。最小年龄段年龄的加权平均为(261.7±6.2)Ma(MSWD=0.93,12颗),与最小峰值263.0 Ma的年龄吻合,测年样品沉积时间下限为263.0 Ma,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证实突泉盆地存在林西组暗色泥岩,以及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上存在的第二套广泛连续发育的低阻层为林西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主体来自东北各地块,同时存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物源信息((1.658±0.023)、(1.877±0.016)、(1.891±0.041)、(2.163±0.011)Ga)。林西组沉积时期,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开始俯冲碰撞过程,最终闭合时间在晚二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